呂梁市人民政府
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教育的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有關單位: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思想,“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撥掉貧困窮根,實現鄉村振興,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在落實“辦好農村教育40條”和“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60條”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教育的意見。
一、辦好農村學前教育
1.合理布局公辦幼兒園。保證一個鄉鎮有一所中心幼兒園,其余小學(教學點)可根據學前適齡兒童數量附設幼兒班。確保每個適齡幼兒有園入,幼兒入園率達到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2.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一是配齊幼兒教師。各縣可結合實際配齊幼兒教師,也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予以解決。二是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待遇。幼兒教師工資不得低于本地最低工資標準,工資籌措采取收取學費和財政補貼的辦法予以解決,市級財政給予國家級深度貧困縣的幼兒教師每人每月補助300元,對其他貧困縣(含文水縣)的幼兒教師每人每月補助150元,其余不足部分由各縣市區財政予以保障。
3.農村幼兒園公用經費納入縣市區財政預算。條件成熟的縣市區可按生均300元的標準列入當年各縣市區財政預算,主要用于添置設施設備和改善辦園條件,不得用于發放人員工資。
二、合理布局農村中小學校
4.穩定農村小學校和教學點。為了切實減輕農民教育支出負擔,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則,對現有農村小學和教學點,原則上保持相對穩定,對于確因生源流失,連續2年沒有學生的農村學校和教學點方可撤并。
5.優化農村初中布局。為提高初中的教育質量,根據初中學生年齡特征和家長愿望,按照“就優、集約”原則,常住人口較多生源穩定的鄉鎮辦好一所農村初中,常住人口較少生源不穩定的鄉鎮至少辦好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有條件的地方以縣統籌,可集中布局在交通發達、人口聚集的大鎮和縣城。.
三、進一步改善農村中小學校辦學條件
6.鞏固縣域內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成果。針對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同城區學校存在差距的實際,按照義務教育學校省定辦學標準,繼續加大財政投入,改善農村學校的裝備水平和辦學條件,到2020年全市農村中小學校全部達到省定辦學標準,同城區中小學校達到同等水平。
7.辦好農村寄宿制學校。一是改善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到2020年,學生宿舍、食堂、飲水、洗浴、廁所、取暖達到省定基本標準。二是提高貧困縣農村寄宿制學校(含全市所有特殊教育學校)寄宿生和非貧困縣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建檔立卡家庭貧困戶子女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將現已實施的營養改善計劃和貧困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進行整合使用,全部用于學生免費就餐。整合后對貧困縣農村寄宿制學校所有寄宿生、非貧困縣建檔立卡家庭寄宿生和特殊教育寄宿制學校寄宿生伙食補助標準統一提高到小學生每天10元、初中生每天11元、全年按250天執行,保證寄宿生的膳食營養。對于在農村寄宿制學校低年級學生不在學校就餐的小學生,按上述補助標準給予補助。貧困縣每生增加的2元補助和非貧困縣每生增加的6元補助,市縣按3:7負擔。三是關愛留守兒童,辦好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之家。
四、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
8.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待遇。對農村中小學在崗工作的教職工每人每月給予一定數額的生活費補助,具體實施辦法由各縣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力爭到2020年,所有農村寄宿制學校教師都住上周轉房,改善教師居住條件;教師職稱評定指標向農村教師傾斜,農村學校中高級職稱結構比例提高2個百分點;設立“呂梁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每年評選30名,由市委市政府表彰獎勵,真正做到讓農村中小學教師“住得下、留得住、教得好”。
9.配齊配全農村學校教師。一是對農村中小學教師編制重新核定,農村小規模學校按班師比核定,規模以上學校按生師比核定。二是加強農村教師培養基地建設。農村初中教師主要在師范類院校本科畢業生中擇優選聘,農村小學、幼兒園教師主要在師范專科或以上畢業生中擇優選聘,在呂梁高等師范專科學校就讀的學生,畢業后按20%的比例擇優錄用到農村小學校(幼兒園)任教,服務期6年;三是繼續實施“頂崗支教”計劃;四是繼續實施免費師范生和“農村中小學特崗計劃”,鼓勵新聘教師長期在農村學校任教。
10.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一是同全國重點師范院校合作,三年內對全市農村中小學教師普遍進行一次輪訓,著力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二是實施城鄉教師交流,縣域內每年選派城區學校縣(市、區)級以上優秀教師(含模范教師、班主任、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到農村學校任教,對到農村任教的教師享受農村教師生活費、交通費補貼,并在職稱評定、評模評優方面予以傾斜。
五、加強校長隊伍建設
11.實行校長任職資格制。一是堅持教育人辦教育原則,從政治要求、職業素養、專業標準確定校長任職資格,一般校長從副校長中選拔,副校長從校級中層管理人員中選拔,中層管理人員從優秀班主任中選拔;二是擴大校長辦學自主權。要完善校長責任制,落實校長在副校長提名權、中層干部聘任和教師聘任等方面的用人權;落實學校在教師職稱評聘、評優評模等方面的評價權;落實學校在績效工資、優秀教師獎勵方面的分配權;落實學校在課程開發、教育質量評價方面的管理權。
12.提高農村學校校長治理學校能力。一是同全國重點師范院校合作,三年內對全市農村中小學校長普遍進行一次輪訓,通過采取外出掛職學習、后備校長孵化培訓等方式,著力提高農村中小學校長治理學校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每年選派部分城區學校校級領導到農村學校任職(掛職),著力解決農村學校辦學理念陳舊、教學質量低下等突出問題,對到農村任職校長在職稱評定、評模評優方面予以傾斜。
13.設立呂梁“最美鄉村校長”榮譽稱號,每年評選15名,由市委市政府表彰獎勵。
六、扎實推進農村教育綜合改革
14.積極推進“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從2018年起全市要全面實施“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按照“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原則,縣域內統籌教師編制和職稱評定,實現教師由“學校人”到“系統人”的轉變,盤活優質教育資源,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15.全力推進辦學模式改革。縣域內實施教育聯盟、大學區制的學校辦學模式改革,破解目前學校城區強農村弱的難題,建立以城區優質學校為主體,實行一帶一或一帶多(農村學校或教學點)的教育聯盟或大學區,實現管理互動、師資交流、資源共享、活動同步,縮小城鄉校際差距。
16.積極開展縣級結對幫扶活動。交城縣、孝義市、汾陽市、文水縣、離石結對幫扶興縣、臨縣、石樓縣、嵐縣、方山縣,從學校布局、辦學理念、校園文化、人才培養、教學研究、隊伍建設和學校管理等方面全面進行幫扶。同時可參照離石區江陰初中的模式分別辦好一所小學和一所初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17.全面深化《義務教育管理標準》改革。鑒于我市已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從2018年起,要在全市推廣學習孝義經驗,深化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8.扎實打造農村特色教育基地。建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的品質;利用我市豐富的旅游資源,開展“熱愛呂梁、熱愛家鄉”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呂梁的自豪感,增強報效家鄉的責任感;利用農村廣闊的天地,開展熱愛勞動主題教育,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和意志品質。
七、加強對農村中小學校考核督導
19.加強教育督導。一是市級層面制定出臺農村中小學督導考核(評估)辦法,由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考核縣級政府履職情況,縣級政府教育督導室考核下屬各學校;二是聘請專職、兼職督學,建設一支專業性強、素質高、業務精的市級督導隊伍,明確督學責任區的劃分,常年開展督政、督教、監察工作;也可采取聘請第三方督導評估機構開展教學評價、學校評估等工作。
20.嚴格考核獎懲。加大教育在年終崗位責任制中的考核權重,把各縣市區在農村基礎教育的履職情況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對在本年度教育履職中評為優秀等次的縣市區由市政府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予以表彰獎勵,全市通報表揚,對年度考核中未完成任務的縣市區在全市通報批評,并追究相關負責人的責任。考核結果將在呂梁日報進行公示。
呂梁市人民政府
2018年4月3日
馬克思主義政黨價值觀的堅持、豐富與發展
【警方辟謠】別再傳啦,荔浦“中園橋淹死娃崽”事件系謠言!
我市安排部署2018年食品藥品安全工作
我市積極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工作
我市擬出臺“文明條例”整治亂涂亂畫
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教育的意見
市區永昌市場兩名女孩幫父母賣菜
全省"村村通客車"檢查考核成績單公布 十堰兩區排名靠前
錢俊賢:黨建讓鄉村持續逐夢前行
恰同學少年,不負年少時光——致少年英雄榜樣
南充城建|航空港大道 春節前完成全路段改造
合肥1312套“綠色公租房”公開配租
寧鄉市公客局查處客運市場違規經營行為35起
愛是6月明媚的陽光——高考首日見聞
太和醫院成功開展該院首例左心耳封堵術為房顫合并復發性腦中風患者心臟撐起一把傘
宋文豹到西陵調研城市建設管理 以供給側思維補齊發展短板
市經開區打好“動力變革”牌增強發展后勁
日照市第二屆電視童博會今天在市會展中心舉辦
永定區林業局積極開展“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宣傳活動
第六屆中山動漫文化節落下帷幕三天吸引6000人次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