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同志所作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報告,主題鮮明、立意高遠、氣勢磅礴、直抵人心,是舉旗定向、引領復興、興黨強國的馬克思主義光輝文獻,為我們黨邁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續寫新篇章提供了行動指南,是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理論源泉。報告明確指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對于不斷鞏固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不斷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促進民族團結、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前瞻性、戰略性、指導性、實踐性。
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自古就是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交往重地。全市有52個民族9.56萬少數民族常住人口,占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的半數以上,其中回族6.53萬人,占我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8.7%。同時,西安是出入西北的門戶,又是西北最大的城市,承東啟西,連接南北,重要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西安成為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群眾進入內地和東部的門戶和通道。做好西安的民族工作,對西北地區乃至全國都有著重要影響。我們民族工作部門和民委委員單位一定要原原本本地研讀習近平同志所作的報告,全面深入學習領會報告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認真落實十九大關于民族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下足“繡花”功夫,不斷開創民族工作的新局面,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一、要增強 “四個意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和做好民族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第一次對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作了“八個堅持”的精辟概括。即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國。這“八個堅持”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集中回答了“怎樣正確認識民族工作、怎樣正確處理民族問題”這個民族工作中最根本的問題,深刻解答了當前關于我們黨民族理論政策最集中、最突出的思想困惑,振聾發聵,擲地有聲,是對我們黨民族工作經驗的豐富和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也就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促進民族團結作出了相關的決策部署。
對于我們民族工作部門和民委委員單位來說,維護黨中央權威,就是要自覺向黨中央看齊,向習近平總書記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把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理論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把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中央關于民族工作的政策文件,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精心謀劃、精細部署、精準落實,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對此,我們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服務經濟平穩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始終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積極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為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要通過正確貫徹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鞏固和加強黨的執政地位。要始終堅持黨的民族理論和方針政策不動搖,始終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不動搖,履行好職責任務,防止左右搖擺、反復折騰。要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堅持在法治軌道上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問題和各種矛盾,做好應急處置的各項準備,做到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二、要創新載體和形式,扎實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面臨復雜的民族工作形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時代氣息的新思想、新認識,加深了全黨對民族團結的理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要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異,包容多樣,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對于我國這樣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就像陽光、空氣和水,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
我們必須始終高舉民族團結的大旗,扎扎實實地搞好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在民族團結宣傳教育上,要突出針對性、擴大覆蓋面、增強實效性。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基本國情和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的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各族群眾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 “三個離不開”(即: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五個認同”(即:認同偉大祖國,認同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認同中國共產黨,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要豐富創建形式,找準創建活動與社會心理的契合點、與民族情感的共鳴點、與群眾切身利益的結合點,利用重要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等,組織開展富有特色的群眾性活動,增強吸引力感染力。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主題,以“六進”為載體,以進社區、進學校、進清真寺為重點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大力宣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的先進典型,廣泛開展創先爭優。
三、要緊抓歷史機遇,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社會事業不斷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心少數民族群眾,將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布局中考慮。他在基層的調研中多次強調: “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 。“讓人民群眾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當前,西安正處在“一帶一路”建設、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陜西自貿區西安核心區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等諸多戰略疊加的歷史機遇期,在一系列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下,全市上下各行各業呈現出“井噴”式發展。
我們一定要跳出民族工作看民族工作,要站在秦嶺之巔看我市的民族工作,主動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局下思考我們的民族工作,在奮力追趕超越、決勝全面小康、加快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大藍圖下謀劃我們的民族工作,要認真學習和借鑒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自覺扛起文化自信這面大旗,主動擔當起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充分發揮我市民族特色風味食品聞名全國和民族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積極搭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溝通交流交往平臺,打造絲路文化高地,讓西安的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成為我市追趕超越的一張亮麗名片。要抓住“大西安”建設的歷史機遇,引導少數民族企業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優化產業結構,進行技術革新,提升產品質量。要落實民族企業發展優惠政策,搭建企業交流展示平臺,助推民族經濟快速發展。要做好民族學校教育協調發展工作,用好民族教育發展專項資金。要深入研究傳統民族特色飲食的文化內涵,持續推出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傳統文化飲食產品,并不斷提升品牌效應,推動西安傳統民族特色飲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四、要強化法治思維,不斷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只有樹立對法律的信仰,各族群眾自覺按法律辦事,民族團結才有保障,民族關系才會牢固。”用法律保障民族團結,前提是保障各族群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無論于哪個民族,只要是中國公民,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也就是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不管哪個民族、不管信仰何種宗教,都必須遵守法律,任何訴求和意愿,都必須通過合法渠道表達和解決。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是堅持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關鍵環節,也是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根本保證。
當前,我國正處于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影響民族團結的國內外因素錯綜復雜,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易發多發,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在民族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我們一定要清醒認識當前民族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始終堅持用法律規范政府管理民族事務的行為,用法律調節涉及民族的各種社會關系,依法做好民族工作,為我市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作出應有貢獻。要按照“七五”普法規劃的要求,深入開展民族政策法規宣傳教育活動,擴大這些法律法規的社會知曉度,為民族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法治環境。要依法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矛盾糾紛,對出現的問題,講原則、講法制、講政策、講策略,嚴格區分矛盾性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什么問題就按什么問題處理,防止矛盾交織轉化。需要進一步強調的是,暴力恐怖活動既不是民族問題,也不是宗教問題,要予以堅決打擊,絕不手軟,旗幟鮮明地捍衛社會主義法律尊嚴。要嚴密防范、依法打擊境內外“三股勢力”的滲透、顛覆、破壞活動,堅決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在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法治化的過程中,必須堅決反對民族歧視。要高舉法治的旗幟,用法治的思維和方式維護各族群眾的合法權益,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
五、要多措并舉,加強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
當下,我國進入各民族跨區域流動的活躍期,做好民族工作越來越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不能采取‘關門主義’的態度,也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對少數民族進城,要持歡迎的心態。”“要重視做好民族工作,讓城市更好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融入城市。”“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關鍵是抓好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兩頭對接。”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是我們做好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
我們要以“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示范城市”建設為抓手,著力提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水平。要繼續搞好流入地與流出地對接,實現雙向服務、雙向管理。要積極創造各民族在城市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條件,充分發揮城市對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作用。要引導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城市管理規定,服從流入地政府及有關部門管理,讓城市更好接納少數民族群眾,讓少數民族群眾更好融入城市。
云霄東廈:全面動員整改到位
懷遠縣市場局堅持文明執法提升隊伍形像
抓緊時間啦!即日起,東莞這類“違建”可補辦手續成為合法建筑!
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單位)3月份起考評標準有調整
柳東新區召開“互聯網+黨建”平臺建設洽談會
強化“四個意識”奮力追趕超越 扎實做好新形勢下的民族工作(《西安日報》2017年10月24日刊發市民委主任李社民理論文章)
曹妃甸冬季招商簽約項目140個
大鵬新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開科,填補新區空白
本地葉菜上市 批發市場又現"1元菜" 菜價比半個月前降30%
強降水天氣下我市積極采取措施助力城市安全度汛
我市制定春季傳染病防控要點
全市食品藥品安全宣傳工作推進會在灤縣召開
義烏22.7萬中小學生上了特種設備安全 “開學第一課”
洛陽將對實有房屋進行標準地址編碼
25.22噸!洪梅查獲“黑”油車,涉案量刷新近年記錄!
8年愛情長跑終修成正果 一路上有你,苦一點也愿意
東坑鎮舉辦女性保健篩查公益講座
市政協黨組學習貫徹市委七屆四次全會精神
新時代再創政協工作發展新局面
鐵鋒公安分局在轄區開展消防安全大檢查
我市災后市場供應充足 農產品價格有升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