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如東縣岔河鎮南橋村的惠天然水果蓮種植基地荷葉輕搖、蓮蓬飄香,采摘工孫長茂駕著小船,在池塘里采摘成熟的蓮蓬。“100畝臺灣水果蓮迎來收獲季,進入采收期,每天銷售額在2000元以上。”投資200多萬元發展立體式高效農業的曹建鋒是個80后,為了實現效益最大化,他在池塘里投放了2500公斤龍蝦苗和1000公斤鯽魚、鰱魚,水上產蓮蓬,水下產魚蝦,水下水面都賺錢。水果蓮全身是寶,曬干的荷葉可以做荷葉茶,后期成熟度高的蓮蓬可以制成手串等工藝品,蓮房則可以提取蓮房堿。目前,曹建鋒與江蘇省農科院對接開發中藥、保健食品,打造水果蓮種植、銷售、深加工產業鏈。
“始終將富民責任掛在心上、扛在肩上,聚焦富民第一要務,夯實產業富民臺柱子,堅持規劃引領,突出項目為王,提升創富新能級,拓展富民新空間,今年以來產業帶動新增就業達到2100多人。”如東縣岔河鎮黨委書記李健說。
做精農業促增收。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岔河鎮搶抓國家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的機遇,推動農業項目建設,加快農業轉型發展。不斷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配套,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項目,完成龍發、南橋、壩東等村高標準農田整理項目1.5萬畝,新建橋梁12座、水泥路42公里。提高現代農業的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裝備設施化水平,建成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鎮。創建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投入1億元,推進項目農業發展,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組織模式,走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之路,新上白芨、水果蓮等特色種養農業園區;打造龍鳳村糧食加工銷售集散地,培育玉林、啟秀優質稻米核心區,發展陸港“林下經濟”種植園區。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年培育家庭農場25個,新增千萬元農漁業養殖基地1個、300萬元龍蝦基地1個、新增物聯網應用點2個、農業電商平臺3個。
做強工業強增收。岔河鎮是著名的紡織之鄉,440家企業從業人員突破3萬人,鎮黨委政府將興河、銀河、金橋三個工業集中區整合為如東縣紡織產業園,投入1500萬元,拓寬區內道路,對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業廢水日處理能力達到2500噸。引導企業向產品中高端轉型升級,推行保姆式服務,嘉馳紡織的功能型纖維及紡織新材料產品研發中心建設、尼希米高檔坯布及服裝輔料等7個在建項目進程不斷加快,部分項目竣工投產。如東縣鐵鏈廠有限公司是產業富民的用工大戶,再次投入1億元技術改造,優化產品結構,生產的中高檔鏈條叫響國際市場的金字招牌,成為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搶手貨。項目是拓展就業富民的蓄水池,他們通過招引,新上一批億元項目,目前在建5個,還有2個即將開工。上半年,全鎮完成全部工業應稅銷售45.9億元,同比增長23.2%。
壯大三產助增收。岔河鎮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經濟發展轉型的戰略方向和增加就業的新空間,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協調發展。集聚能工巧匠,帶動加工、銷售就業,壯大銀河集聚區“紅木一條街”產銷規模;放大“在水一方”鄉村旅游品牌效應,以古北美麗鄉村和振興、南橋水美鄉村為景點,建設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通過推動鄉村游樂吃住購生活性服務業的繁榮,增加轉行農民的收入。
綠色發展保增收。岔河鎮排出畜禽污染治理、河長制、南美白對蝦整治、燃煤鍋爐整治等15項環保整治重點任務,強化治污減排,嚴格督查整改,嚴格環保執法,整體環境質量逐步改善。上半年,共封堵糞污直排口720戶,控減生豬25541頭;全面落實河長制,加強巡河和垃圾網籪清理,拆除如泰運河岔河段河道違建共3處;穩步推進砂石碼頭整治,投入63.4萬元疏浚如泰運河干支流4.18公里;投入500萬元,開工建設岔河鎮畜禽糞污處置中心,近期試運行;開展水泥切塊磚、浸膠手套行業、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4家浸膠手套生產企業、15家健身器材鑄造企業、4家水泥制磚企業、1家家具生產企業停產整改。對突出環境問題逐一“回頭看”,立案查處企業25家,處罰金額近250萬元,有效防止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
記者 楊新明
來自城市新客廳中建·咸寧之星的報道 咸寧“星”名片,高新區時代地標來襲
應急管理部加強調度 全力應對臺風“溫比亞”
甜城湖水務清潔隊黃新渡:甜城湖“守護人”,危急關頭沖在前
給孩子一個展示才藝的大舞臺 舟報“小螢星藝術團”等你加入
廠區門口裝電子屏亮污染物數據我市邀公眾共同監督陶瓷企業
如東縣岔河鎮黨委:富民為先做優產業
蛟河市商務局積極組織企業參加韓國首爾國際食品展
[耒陽市] 團省委副書記李志超一行蒞耒開展慰問調研活動
文旅盛會精品薈萃亮點紛呈
我市一項目通過2A級住宅性能認定終審
遏制新型非法集資犯罪多發態勢
煙臺兩所高校獲批博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
桂平市人大財經委召開2018年市預算草案初審動員部署會
一季度我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開門紅
今明兩日惠州氣溫逐日回升 夏意又逐漸回歸
湛江市歷史建筑保護條例
寧遠紀委: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匯報會
港源冰室:專注做港式美食的精致好店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博望區第二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開幕
“年味”越來越淡?廣東這些“儀式”不應被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