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在線訊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為了記錄和展現湖州各個領域四十年來的巨變,本網自7月17日起,特推出聚焦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心中的湖州地標”征集活動,向廣大網友征集對湖城某一地標的特別回憶和故事,尋找“湖州地標”歷史的“講述者”。活動一經推出,就得到了眾多市民的關注和熱議。
今年72歲的翁永春十多年前隨兒子定居成都,從離開故土那一刻起,鄉愁就縈繞至今。此次看到“我心中的湖州地標”征集活動后,翁永春告訴記者,這讓他想起了位于市中心的老人民公園。
“人民公園的前身叫吳興公園,當時園內保留了古跡韻海樓、愛山臺、迎春亭等,并將碑碣收集后重建墨妙亭,新建紀念辛亥革命烈士陳英士的雄勝亭等。”翁永春介紹,“韻海樓、愛山臺大家都熟悉,這里的墨妙亭也很值得一提,這個亭是宋代文人孫覺在這里做知州時,收集了湖州境內自漢朝以來的珍貴碑刻三十余塊后建的,此亭也因富藏漢唐碑刻而馳名海內。后來這個亭新筑于飛英公園內,原亭中的碑毀于元代兵火之中,十分可惜。”
翁永春說,解放后,吳興公園改為人民公園,小時候他常去玩耍,進門迎面就是一棵上千年的古楓楊,旁邊有雄勝亭和鳳山亭,兩亭上的對聯,翁永春記錄保存至今。此外,園內還有明清一對石獅子,后花園有太湖石疊壘的假山、水池等。在公園里側則是老湖州博物館,石碑堆積,旁邊的高墩臺上還有一排小平屋,人們在游園之后,可在這里休息或品茗談天。八十年代末,公園擴建,原博物館、城建局拆除,韻海樓遷移,后改名兒童公園。談話間,翁永春還向記者發來了至今收藏著的人民公園門票。
湖州文化學者徐勇也向記者介紹了自己心中的湖州地標——飛英塔:“晚唐時候,僧伽大師授云皎和尚七顆佛祖的舍利,要他供奉到湖州來。云皎回來后在這里建了一座石塔供奉舍利,現在我們的飛英塔又叫‘塔中塔’,里面就是這座石塔。”
據徐勇介紹,除了供奉有佛祖舍利外,飛英塔在建筑結構上也很特別,作為我國現存的3000多座古塔之一,飛英塔內石塔上雕刻有1048尊佛像,藝術性極高。“我曾陪版畫大師趙延年去內塔,趙先生后來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飛英塔的不朽所在》,里面提到佛像雕刻線條的靈動、流暢,代表了宋代藝術的頂峰,可以和龍門石窟、云岡石窟里的雕刻相媲美。”
徐勇表示,蘇東坡、趙孟頫等歷代文化名人也在此留下了足跡與作品,飛英塔在湖州的千年歷史脈絡中,作為一個文化地標是當之無愧的。
“我讀小學的時候常在人民廣場附近活動,爺爺那一輩都叫那里為‘海島’,我后來才知道真正的海島實際上是指人民廣場外北面那塊區域。因為在歷史上,那塊區域三面環水,所以被稱為‘海島’。”1990年出生的顏超對自己心中的湖州地標也有一番感慨,“印象中,人民廣場一直是非常熱鬧的地方,開運動會、展銷會都在那里。如今,即使周邊環境已大變樣,但運動的功能被繼續延伸,并更加完善,現在的全民健身中心依舊是湖州人休閑運動的好地方。”
目前,本網聚焦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心中的湖州地標”征集活動仍在進行中,如果您對湖城某一地標有著特別的回憶和故事,或是對該地標位置的變化發展有自己的感慨,歡迎向我們投稿。作品入圍的作者將成為城市地標故事“講述者”,本網也將以這段回憶故事為線索和基本內容,深入采寫有關該地標背后的發展歷程,與大家共同分享這份屬于湖州人的城市記憶。
沂水縣夏蔚鎮建設打防管控機制 構筑“平安網絡”
冬季用氣高峰警惕燃氣膠管四大隱患
要對蕪湖公交卡說“再見”嗎?城市卡了解一下
楊廟鄉:連夜搶修排澇設施 消除險情保民平安
貝漢美,10年再出發,未來會更美!
本網聚焦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心中的湖州地標”征集引關注
高校教授開課教學生煉丹 學生上課泡腳、熬蜂蜜
四川民政將安排4500萬元“種子基金”助力脫貧攻堅
舒蘭市召開宗教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九江學院附屬醫院開展愛心獻血活動
讓孩子們知道萬事萬物皆可入文
高新區領導到重點項目現場辦公
首屆中國鄉村美好生活發展高峰論壇在梅花洲舉行
中美加在紹交流環保技術
中青旅與云龍區政府簽約儀式暨云龍區重大投資項目集中簽約活動舉行
龍海:嚴查渣土運輸保安全
樂山男子刺傷女子后跳江 警方:嫌犯尸體已被打撈上岸
全市自然村通水泥(瀝青)路現場調度會在宜章縣召開
毒販中間商送貨途中車禍被抓 上線開寵物店掩護販毒
這所學校的運動會開幕式 滿足了孩子們的童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