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試季臨近,還有一群孩子也同樣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那就是隨父母進城打工的 “小漂族”們。在積分入學等相關政策落地后,這些孩子來到城市與父母團聚,走進了我們城市的學校,但要讓他們真正地融入城市、適應校園生活,還有一段路要走。
來自安徽的小魯同學3歲的時候就跟父母來蘇州,在蘇州上了幼兒園,如今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她對在蘇州的校園生活已經比較熟悉了,但隨著課程內容的加深,有的時候覺得學習還是有點吃力。
小魯的媽媽說,自己沒有上過大學,眼看對孩子的功課已經難以應付了,但為了孩子的學習,她也是豁出去了,自己先學一遍,然后再教孩子。
但并不是每個外來務工人員都有能力輔導自己孩子功課的。上小學三年級的小李同學的媽媽,就沒有什么文化知識。由于性格內向,遇到學習困難,小李也不敢去問老師,加上原本基礎就差,小李學習越來越困難,成績也落后了一大截。
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忙于生計,不少“小漂族”進城后面臨無人看管、學習落后的困境,有的甚至出現了厭學、焦慮和自卑感。
在市區一所外來務工子女比較集中學校任教的李老師認為,對這部分孩子,老師應該有更多的耐心和關注,要和這些同學交上“朋友”。
對于外來務工子女入學后遇到的問題,蘇州的一些相關學校其實已經關注了,比如在學校開設各種興趣課程,開展朋輩互助,每個學期還有愛心助學機構的老師來校上課,致力于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怎樣和老師相處,消除膽怯心理等等。
老師在學校會盡力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回家后,家長只需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可能的情況下,可以督促下孩子的背誦、朗讀方面的學習。
可以說 “積分入學”政策解決了進城務工子女“上學難”問題,然而,“入學”并不意味著孩子能安穩學習, 要真正解決“小漂族”面臨的困境,不僅需要政策性關注,還需要人性化關懷。
“每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只有不再將“小漂族”視作外來者,為他們敞開懷抱、與他們融為一體,城市才能成為“小漂族”的溫暖港灣。(蘇州廣電全媒體記者范浩江)
2018年9月末蚌埠市存貸款情況
廣德環保局開展夜間突擊檢查
南岸區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推動農業旅游融合發展
《人民政協報》:“快樂3點半”:“減負”的銅陵探索
網絡平臺鎖定目標精準盜車警方提醒:市民應避免暴露自己有關信息
隨遷子女就讀數量倍增 如何讓城市成為“小漂族”的溫暖港灣
外小:開展“時刻聽黨話 永遠跟黨走” 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
榮成市總工會開展普法進鄉村活動
日照開展造血干細胞捐獻血樣集中采集活動
青龍調度大冷公路項目進展情況
重慶市奉節縣考察團來濱州市考察
弘揚海南本土文化 聽海口這群“90后”講老街故事
省總工會來冶開展“聯幫促”活動
一江清水不是夢——赤壁市長江大保護工作紀實
省市聯合開展食品生產企業檢查
河源獲批首個省智能制造公共技術支撐平臺
助力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譙城區召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推進會
促進文明行為今年有望立法
【我們的節日·端午】端午龍舟:不能忘卻的傳統文化
我省首個市級監察委員會在通化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