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年工作總結
2017年,是中共湖州市委黨校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市委黨校(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市行政學院、市社會主義學院)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黨校姓黨,圍繞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和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任務,服務全市中心工作,扎實推進“四新”主題實踐,秉持“紅色學府、專業智庫、精神家園、生態示范”定位,堅持問題導向,力求實際實效,2017年年初確定的各項任務全面完成。全年舉辦各類主體班次37期,培訓人數3550余人次,分4期對全市900余名縣處級干部進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培訓。對外培訓班次94期,培訓人數7200余人次。現將我校一年來的有關情況總結如下:
(一)夯實主業,提升品質,干部教育有亮點
1、整合優勢資源,成立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
依托我市生態資源稟賦和先行示范優勢,在市委高度重視和市委組織部統籌指導下,于10月29日掛牌成立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會同市委組織部舉辦學院成立新聞發布會,對學院進行全方位宣傳報道,有力提升了學院的知曉度和影響力。建立與中央黨校、中浦院等干部院校和研究機構的戰略聯盟,加強交流合作,聘任30余名專家教授、專業領導為學院的精品師資。圍繞課程內容精品化、課程結構模塊化和課程供給菜單化建設,以“湖州模式”為基礎,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全域旅游”等涵蓋不同主題的60余門培訓課程。集中調研并初步確定了23個生態文明現場教學基地培育名單,首批重點打造8個掛牌基地。完成湖州生態文明展示館方案策劃、展館設計,啟動內部裝修工程。
2、深化主課主業,做大做強主渠道
堅持正確辦學方向,突出理論武裝和黨性鍛煉,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斷優化課程的思想性、時代性和實踐性,新開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貫徹“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等10余門課程,為學員下發《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等書籍,黨性教育課時達到總課時的25%。完善“紅色經典導讀”品牌,形成“外請名師+本校師資”掘進式深度導學。深化“5+n”黨性教育課程體系,開發“美麗鄉村美麗黨建”精品課程,被列為全省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課程。貫徹省、市黨代會精神,緊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舉辦“貫徹省市黨代會精神,加強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全市“六重”工作專題研討班等專題培訓班次4期,較好地服務推動中心工作。
3、創新教學方式,完善課程體系
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發展變化,堅持探索創新,提高干部教育培訓的工作水平和質量效益。以專題講授式教學為統領,拓展情景模擬式教學,完善現場體驗式教學,創新案例式教學,深化實踐式教學。在主體班次中,探索采取問題牽引“三段式”教學,即訓前明確問題清單、訓中研究破解問題、訓后拿出解決辦法開展教育培訓,提高培訓實效。中青班教學中,根據訓前需求調研確定問題清單、列出分組研究主題、配備老師帶組導學,形成了《關于推進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的對策建議》等9篇有質量的調查研究報告。持續推動領導干部上講臺,邀請領導干部50余人次到校講課(其中市領導16人次),增強培訓的針對性。開設“生態文明建設模塊”教學,開發“水生態文明建設”等為主題的生態文明建設現場式教學,豐富教學內容,完善課程體系,提升培訓質量。
4、嚴格班級管理,優化教學秩序
深入貫徹中組部《關于在干部教育培訓中進一步加強學員管理的規定》,堅持原則不打折,執行精神不走樣。落實校委領導聯系主體班次“五個一”制度,制定出臺《主體班次教學組織管理職責分解及任務清單》,有效提高管理的規范化水平。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實行班主任全程跟班制度,明確班級管理的底線和紅線,把班級管理作為黨性鍛煉的載體抓真抓實。堅持在實踐中創新,積極探尋班級“軟服務與硬管理”的最佳結合點,對身體狀況特殊的學員,給予以網絡自學抵扣異地現場教學的方式,確保教學環節的完整性。全年主體班次學員平均到課率達93%以上,杜絕學員在學習培訓期間相互請吃等現象。
(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科研咨政有作為
1、科研成果層次進一步提升
全年各類立項課題40余項,其中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項、全省黨校重點課題1項、全省黨校系統中特理論研究中心第十九批規劃課題19項,立項課題數在全省黨校系統中位居前列。全年在省、市各類理論研討會上論文獲獎12篇,其中《習近平理想信念思想特色探析》獲上海市第五屆馬克思主義青年論壇一等獎;全年發表學術論文39篇,其中cssci(含擴展版)論文2篇。自編系列教材之一、湖州市宣傳文化優秀創新團隊成果《區域特色產業轉型升級研究——以浙江省湖州市為樣本》(專著)文稿,即將出版。
2、決策咨詢功能進一步發揮
服務發展大局、緊扣重點任務,組織教研人員及時開展對策性、前瞻性研究。深度參與我市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主筆市委市政府重要課題《奮力率先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承擔《湖州市“十三五”時期生態文明制度創新研究》《綠富謀發展--湖州踐行兩山理論經驗的啟示》等省、市重點課題;全年編撰、上報《領導參閱》9期,獲得市領導肯定性批示7件次,不少建議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的肯定,批示相關部門深入研究。
3、學術交流研討進一步深化
舉辦黨的十九大精神理論研討會暨環太湖發展研究中心2017年年會,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環太湖區域經濟社會創新發展”這一主題,邀請中央黨校、江浙滬等省、市委黨校專家學者100余名共同研討環太湖地區的新實踐、新探索、新發展。組織教師赴嘉興參加“紅船精神理論研討會”,開展論文征集評選活動,評選優秀論文29篇,編撰出版《2017環太湖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報告》。
4、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
回應現實需要,培養中堅力量,采取校領導帶隊,跨學科組團的調研方式,加大學科間的交流,提升調研容量,提高調研成效。如由教育長帶隊,組織馬列教研室、生態文明教研室、《湖州生態文明雜志》編輯部等相關同志,赴黑龍江伊春等地開展分段式聯合調研,形成了生態文明教學的框架體系,撰寫《湖州對“兩山”重要思想的實踐詮釋》等文章。進一步加強對學術不端行為的監督,增加查重項目,推動全市黨校系統科研健康發展。開通“先鋒先行之聲”微信公眾號,作為擴大市委黨校和生態文明干部學院影響力的重要平臺。
(三)引育并舉,盤活資源,隊伍建設有成效
1、強化素質提升,做好人才工作
根據黨校工作實際與學科建設需要,抓好人才引進和培育工作。根據學科建設需要,招錄全日制碩士研究生4名。有計劃有重點地選送8名骨干教師、優秀年輕教師到縣區部門、鄉鎮街道、市直單位掛職鍛煉,實現“三門”干部向“三能”干部轉變。實施“年輕教師培養工程”,建立專門業務交流群,組織年輕教師定期舉辦學術沙龍,提升學科能力。進一步支持和鼓勵專兼職教師繼續學習深造,今年有1名教師考取博士研究生,1名教師到中國社科院訪學進修。
2、完善組織架構,鍛造干部隊伍
以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成立為契機,優化組織架構,盤活現有資源,增設生態文明教研室、對外交流合作部、現場教學基地管理部三個科室,選拔任用4名正科級、6名副科級干部,中層干部隊伍結構趨于合理。加大教職工輪崗交流力度,讓年輕教職工多崗鍛煉、雙向提升。開展全面談心談話,常務副校院長與校委班子成員、處室主要負責人,副校院長與分管處室同志進行談心談話,溝通思想、交流工作、形成共識、凝聚合力,教職工隊伍面貌有了新氣象。
3、以“四新”主題實踐為抓手,加強機關黨的建設
認真開展“四新”主題實踐,確保有人抓、有序抓、有力抓。按照“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各負其責、班子成員齊抓共管”的要求,細化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任務和目標,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切實按照紀檢組駐點巡回督查的意見,加強整改、提升細節、筑牢堤壩。以黨建帶群團,組織參加市直機關運動會、省委黨校詩歌朗誦比賽,開展了各類文體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積極營造和諧向上的人文環境。
(四)加強建設,提升內涵,服務保障有提升
1、加強智慧校園建設
主動適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優化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推進紅色學府網建設,豐富完善照片庫、視頻庫、市情數據庫、特色專題數據庫等共建數據庫,完善校園網站功能,規范網絡信息管理。在全省黨校系統特色專題數據庫項目評比中,我校《湖州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數據庫》和《湖州市古村落研究數據庫》項目在結項評比中獲得優秀。
2、推進生態校園建設
東部校區改擴建工程進展順利,主體建筑已經完成,以工程建設實踐為依托撰寫的《工程總承包epc模式在黨校基建中的應用與思考——以湖州市委黨校為例》,獲得全省黨校系統論文二等獎。提升校園品質,優化校園環境,校內實施全面禁煙,深度推進“垃圾分類”,新建垃圾收集中轉站,設計制作并新增一批分類垃圾箱。統籌啟動校園“一治三化”工程,即水環境治理和潔化綠化亮化工程,為“生態示范”提供現實樣板和實踐支撐。
3、夯實后勤服務能力
堅持“服務第一、學員至上”的工作理念,優化后勤服務,加大對后勤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力度。組織人員參加了第五屆全省黨校行院系統后勤業務技能(烹飪)競賽并獲得相關項目二等獎。增強主體意識,規范后勤服務管理,健全長效監管機制,不斷提升后勤服務質量。進一步落實平安校園建設,嚴格規范校園停車,增設行車標志,定期升級改造監控系統,補足校區監控盲點,提高校園安防能力。
二、2018年工作思路
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之年,要按照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緊緊圍繞省市黨委政府工作大局,堅持“用學術講政治”,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干部。主動適應湖州趕超發展新形勢新任務,按照培養造就湖州鐵軍的要求,探索教育培訓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斷提升全市各級領導干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強化智庫建設,加強前瞻性、全局性問題的研究,為湖州加快趕超、實現“兩高”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具體要牢牢把握“黨校姓黨”根本原則,堅持市委黨校和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校院融合,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做實行政學院和社會主義學院各項工作,緊緊圍繞“紅色學府、專業智庫、精神家園、生態示范”的建設目標,深化實施“五大工程”,打造主業主課“十佳精品”,形成教學教研“兩大品牌”,拓展合作辦學“兩項計劃”,實施保障支撐“雙輪驅動”,全面推進各項工作有新提升。
一、全力打造“紅色學府、生態示范”工程。一盤棋推進黨校建設和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共同提升,在全市黨校系統集中力量打造紅色教育和生態示范“十佳精品”課程。一是進一步聚焦主業主課。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進行教學部署、課程打磨,在全市集中打造精品課程不少于5個。二是進一步彰顯生態特色。把中央提出的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理論成果、重大戰略部署納入教學內容,在重要主體班次專門開設生態文明建設教學模塊,全年共安排不少于20個班次,舉辦生態文明主題的主體班次不少于2期,打造精品課程不少于5個。三是進一步提升辦學層次。堅持高站位高起點,著力加強學科建設、師資建設、智庫建設、體制建設,探索理順“校院融合、有序運作”的運行模式和機制,全力打造提升生態文明建設能力的新型干部學院,成為全國有影響的生態文明干部教育培訓專門學院。
二、大力實施“教研創新、質量立校”工程。通過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加大教學的科研含量,不斷提高教學科研的質量和水平,打造教學“先鋒”和科研“先行”兩大品牌。一是豐富教學體系。牢牢把握當前理論熱點問題,提高理論層次,不斷提高黨校運用黨的基本理論來研究回答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的能力,特別是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塊,加強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生態文化培養、綠色金融與綠色發展等專題的研究與開發,啟動生態文明建設系列教材編撰,完成《湖州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湖州生態文明建設領頭人風采錄》2本自編教材。以學科建設為抓手,按照“發揮優勢、強化特色、完善體系、打造精品”的思路,科學設置2018年教學新專題,力爭在生態文明方面培育全省有影響力的具有湖州特色的優勢學科。二是建立科研合作機制。建立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省委黨校等單位的科研合作機制,向全社會招標立項一批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借平臺、借資源、提影響。主動與市委政研室等專業化政策研究部門合作,深入研究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新思想的重要論述、湖州踐行“兩山”重要思想的新實踐新成效新問題,促進科研質量提升和成果轉化。三是深入實施“教研咨一體化”戰略。深化“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答案進課堂、成果促發展”,將教學培訓中學員提出的熱點問題、學科發展中的學術前沿問題和決策咨詢中的重點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加強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全年撰寫既有一定理論層次、又緊貼社會實際,對決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研究報告不少于10篇,出版一本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研究專著,為我市奮力率先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提供決策參考。
三、全面推進“資源融合、開放辦學”工程。以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成立為契機,啟動實施“百合計劃”,與一批黨校行院、高校院所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辦學關系,2018年力爭拓展20家。一是廣開生源。盡快建立對外合作交流和對外宣傳拓展的有效渠道,瞄準國內培訓市場的需要,加強與各級各地黨校、高校、研究機構和社會組織團體的合作辦學,形成優勢互補、布局合理的培訓鏈,做大做強社會培訓,外培訓班次不少于100期,培訓人數達到10000人次,培訓層次有明顯提高,不斷提升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壯大師源。進一步加大優質資源的有效整合,大力推動系統外開放聯合、系統內有機聯動、學科間緊密聯手,柔性引進國內外專家學者、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相關領域專業人才師資,探索建立“白鷺”名師工作站,加強與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互補,共同開展生態文明教學體系開發、生態文明智庫建設和人才隊伍培養,提升核心競爭力。三是挖掘特色。進一步加強對莫干山分院、綠色發展分院和“兩山”講習所的業務指導和工作聯動,建立與各分院的合作機制。按照“可看、可聽、可議、可學”的要求,組織實施教學基地“長廊計劃”,積極拓展一批發展經驗典型、實踐特色明顯、示范效應顯著的生態文明現場教學基地,2018年建成掛牌基地20個,出臺現場教學基地管理辦法和現場教學組織流程,實行精品基地建設與教研人員考核掛勾,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培訓示范長廊。四是搭建平臺。把《湖州生態文明》刊物打造成研究和傳播生態文明理論、宣傳生態文明成功實踐的重要平臺,不斷提升辦刊質量和影響。通過《湖州生態文明》和“先鋒先行之聲”微信公眾號,探索舉辦生態文明建設“微論壇”等,充分展示湖州、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生態文明建設先進經驗和成果。
四、穩步推進“以人為本、人才興校”工程。牢固樹立“人為本、師為先、才為重”的理念,深化“識才、納才、容才、愛才、用才、育才”的各項措施,全面實施“夏荷計劃”。一是著力構建人才高地。依托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的戰略定位,探索實施大專體制,積極推動人才待遇向同等高校靠攏。抓好重點學科和關鍵崗位急需人才的引進工作,特別是具備跨學科研究教學能力的優質師資,努力形成一支學科體系完整、理論功底扎實、教學經驗豐富,年齡和專業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二是加大師資培育力度。著眼于用好現有人才,繼續加大在職培養的力度,通過掛職鍛煉、培訓深造、訪問學者等途徑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探索舉辦一期專業技術人才域外培訓班,推動教學科研向更高層次、更高水平、更寬領域發展。按復合型人才要求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探索跨學科組建創新團隊,承擔重點課題的研究和重要課程的開發,從整體上提升學科建設能力、課程研發能力。三是全面提升隊伍素質。從優化結構、提升能力、激發活力、促進和諧四個方面入手,完善考核評價制度,著力探索“獎勤罰懶、治庸治散”的有效措施,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適應校院新發展需要的干部隊伍。實施后備干部培養計劃,做好干部人才儲備。
五、奮力實施“院校提升、服務提質”工程。進一步加強后勤服務保障、信息化建設和校園生態建設,力爭服務保障有新突破。一是提升基礎保障能力。秉持“高標準、高起點、創一流”理念,高質量完成東部校區改擴建工程。探索后勤服務的社會化管理機制,推進后勤服務管理的人性化、精細化、規范化,健全規范服務管理體系和評價體系,完善后勤保障運行機制,提升后勤管理服務水平。二是提升信息化支撐能力。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研究,推進整體智慧院校建設。探索紅色學府網市級黨校運用“互聯網+”模式,加快與管理服務平臺的業務融合,打造包涵知識學習、互動研究、實訓模擬為一體的網上黨校,充分融入到教學教務和學員管理全過程。不斷加強“習近平總書記‘兩山’重要思想及在湖州的實踐”等特色資源庫建設,為黨校干部培訓、理論建設、教學科研、決策咨詢提供核心基礎支撐。三是強化生態保障能力。以建設“美麗黨校”為目標,抓好生“態示范型”單位創建工作。通過對校園基礎設施的生態化建設和改造、垃圾分類回收、全面禁煙、能耗管理、局部水資源生態修復等措施,改善校園生態環境。
上海消防圓滿完成臺風“云雀”防汛抗臺工作
預防國慶事故發生公安縣主要領導檢查秸稈禁燒工作
寧波2家企業榮獲“浙江省十佳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單位”稱號
青秀區:舉辦首個"中國醫師節"文藝匯演
【民宗】蚌埠市蚌山區民族宗教界舉辦慶祝建黨97周年座談會
市委黨校(浙江生態文明干部學院、市行政學院、市社會主義學院)2017年工作總結和2018年工作思路
上饒一女子“撿到”一個金戒指,卻損失一條金項鏈!
河南設立旅游市場督察組 確保旅游市場秩序平穩有序
打造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 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
南寧市地稅局組織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
市紀委出動作風建設分隊開展端午節前正風肅紀檢查
市食藥監局督查食品安全夏季行動聯合執法行動
金鳳區600多名孩子秀出自信
石湖鄉村級黨組織動員部署“講嚴立”專題警示教育
8月15日計劃停氣通知
大劇院登場 圖蘭朵來賀
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被約談 無證照商家立即下架
4個月,向21人索要24筆錢財……他被“雙開”了
沙洋縣公安局舉行退休暨授予(晉升)警銜儀式
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 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和行政審批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