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同國正在車床上加工零件。
記者 黃珠慧子 文/圖
在企業里面,有不少的中層管理人員都是從一線的技術工成長起來的,1978年出生的劉同國,就是其中一個。他從最基層的普通車工做起,憑著對工作的執著追求,不斷創新,為企業作出了突出貢獻,現任鄱陽縣中洲傳動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精加工主任及銷售經理。2017年11月,他參加上饒市首屆創新運動會普通車工技能競賽,榮獲第三名,被市總工會授予“銅牌工匠”稱號。
“我還是名普通的技術工人。”劉同國走上管理崗位后,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手活”也一點都沒落下。“從未想過那時無意選擇的工作,竟讓自己從事了近二十年,也熱愛了二十年。”劉同國初中畢業后,就跟著哥哥到浙江電站閥門廠學習車床操作。他從最基礎的磨刀學起,只有先把車床刀具加工好,才能車出各種各樣的零件。他告訴記者:“磨完刀必須水洗,冬天車間溫度低,手都凍僵了,經常劃傷自己。”現在他手上還留有很多劃傷痕跡,他卻笑著說:“這是二十年工作給我帶來的‘勛章’,它們見證了我的成長。”
1995年,在外學有所成的劉同國回到老家鄱陽縣,進入中洲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從此,他便與螺栓、螺帽這些“鐵疙瘩”結下不解之緣。“對于各種形狀復雜、要求特殊的零件要在普通車床上加工,在沒有專用工具和夾具的情況下,一切只能靠萬能方法加工零件,這就要求操作者不但要有豐富的加工經驗,而且要有扎實的機械加工基礎理論知識功底。”劉同國認為,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剛進廠時,他白天跟著師傅學習操作,晚上利用業余時間自學專業書籍,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 “要干好這行,還得耐得住寂寞。”劉同國還把實踐當作另一課堂,仔細鉆研每一個加工細節。
前些年,企業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如何提高產能成為該公司發展的瓶頸。身為技術工的劉同國開始琢磨設備改造的事情,經過幾天幾夜的觀察和10多年的生產經驗,他在原車床的基礎上,加裝了兩部電機和一部轉速轉換機,使每臺車床一天的加工量由原來的23個增加到了35個。劉同國還在車間首創并推廣了“一人兩機”操控法,也就是一名技術工人同時可操作兩臺車床生產,為公司降低了80%的成本,一直被沿用至今。
從一名普通的一線工人成長為技術工匠,劉同國仍保持著一顆樸實無華的工匠心。“我將繼續秉承‘生命不息,學習不止’的精神,不斷總結經驗,創新工作思路,為企業發展多作貢獻。
河西區大力整治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南平綠發集團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國家儲備林PPP項目推進工作
金馬汽車裝備李政霖:打造魯南蘇北地區行業典范
潁上縣堅持開放發展 打造合作共贏新高地
農融到桂平市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劉同國:愛琢磨的“車工大王”
第53期大同市民大講堂專題講座舉行
首屆游泳公開賽舉行
這5年家鄉更美了 人民生活更幸福了
科博會所有場館搭建結束,參展商進館布展接近尾聲
鳳臺小學召開暑假安全教育主題班會
濮陽市國土資源局到范縣督導調研“金土17條”貫徹落實情況
市食藥監局公布4大類食品監督抽檢情況,10批次產品不合格被查處
5月21日各縣(市、區)和開發區空氣質量排名情況
臨沂歡慶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千位代表參加
從“荒地”到“福地” 李慶蘭的生活甜如蜜
市青年聯合會第十屆委員會議和市學生聯合會第四次代表大會召開
副市長、安居區委書記雷云主持召開防汛減災會商調度會
板芙鎮形成“藍箭”行動高壓態勢,以強拆促自拆
瀏陽市開展省級兒童資源工作中心項目培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