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點,排隊買票入園的人擠滿了頤和園東宮門外不足2500平方米的內廣場,而更多的游客穿梭在如海的車流中,正從外廣場涌來。頤和園東宮門——這個頤和園歷史規制上最重要的正門,每天面對的就是這樣一番人車混行、人滿為患的場景。
按照歷史規制,東宮門外的廣場還包括西起影壁、東至涵虛牌樓的外廣場區域,南北寬120米、東西長150米。但多年來,這片位于頤和園核心保護區的區域被用作公交場站、停車場,不僅導致影壁、牌樓等文物多次被撞,更破壞了頤和園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完整性。
20年前,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將公交場站遷出東宮門區域的議案。
《北京晚報》記者多方采訪發現,由于公交場站遷移牽涉眾多,需遵從北京市城市建設統一規劃,解決東宮門問題并非易事。
東宮門為何重要?
在今年的北京市“兩會”上,來自海淀區的市人大代表段淑珍領銜提交了《關于恢復歷史規制,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議案》。上世紀90年代,段淑珍擔任青龍橋街道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期間,就一直關注著頤和園附近地區的治理情況。
“我們市人大代表在與區人大代表座談時,頤和園管理層代表提出,能不能由市人大代表幫忙呼吁解決一下東宮門公交場站的問題。”段淑珍隨后進行了專題調研,最終形成議案。
資料顯示,東宮門是頤和園歷史規制上最重要的正門,東宮門外建筑群,自西向東由宮門、朝房、影壁、金水河、廣場、涵虛牌樓依次排列,形成格局嚴謹、布列有序的一組中軸線,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
東宮門外廣場南北寬120米、東西長150米,廣場東側的涵虛牌樓歷史上一直就是進入頤和園范圍的地標,清代此牌樓前有“官員下馬碑”,1963年國務院樹立的“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也是立在涵虛牌樓前。1998年,頤和園入選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目錄的文件中,廣場也是頤和園核心保護區的組成部分。
《北京晚報》記者查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網站,頤和園詞條下的地圖顯示,東宮門外直到涵虛牌樓,都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保護區。
“涵虛牌樓,就是頤和園東邊的起點,一路到外廣場、影壁、內廣場、南北朝房、東宮門,這是一個整體。”頤和園管理處負責規劃編制的專家孫震向《北京晚報》記者介紹。如今,外廣場被用作公交場站、私家車停車場和環島,車流往來熙攘,東宮門外建筑群的整體性被動靜態交通割裂。“東宮門是頤和園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正門,是中外游客參觀頤和園的第一印象,代表著世界遺產頤和園的形象和尊嚴,應該盡快恢復其完整性。”
車流中的牌樓曾屢次被撞
割裂的一個后果就是,作為珍貴文物的涵虛牌樓和影壁暴露在車流中,噪音、尾氣,乃至撞擊,都直接威脅著文物的保護。
上世紀80年代,《北京晚報》上報道過的撞擊事故就有5起:1984年6月26日,頤和園管理處登報請群眾舉報6月8日撞壞牌樓的肇事者;1985年5月8日中午,一輛卡車將牌樓南部上過木撞掉;1985年8月31日晚,一輛卡車為躲避對向而來的轎車,撞上了牌樓北側的夾桿石;1988年10月15日,一位讀者反映當日早晨牌樓被332路汽車撞壞,并表示這是他第四次目睹牌樓被撞壞;1988年12月21日,又是一輛332路汽車,撞擊牌樓導致一根斜柱脫落。報道中還多次呼吁有關部門拓寬牌樓兩側道路、禁止車輛在牌樓下通過。
后來,牌樓周圍被單獨劃出一塊地,并加裝了阻車桿,牌樓被撞的事故近年來未再出現。
然而,2013年6月17日,影壁被一輛公交車撞傷;2017年平安夜,公交車又撞傷了廣場北側的文物建筑。
“車輛繞著環島穿行,對文物保護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跟人大代表提議,希望能將東宮門外的這塊地收回來,重新規劃使用,因為一到旺季,東宮門區的游客特別多,排隊特別長,我們希望這片地能建成一個大的游客廣場。”孫震說,園方希望東宮門一帶能實現無車化,重建為步道與游客的集散場所,行動不便者可通過電瓶車進行擺渡。
東宮門前每天8500人次乘車
據孫震與段淑珍介紹,在1998年頤和園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曾對世界遺產委員會鄭重承諾“將停車場遷出東宮門區域,還頤和園一個優美整潔的周邊環境”,但20年過去了,始終未見進展。
《北京晚報》記者就此事聯系到了北京公交集團。公交集團介紹,據可查資料,北京市公共汽車公司最早于1949年接管頤和園地區原有公交線路,歷經多年變遷,目前頤和園東宮門公交場站歸屬北京公交集團管理,但具體始建時間公交集團內部資料無法查到。
關于產權歸屬,公交集團表示,頤和園東宮門346路公交場站,用地面積1025平方米,其中200平方米房屋擁有產權憑證;海淀區頤和園東宮門332路公交場站,用地面積1816平方米,為臨時場站。
公交集團介紹,場站的遷移要考慮對市民和游客出行的影響。目前,頤和園東宮門場站駐發5條公交線路,其中303路、346路運營于海淀山后地區,508路、579路連接中心城區,夜8路滿足了頤和園地區至北京西站沿線居民的夜間出行。這5條線路承擔了海淀山后地區與中心城區重要的交通接駁功能。“5條線路日均客流量約為39000人次,其中頤和園站日均登降量約為8500人次。”
對游客來說,頤和園東宮門場站使得游客可在步行最短距離內乘坐公交,在節假日黃金周期間,依托該場站才能快速疏散旅游客流。“西苑樞紐站內現有駐發線路7條,夜間駐車160部。目前,西苑樞紐站內停駐車能力已經飽和,無法額外承接頤和園東宮門場站內的線路車輛。在沒有替代場站支撐的情況下簡單騰退該場站,勢必會引發周邊公交線路的被動調整,造成沿線市民的出行不便。”對于遷移至西苑交通樞紐的提議,公交集團回應道。
“希望成為三山五園保護的典范”
“頤和園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皇家園林,它代表了中國園林建造藝術的最高峰,頤和園的前導空間具有典型意義。”
著名園林研究專家、曹雪芹紀念館副研究員樊志斌在接受《北京晚報》采訪時表示,頤和園東宮門外建筑群之所以重要,不僅僅在于其是正門、是清代時皇帝進出的通道,更在于從園林藝術的角度講,中國古典園林講究導入感,“中國園林是在模擬一種脫離人世的生存空間,從人間到‘天上宮闕’,需要有過渡、有環境的逐漸轉化。牌樓上的‘罨秀’‘涵虛’都是在告訴你,我要將你導入一個怎樣的空間。”
樊志斌表示,從文化的角度講,頤和園東宮門應該恢復其歷史規制,但能否實現,要看時機:“如果市里和區里有這樣的規劃,并且有能力解決公交場站和線路的問題,那么這件事是該做的。這不是園方和公交集團能解決的問題,因為這涉及城市規劃,是個綜合性的工程,需要更高層級來進行宏觀考察。”
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加強三山五園地區保護被重點提出,樊志斌看到了東宮門問題解決的希望,“場站遷移只是一個開始,如何按照歷史資料來恢復它的傳統樣貌,比如無車化、鋪設御道、隱藏現代化的痕跡,讓人一踏上這里,就能感受到營造者想要營造的感覺,才是重點。東宮門的問題如果能妥善解決,可能會成為北京市乃至全國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個典范。”
肝癌是個“啞巴癌” 損傷高達70%后患者才有感覺
市環委會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
實時拍攝 及時上傳 瀘州交警開出首張“違法隨手拍”罰單
無錫工匠酣戰國賽 省級選拔賽獲3項全省第一
萊州這兒今天都被擠爆了!好多東西第一次見!現場太晃眼……
公交場站困住頤和園大門 專家:需遵從北京城市建設統一規劃
【建設美麗湘西】吉首市加大曝光力度推進美麗湘西建設
我市召開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 問題整改工作緊急部署視頻會
47億高鐵工程還沒影 14.5萬打點費沒了
濱城區:三河湖機關干部任務全程負責 以決戰決勝姿態奮戰“六城同創”
恩陽區加強公共資源項目交易管控
中共貴陽市委十屆四次全會舉行 強化擔當奪取脫貧攻堅戰全勝
西市區鑫海社區開展道德模范宣講活動
上街區已全面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
哈市春耕啟幕水稻浸種催芽全部結束
懷遠縣荊涂學校舉辦教育教學開放日交流活動
讓嘉興人愛上“嘉興米” 嘉興市稻米產業農合聯昨日成立
廣汕高鐵(三棟段)集體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 選擇貨幣補償最高獎40萬
寧德市全面啟動道路安全“警保聯動”新模式
縣領導督查文明縣城創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