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吹響沖鋒號瞿曉宇黃蔚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周仁
10月1日起,全軍將全面恢復播放作息號。明年8月1日起,全軍施行新的司號制度。這意味著,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消失了的軍號和司號員,又將重現軍營,引發了幾代司號員對往事的回憶——
百歲老紅軍張生榮人生中最引以為榮的經歷之一,就是當年紅軍強渡大渡河時,是他吹響的沖鋒號。
70多年過去了,但嘹亮的號聲從未從老人的記憶里消失。老人的女兒告訴記者,起床號、休息號、吃飯號、沖鋒號、疏散號、緊急集合號……雖然號譜有上百種,但至今老人仍清晰地記得每一種號譜的音律。
張生榮出生在江西贛州市于都縣的一個小村莊。1930年,只有12歲的他就跑去村里的參軍報名點報了名,因年齡太小未能如愿。可他一心覺得參軍打仗挺光榮,3次報名后才參了軍。剛入伍時,張生榮被分在中央紅軍第三師八團,給團長當勤務員,后來被分到司令部司號排學吹號。
那時沒有電話,幾個連分散在好幾個山頭,全靠吹號來聯絡,以號指揮。在那個烽煙四起的年代,誰不想真槍實彈上前線好好干一場,可組織上讓張生榮吹號,他堅決服從安排。因為,都是為了革命嘛。
可別小看吹號,學問大,責任也大。號譜多達上百種,從早上起床到晚上休息都不一樣,戰士們只要一聽號聲就知道要干啥,吹錯了號譜可不得了。
1934年,15歲的張生榮跟著部隊開始長征,個子矮小的他帶著軍號爬雪山、過草地。在突破湘江四重封鎖線時,在22師特務連的他沖在最前面,后來他逐步升為號目、司號長。那會兒行軍打仗都靠軍號指揮,吹號也需要力氣,有時沒糧食吃,就沒力氣吹號。
在部隊里,馬兒也和戰士一樣,能聽懂軍號,它們也懂得匍匐隱蔽。張老回憶,有一次急行軍,過敵人封鎖線時,部隊被敵人發現了,敵人一路追來,連日前追后堵,形勢很緊張。一天,天上飛來幾架飛機,他接到命令,吹響隱蔽號。戰士們急忙隱蔽,連隊的幾匹馬也立即匍匐下來,前蹄臥在地上,頭低著。長期的戰斗生活,讓馬兒也變得和戰士一樣,能聽著軍號聲前進沖鋒,或隱蔽保護自己。
1935年5月的一天深夜,張生榮所在部隊冒雨行軍一天一夜后,趕到了離安順場十多里外的大山坡。指揮部接到命令:連夜偷襲安順場守敵,奪取渡船過大渡河!
經過30分鐘激烈戰斗,紅軍偷襲成功,占領了安順場。部隊決定渡河,可大渡河寬300米,水流湍急。當時一無船工,二無準備,敵人還在對岸渡口修了許多碉堡,紅軍大部隊通過很困難。部隊決定推遲到第二天渡河。
強渡大渡河開始后,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張生榮接到命令,沖到隊伍最前方,吹響沖鋒號。戰士們冒著敵軍的密集炮火,在激流中前進,聽到嘹亮的軍號聲,他們更加奮不顧身,迅速登岸后,在對岸火力支援下奮勇沖殺,擊退敵軍反撲,控制了渡口。
長征結束后,張生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以后的戰斗歲月里,他一直跟隨部隊南征北戰。1965年,張生榮進入湖南省軍區東湖干休所離職休養,他懷著對黨和人民的深厚感情,發揮余熱,為學校、部隊和各級黨政機關做愛國主義宣講200余場。
采訪接近尾聲,張老希望借《解放軍報》寄語新一代革命軍人:青年官兵要始終聽黨的話,鐵心跟黨走,永遠吹響人生的“沖鋒號”。
(本文刊于《解放軍報》2018年9月29日07版)
編輯:柴華霍雨佳
編審:任旭
投稿郵箱:zgjw_81@126.com
我市首批不按規定使用燈光車輛曝光
曲周縣組織收看了全省村“兩委”換屆工作推進視頻會議
天津“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已給8.4萬人發放準遷證
婚紗攝影遭遇“二次消費”怎么維權
廣州11區今年分類處理年花年桔4000余噸 多區回收利用率翻番
這位百歲老紅軍,至今仍記得上百種號譜的音律
五大連池市舉行“連池講壇”2018年第一場報告會
中方縣收看收聽懷化市傳達學習省“兩會”精神視頻會議
衡陽市民政局2017年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公示
關于福建三明林業學校“三明林業學校科技樓”項目《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變更》的批前公示
寧國集中換領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照
家長們看過來 校外培訓這些都不能做了
惠州成為省市共建超高清視頻產業基地
市人大“五步法”推動我市法規有效實施
重慶市五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六次主任會議 聽取七項匯報
高新區開展集中拆違行動 依法遏制違建苗頭
安塞區召開2018年重點建設項目集中審批暨項目調度會議
楊柳絮起火兩分鐘可引燃汽車 消防部門呼吁防范火災
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帶隊檢查慰問區內重點安全監管部門
[圖片新聞]遂川:南江鄉油茶樹掛果旺盛 村民盼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