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現在只要一個電話,就有人上門來瞧病。”日前在醴陵市均楚橋居委會禾家垅組,村民殷永建邊曬太陽,邊等著自己的家庭醫生上門。去年,他和鎮衛生院簽訂了家庭醫生服務協議,每月有醫生上門為其提供健康指導、疾病檢查等服務。
殷永建享受到的便利,還只是株洲醫療衛生“軟硬件”持續改善的一個縮影。健康株洲,正從一張藍圖變成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
硬件提升,不再“看病難”
改善市民就醫環境,硬件提升是基礎。
“這里環境真不錯,我這下可以安心待產了!”2月7日,在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區,剛剛做完孕檢的二胎媽媽王心怡樂開了懷。
王心怡家住蘆淞區,4年前,她生頭胎時到臨產前幾天才解決床位問題。如今,碰上了“二孩”高峰,她擔心床位會更緊張。但這一次,她的擔憂多余了。
1月1日,市婦幼保健院整體搬遷至新院區。該院區占地面積約24.2畝,預計一期能提供428張床位,極大地緩解了全市婦產科床位緊張的問題。
啟動市中心醫院田心院區提質改造項目;在全市遴選疾病譜寬、民眾就醫需求量大、醫保資金外流較大的臨床醫學???,以株洲市級三家公立醫院的五個臨床醫學重點學科建設為中心,建立向下覆蓋80%縣級公立醫院的遠程醫療會診系統……去年來,我市一項項民生項目如期完成,就醫環境不斷提升,市民“看病難”的問題有效改善。
服務提升,就醫更放心
保障人民健康,醫改是重頭戲。
“去大醫院看病,掛號難,費時間,如今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專家服務,太便捷了!”2月8日,在天元區嵩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住湘銀小區的張利平抱著孩子,正在排隊等候來自省直中醫院的兒科教授李繼紅。
去年11月24日,省直中醫院“牽手”嵩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醫聯體,該院每周選派兒科、心內科、婦科等科室專家到社區坐診。
推進分級診療,是我市提升醫療“軟實力”的一個生動注解。積極推進醫聯體建設,組建各類醫聯體25個,涉及醫療機構169家;大力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組建家庭醫生團隊536個,常住人口簽約人數137.43萬人;去年10月1日起,我市所有公立醫院全面實施藥品采購“兩票制”,有效遏制了藥品價格虛高的現象……多措并舉有效構建了市民就醫新模式。去年,我市被省政府評為2017年度全省唯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效較為明顯”城市。
穿越記憶的歷史時空
歙縣電子商務激活縣域經濟
醫生說還是做“厚臉皮”好每個月用掉兩支洗面奶
暴雨突襲 合肥迎來降溫天氣
我市建立“九個一”工作格局 加速構建“1+5+1”現代產業體系
我市醫療衛生軟硬件建設持續改善
【藍天保衛戰專項督查】多數建筑工地存在揚塵防治問題 湘潭縣揚塵管控還需加強
我市加強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有效銜接
200多小吃店"扎堆"玄武區紅廟片區 周邊環境將整治
瓦市50.5萬元資助120名大學生
嫩江縣:心系三農鼓人心 農民豐收干勁足
數讀中國女性品質生活:互聯網領域創業占55%
黨課開啟新年上班第一天
年產800輛專用車建設項目獲批
眾主演亮相《延禧攻略》“鑒美大賞”
市土地收儲中心黨支部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
“萬科杯”2018年毓璜頂廟會攝影大賽作品先睹為快
磐安方前重達260公斤的“饅頭王”是怎么制作出爐的?
黃立堅:從草根畫家蛻變為業界精英
茂名石化退服中心官山黨總支舉辦《憲法宣傳進社區》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