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報傳媒集團記者 羅東哲 報道組 柳婧 江玥
近5年來,衢江區已多次成為受矚目的焦點。常常有領導、專家、設計師慕名來訪,不僅因為這里正在進行康養衢江鄉村振興工作,他們更想看看建筑大師王澍,究竟在這里“折騰”出了什么名堂。
黑t恤、黑褲子、黑皮鞋,配上圓臉、寸頭、黑框眼鏡和滿身的書卷氣,每次見到王澍,他都是一副標準的文藝中年范兒。前不久,在“浙江衢江生態公廁國際建筑大師設計營”方案發布會后,他接受了衢報傳媒集團記者的采訪。這位被譽為“中國最具人文氣質的建筑家”,為我們呈現了當下中國建筑界代表人物的赤誠,以及思想與行動相結合的力量。
人物小傳
王澍,1963年生于新疆,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他擅長書法和山水畫,執著踐行中國本土建筑學理念,享有“中國最具人文氣質的建筑家”美譽。曾獲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2014年起,他帶領團隊多次赴衢江區開展合作,用設計的力量開啟了康養衢江鄉村振興的新階段。
“你等等,我來想辦法!”
2017年夏天,王澍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筑及規劃學院教授anton garcia abril一行,來到衢江區黃壇口鄉開展三校聯合國際鄉建工作,試圖通過改建,將黃壇口打造成一個新型集鎮。
時值6月,天氣已十分悶熱。在烈日下走了一個多小時,密密麻麻的汗水已經布滿王澍的臉龐。他沒喊休息,只是拿出紙巾擦了擦,繼續帶領學生穿梭在鄉間小道。大家邊走邊看邊討論,王澍也邊走邊拍。
“這房子很老了,我們打算在這次改建中拆除并在原位上設計建造一座公共廁所。”有人突然指著一座明顯老舊的平房,告訴王澍。王澍走近仔細打量了一番,“不能拆啊!”他拍了拍那人的肩膀,沉思了一會,“你等等,我來想辦法!”走至一幢有著200多年歷史的民居前,王澍又感嘆:“我太喜歡這樣的建筑了,所以希望這樣的老房子一定要好好保留下來。”
對于普通鄉村的關注是王澍一貫的堅持。早在2002年,他就和妻子、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實驗中心主任陸文宇,決定對浙江的鄉村做初步的調研。十多年對浙江鄉村的觀察和理解,讓王澍有驚喜也有遺憾。“浙江的古村落里,有一大批代表很高建筑水平的江南民居,但大家向往高樓洋房,這些民居也難逃被拆的命運。”王澍說,他在衢江看到了很多濃縮著農民智慧的建筑,讓人興奮。
在衢江一次探訪之旅中,立于湖南鎮破石村的一個小山坡上,大量明清時期古建筑依山而建,盡收眼底。聽說該村有以明代為主的古建筑28處,為省歷史文化名村,孝文化源遠流長,王澍顯得十分振奮,“這些古建筑是歷史與現實的融合,更是今后大發展的基石。”臨別每一家古民居,他都叮囑住戶們“一定要好好保護”。
在經濟飛速發展和城市瘋狂擴張的前幾十年,建筑師們把城市作為他們大展拳腳的舞臺,一幅幅藍圖變成了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樓。而王澍,沒有把目光放在現代城市建設上,他主張城市向鄉村學習。這也是他和妻子陸文宇創建的“業余建筑工作室”一直在探索的主題。“不同于大多數的事務所,我們用研究性、實驗性的方式做建筑,建造方式決定了我們要控制建筑的數量和質量。”王澍坦言,他相信思想的力量,“這個時代的問題都是新問題,碰到這些問題,思想沒有力量是不行的。”
“把詩意筑進衢州鄉野”
“我不是簡單地去做鄉村保護,我是帶著感情,這差不多是中國文化最后可以被挽救的機會。”在王澍看來,本土建筑在城市中已經蹤跡難尋,唯一的希望在傳統村落中。所以,當衢江區政府向王澍發出邀請,他當即提出要選出適合的村子,并試圖給出一個令他自己同樣滿意的答案。此后的每一年,王澍都會帶領他的學生,來到衢江進行實地探索。于是,衢江不僅是王澍的嘗試,還被賦予了更加復雜的社會意義和更加厚重的冀望。無論是曾一度上了紐約時報的“幸福源公廁”還是“黃壇口集鎮改造方案”,當地政府都希望更多的人會來“王澍設計的地方”看一看。
在全旺鎮幸福源村,王澍指導設計的公廁沿襲“就地取材”理念:用當地的卵石及毛竹作為主要材料,門口還配有景觀水池、毛竹座椅,供游客休憩。
不可否認的是,鄉村建設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不能僅關注藝術。“讓真正的農民生活在其間,有許多問題和挑戰,包括土地政策,鄰里關系,經濟發展,等等等等。”王澍坦言,盡管這項工作極具挑戰性,但他仍然不斷試圖“在不同地方中做出不同的東西”。
“生態好,鷺鳥歸。這里不僅吸引了白鷺,也吸引了我們啊!”6月中旬,在衢江區橫路辦事處賀邵溪村的村間小路上,一群人邊走邊看,說話的正是王澍。
生態好,環境佳,是王澍愿意多次來到衢江,并為此地的鄉村建設把脈的主要原因。2015年,他在考察烏溪江仙霞湖時,就曾興致高昂地脫口而出,“衢江讓我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還氤氳著鄉愁。”在他看來, 好山好水好空氣是衢江當前的寶貴財富,更是后發崛起的強大動力。”他曾認真斷言,“環烏溪江這條線路,可以打造成世界級的休閑旅游經典路線,絕不亞于歐洲美景!”
衢江的民居古建筑和非遺文化讓王澍心動不已:“衢江,基于傳統又面向未來,這里有人、有物,有文化。希望我能以建筑為衢江加分。”
于是,由舊磚瓦和陶片組成的“瓦爿墻”、具有江南特色的竹片清水混凝土墻等,這些王澍標志性的建筑,開始在衢江出現。還有傾斜的屋檐、竹制的圍欄、厚重的木門……王澍說,他喜歡那些舊磚瓦帶著的時間和雨水的痕跡,也喜歡那些看似粗糙、接近天然的材料帶來的樸素的趣味,“樸素是中國文人的一種價值觀”,而且它們造價低廉,易于維護。
王澍對這些設計解讀說,這里除了具備完全合乎規范的純功能性,還有一些情趣會吸引大家。果然如此,這些有情趣的建筑在還未完工時,就迎來了大量游客和專家。他們趕至衢州尋找王澍的足跡。一些對衢州從無了解的人也來了,欣賞過大師的建筑,他們游覽了衢州,感嘆:“王澍沒有選錯地方!”
“公廁,也體現著建筑師的社會責任心”
“建筑師應該擔負起社會責任。”這是王澍在采訪時一再提起的話題,也是他為何愿意進行生態公廁國際建筑大師設計營活動的原因。他甚至不怕麻煩地促成了十多位國際一線建筑大師相聚衢江,將建筑設計的前沿理念和先進技術運用到衢江的“廁所革命”實踐中來。
這些建筑師們在打造了一批具有相當品質性和標桿性的建筑作品的同時,還將策劃一系列配套于公廁建設的文化活動,擴大影響力,以期促進公眾參與到這一意義深遠的事件中來。無怪乎有專家認為,這次“設計營”系列活動是一種對文明的探索和回溯,也是衢州進行文明城市創建和美麗大花園建設的一個重要舉措。
“廁所革命的重要性已經無需多言了。這次設計營活動是衢江推行“廁所革命”的深化和實驗,是討論如何推動文明發展、文明傳承的重要途徑。”王澍說,“城市發展過程中,如何延續鄉土文化的生命力?”王澍表示,從“生態、文化”角度出發,以小見大,通過公廁來延續鄉土文化,使公廁不僅是公廁,更是城市發展中的細節補充。
“如今的廁所,已經不再只是廁所。”在王澍看來,廁所不僅影響市民的生活體驗,更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涵養與文明。他以全旺鎮幸福源村的公廁為例。近年來,這一初涉旅游的小村落,在游客遭遇如廁問題上犯了難。是王澍帶領學生破解公廁難題。他在指導、設計中更主張采用當地毛竹、石塊等材料,有雙坡頂設計,既具有民族的審美,也有時代的創新和表達,不僅讓建筑與植物、河流、村民保持良好關系,且能有效控制成本。如今,這一廁所不僅具備著最原始的功能,也成了村口的標志性建筑。
“保護農村,我傾向保護傳統鄉村中的那種人與自然的和諧的生活狀態,這對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王澍說,中國14億人口能高密度地生活在一起,還能保持和諧的禮儀和處理群體關系的方式,體現的就是文化的力量。
“我們聊這些,其實就是探討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如何讓文化力量重返鄉村,如何讓鄉村擁有高質量的教育水平,這些都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內容。”王澍認為,城市化絕對不是單向地把農民推到城里去,真正的城市化應該是雙向的,還應該有大量的文化人到鄉村去。而作為中國極具代表性的建筑師,他也有自己對這一稱號的理解,“建筑師光為人服務是不夠的,想要真的對社會有所貢獻,就必須要變成一個文化戰士。”
光谷一路路口禁左帶來不便 交警:周末調整
高偉: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推動朝陽全面振興發展
我們好著呢!特朗普親口證實:不會炒掉米勒
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回應教育熱點問題
內江將聘請60名監督員“緊盯”領導干部“生活圈”“社交圈”
致敬建筑大師王澍: 建筑師想要對社會有貢獻,就必須要成為文化戰士
大朗開展“八一”慰問活動
31家香港文創企業“抱團”考察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
連續多日晝夜溫差超10℃ 一進寒露,市區天涼好個秋
北京市懷柔區委書記常衛帶隊調度北京國際電影節整體籌備工作
市城市更新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培訓
首套利率上浮20%少數銀行暫停接單 房貸收緊為哪般
褚集鎮“四化”煥發文明新風
一封被耽誤47年的信現身指北針盒底!如今他想替信尋主
魚化寨環衛工因煙頭被罰900余元 已叫停考核管理辦法
【大使看上合】巴基斯坦駐華大使: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內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視頻)
車管處:個人購買出租車經營權須具"首車"等資格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計生協志愿服務走進社區
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融合發展 全面提高衛生服務水平
今年寧波中心城區將新增近千座公廁 而且全部網上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