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廁所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城市文明的標尺。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宿遷從事關千家萬戶、涉及群眾日常生活的如廁問題入手,通過改建、新建,掀起了一場“公廁革命”。從繁華街區到背街小巷,在探訪宿遷公共廁所后,記者徹底顛覆了對公共廁所的老概念。
“公廁革命”,宿遷突破如廁之困
公共廁所少、設施配備落后、衛生狀況差,是不少城市都有的公共服務瓶頸,宿遷也一度深受其擾。建市不久后,宿遷市區曾出現一批公廁,為了減少財政支出,由私人買斷建設經營,公廁為兩層,底下一層為商業經營,樓上為公廁。但沒多久,公廁所有人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紛紛以各種理由關閉公廁,不讓人如廁。2013年以前,宿遷城區64平方公里范圍內僅有147座公廁,其中,達到三類標準的公廁僅63座、占42.9%,旱廁84座、占57.1%,臟亂差、亂收費等現象嚴重。
為切實解決群眾的如廁難問題,2013年,宿遷市啟動“公廁革命”。對私人經營的公廁,政府出資全部收回;對城區原有的其他公共廁所,全部按照三類以上標準進行改造并免費開放。“截至去年底,市區累計新建二類以上公廁374座,基本實現了居民區不出300米、主次干道沿線不出500米就有一座公廁,有效解決了出行市民的如廁問題。”宿遷市文明辦負責人介紹,在“公廁革命”中,宿遷還委托專業機構,統一制作公廁標識牌、制度牌、導向牌等,安置在主次道路醒目位置,方便尋找。
“公共衛生間向前50米”。走在宿遷街頭,記者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指示牌。礦山棚戶區是宿遷老城區的一處“城中村”。走進礦山社區九組的背街小巷,記者看到了一個修葺一新的公共廁所:外觀設計感十足,內墻貼著精美的瓷磚,配備自動感應的獨立沖水設備,裝有吸頂燈、排風扇、熱風干手機、大理石洗臉臺、鏡子,里面沒有絲毫異味。“公共廁所都是24小時保潔的,有異味就要被批評了。”保潔員黃良華自信地告訴記者。
街坊公舍,是公廁更是便民服務綜合體
“這里是公廁嗎?”走進宿遷城區國土廣場公廁,記者看到,左邊是一間休息室,里面有座椅、電視、自動售賣機、手機自助充值設備、免費手機充電站等設施設備,再往里一間是自助圖書室,過道上掛著一臺人臉識別廁紙機。“這座公廁占地280平方米,當然如廁僅是它的其中一個功能。”管理員告訴記者,在宿遷,公共廁所這個稱呼已經被街坊公舍替代了,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它確實具備了這個功能。他說,自己管理的街坊公舍去年6月份建成,不僅規范建設了工具間、無障礙間、第三衛生間,而且免費提供wi-fi、茶水服務和急救包、打氣筒、微波爐等設備,可為附近環衛工人、過往行人提供臨時休息和救助,市民們因而稱街坊公舍為“便民服務綜合體”。
在宿遷城區,目前已有27座這樣的街坊公舍。位于宿豫張家港小學門口的街坊公舍是使用人數最多的公舍之一。“學校快放學的時候人來得最多。”管理員陳福龍介紹,每天都有數千人來。
“外孫女上小班,15時50分放學;孫女上中班,16時10分放學。每天接了外孫女就在這里看會書,等孫女放學。”王召軍老人說,這里的環境比不少人家的客廳還好,很多孩子喜歡在這里做完作業再回家。
“維護街坊公舍的成本不低吧?”看著一座座環境堪比五星級酒店、服務功能齊全的便民服務綜合體,記者忍不住詢問。宿遷市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其實政府投入并不多,因為街坊公舍推行“以商養廁”的市場化養護運營機制,主要靠公廁外墻廣告費、內部多媒體廣告費、atm機和自動售賣機入場費等補貼運行。
長樂基層“領頭羊”上廉政第一課
金華探索區域化黨建推動全局性項目新路
武陵區第六責任區督學到丹洲鄉中心小學督導新學期開學工作
濱海新城一次性出讓8宗工業用地
3D微視頻:《共同家園》
【尋找“新三甲”的文明細節】宿遷的公廁,成為便民服務綜合體
蓬溪縣公安局組織參加全省公安機關第八次聯動大接訪活動
文明旅游看杭州:我看西湖多嫵媚 西湖待我亦從容
公辦初中電腦派位結束 6月23日小學畢業生到錄取初中報到
全民共建為城市發展加力 臨沂創城任重道遠
蒼南打造“清廉小鎮”
東港區河山鎮:全力推進城鎮管理工作水平
牛慧琴深入基層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市委第三巡察組向市直機關工委、市總工會市住建局、市地震局反饋巡察情況
經濟日報:擴大共同繁榮的“朋友圈”
馬王堆街道召開區委巡察一組對街道(延伸火炬村)巡察工作動員會
息烽縣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深入縣住建局宣講
浚縣伾山街道三個加強全面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井研縣檔案局“三大”活動促機關黨建深入推進
四川積極打造世界性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