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首批智慧路燈亮相。記者周超 攝
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24日訊(記者馬振華 通訊員王欣)中秋之夜,華燈初上,如果你路過漢口三陽路、澳門路,會驚奇地發現,路兩旁的路燈變身五顏六色的“s型小蠻腰”。長江日報記者9月24日從武漢供電公司獲悉,武漢市首批智慧路燈亮相,除了造型特點,在功能上還增添視頻、5g、充電樁等多項功能。
150多盞路燈呈s型 能發出各種顏色光
“這些新路燈蠻閃、蠻好看。”24日家住三陽廣場的張先生先睹為快。和以往直桿白色柱體的路燈不一樣,“智慧路燈”桿體造型總體看上去是s型,并配有s型的led光帶。
武漢首批智慧路燈亮相。記者周超 攝
為什么路燈要s造型呢?武漢市路燈管理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說,燈帶與長江主軸垂直,起于建設大道,止于沿江大道,分設四處匝道與京漢大道、中山大道相接。這里是武漢最繁華、人流最多的路段之一,也是武漢第二條長江隧道在漢口的進出口,明年軍運會期間更會成為人群聚集地、城市展示形象的窗口。為了與長江流水遙相呼應,特制了s型路燈,被附近市民稱為“小蠻腰路燈”,首批裝了150多盞。
與普通路燈就是燈頂發光不一樣,“智慧路燈”是全身發光。led光帶能調出多種顏色,如同霓虹閃爍。在節日或特殊時點,燈光還可以“起舞”,變成五顏六色。并且,隨著交通流量的密度變化變色,起到示警作用。工程負責人說,led燈光柔,炫光少,光效高,每盞路燈上有單燈控制器,可搜集技術參數信息,與人流量、車流量聯動調整功率,達到更好的節能效果。
路燈一桿多用 裝上多功能觸控屏
“這不僅僅是路燈,更是智慧城市的接口。” 武漢市路燈管理服務中心工程部負責人說,桿上接入或預留多種功能入口。
武漢首批智慧路燈亮相。記者周超 攝
燈桿上還可搭載公安、交管的監控探頭對道路公共安全進行視頻監測。燈桿背側的超大led顯示屏能滾屏播出天氣預報等公共信息,也能監測當前的pm2.5數值進行屏顯。要道路口的部分燈桿基座上設置觸控屏,路人可以通過上面的觸控屏直接查詢地理、景點旅游、商業購物等信息,政府發布的新聞、示警、公益廣告等也可以通過觸控屏顯示出來。有些燈桿還集成廣播功能。在游人較多時,路燈作用能發揮得更加明顯:一邊監控道路車流、行人安全、城市管理,一邊提示天氣、人流、違章等信息,還可以播放廣播營造城市氛圍、制止違章行為。人流多時,顯示屏會進行預警提示,路燈亮度也會相應增強。
“智慧路燈”效果圖 通訊員 余林熺 供圖
一盞盞智慧路燈的聯結,形成一張物聯網,通過后端大數據平臺,實現多種應用。武漢市路燈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當前武漢有的路段每11米就有一根桿,每根桿體承載著不同功能。智慧路燈出現后,“共享燈桿”作為一種復合利用裝置,有利于減少城市桿體的重復建設,避免城市道路兩側特別是路口桿體林立的亂象,有效地節約城市地面和空間資源。城市能變得更美、更智慧。
路燈預留5g入口 可為新能源車充電
據武漢市路燈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人介紹,智慧路燈還為將來的新能源汽車充電、5g等應用預留了入口。
據介紹,“智慧路燈”都預留了新能源車充電樁。以后,在路燈旁停車位上,新能源車就可以停車接入燈桿充電樁充電。“智慧路燈”還留有5g入口,5g網絡每60-80米就要有一個微基站,“智慧路燈”具有供電、高度、密集的優勢,對搭載未來的5g微基站有先天優勢。此次亮相的這批“智慧路燈”,均在燈桿頂預留了有機玻璃制成的5g微基站空間。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負責人介紹,武漢市將總結首批“智慧路燈”應用經驗,適時在其他路段推廣使用,并且不斷拓展智慧應用。未來,燈桿還可根據需要,進一步加載rfid電子標簽、停車收費咪表、交通指示燈、道路指示牌、停車收費指示牌乃至網絡專車信息屏等功能。
記者觀察
“智慧路燈”提出城市管理新課題
在武漢125年的路燈史上,路燈的功能就是照明。現在,智慧路燈來了,它不僅僅照亮城市,還增添了大量的智慧功能。
新路燈,給城市管理提出新命題。
首先是安全問題。智慧路燈是220伏的低壓設備,維護使用不當,將會成為安全隱患。智慧路燈桿體上附載物增多,桿體變大變重,怎樣應對強風、漬水等,也需要探索。
其次是管理問題。以前路燈是供電部門一個部門負責即可,成為“智慧路燈”后,集成了多個部門的設備,這就需要權責更明析、管理更精細。如果各自為陣,“智慧路燈”不但不能為城市造福,反而可能成為城市負擔。
最后怎樣將“智慧路燈”的“共享”功能落到實處。避免重復建設、馬路拉鏈,是城市精細化管理中一項重要內容。“智慧路燈”留下多種端口,為以后各種智慧應用接入打下基礎。但是這些端口是否與新應用在接口技術標準等方面對得上號,目前還不得而知。如果前期沒有前瞻性的應用規劃,那可能又會變成重復建設,與“共享”初衷背道而馳。
據了解,現在全國多座城市如上海、深圳、杭州、廈門等城市都在嘗試“智慧路燈”,但尚無武漢這么長的試驗路段。先行先試,及早規劃,武漢經驗才有可能成為全國經驗。
(記者馬振華)
鏈接
125年,武漢路燈這樣亮起來
1893年,武漢出現第一盞路燈,僅用于工廠自備照明,油燈
1906年5月,英商在漢口界限路8號(現漢口合作路變壓器修造廠)創辦漢口電燈公司并開始安裝路燈,武漢路燈進入電燈時代
1908年8月,中國商人創辦的既濟水電公司大王廟電廠投入發電,總容量為1500千瓦,名列全國民營電氣事業前茅,為武漢路燈發展奠定用電基礎
1930年3月,既濟水電公司開始敷設路燈專線
20世紀30年代,在漢口僅法、英租界等鬧市區安裝有路燈,漢口、武昌共有70余盞路燈
1931年,時市公安局規定了路燈統一啟閉時間
1937年10月,漢口全市公用路燈基本實現專線
1949年,漢口市路燈7919盞
1957年,長江大橋通車后,裝設60瓦白熾燈泡的“圓球”路燈512盞,全市路燈突破1萬盞
1958年,全市路燈超過12000盞
1963年,全市路燈增至21517盞,在漢口三民路裝設第一盞高壓汞燈,這是路燈光源的第一次大進步
1965年,全市路燈增至23108盞,高壓汞燈發展到3000盞
20世紀70年代,長江大橋光源全部更換為80—125瓦的“高壓汞燈”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南路、中山大道大批量投入使用鈉燈,約為214盞,第三代路燈光源漸漸占據主導地位
1979年,武昌火車站廣場對面車站安裝了第一座五火高壓鈉燈
1979年,武漢出現第一盞高桿燈
1985年,全市鈉燈發展至3709盞
1985年,全市木制電桿僅存87根
1988年,木制電桿已全部被水泥及鋼桿所替代
1988年底,武漢市路燈總數達到47670盞,其中白熾燈24070盞、汞燈17039、鈉燈6561盞
1996年,武漢市政府提出“亮起來工程”工作計劃
2002年底,武漢市的路燈總燈數達到68345盞,其中白熾燈10960盞、汞燈20573盞、鈉燈29812盞
2003年,長江大橋路燈全部更換為鋼桿燈
2018年,武漢市路燈總數已達到183764盞,其中高壓鈉燈97420盞、節能型熒光燈68767盞、led路燈17577盞
(記者馬振華)
【人大代表在行動】楊洪濤:發揮崗位優勢 履行代表職責
省海航實驗班定選考核結束 湘潭市15人通過
我市深入推進公共機構能耗統計工作
市領導容福華督導巡查那扶河
智慧菜市場來了 手機下單新鮮蔬菜送到家
首批“智慧”路燈亮相三陽路,有視頻監測、5G等功能
應城組織戶外活動讓留守兒童放松心情
全國首創!武漢納稅人辦這些事可享受“套餐式”服務
【走近湘潭名人世家】劉氏家族里的“革命家庭”
車管所外檢交警:戰高溫每天至少準備兩身警服
巴中市維修保養農機2.8萬臺
【臨海市】大田:“銀齡文明勸導團”傳文明新風
國內首家“全流程刷臉就醫”醫院落戶余杭
省政協副主席、省督導組組長陳文華調研草壩鎮清溪村脫貧攻堅工作
玉彤到奇石鄉檢查指導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及開展河長巡河活動
按下警務通 “司機”現原形 汕頭高速交警抓獲一名搶劫巨款的網上逃犯
李平會見山南市錯那縣黨政代表團
市稅務局通辦業務提檔升級
荊州市加油站改造及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完成
復興征程上生態文明建設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