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 創新驅動,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
◆ 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濱城市,不能走傳統的老路,必須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
◆ 深化改革,不斷優化創新驅動的軟環境;強化載體建設,完善創新驅動的硬環境。
◆ 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最核心資源,實施“人才興市”戰略,為創新驅動提供人才支撐。
市委、市政府與時俱進,進一步完善“一三五”總體發展戰略,明確提出了“加快建設美麗富饒、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目標,同時強調要在繼續強化“問題導向”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創新導向”和“市場導向”。
堅持“創新導向”,就是要在經濟發展進程中堅持創新驅動,以此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日照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創新驅動,是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堅持創新驅動,對于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創新驅動,是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創新放到“五大發展理念”的首要位置,體現了我們黨認識把握發展規律的深化,代表了當今世界發展潮流。
踐行新發展理念,就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推進制度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模式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各項工作之中,靠創新培植經濟發展新優勢、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
(二)堅持創新驅動,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題中之義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一個重要的趨勢性變化就是要素的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的傳統動力難以為繼。近年來,勞動年齡人口逐年減少,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形勢發生變化,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趨于減弱;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逐步強化。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迫切要求將經濟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切換到創新驅動上來,更多依靠人力資本質量提升和技術進步。為此,要加快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改造傳統引擎,打造新引擎,將經濟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切換到創新驅動上來。
(三)創新驅動,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意味著高質量的供給、高質量的需求、高質量的配置、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高質量的收入分配和高質量的經濟循環,意味著要完成從“數量追趕”向“質量追趕”、從“規模擴張”向“結構升級”、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型。
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的有力支撐。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質內容是發展“創新型經濟”,推動經濟發展由低端生產要素驅動向高端生產要素驅動轉變。
二、堅持創新驅動,是加快建設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我市堅持實施創新驅動,加快創建創新型城市,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和制約因素。加快建設美麗富饒、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海濱城市,決定了我們不能走傳統的老路,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走出一條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
(一)我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成效
我市近年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17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75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92家。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692.77億元,增長17.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4.67%。二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有了新進展。積極促進鋼鐵等傳統產業利用新技術、新業態,通過互聯網、物聯網、智能化等技術,改造制造工藝和流程,將產業結構向節能型、技術密集型以及高附加值行業轉變。三是園區和平臺建設成效顯著。調整后的日照高新區核心區面積41.3平方公里,創建國家高新區取得階段性勝利。全市建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省級科技孵化器2家,另建成國家級眾創空間4個,省級眾創空間7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4家,院士工作站16家,技術創新戰略聯盟9個。四是產學研合作深入推進。成立了日照市科技合作促進會,搭建了駐日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員與日照市中小企業科技合作交流及成果轉化平臺。積極引導高校、科研院所優秀科研成果在本地轉化,實現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協作。
(二)創新驅動存在的問題
我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與先進地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市域內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從總體上看,我市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部分企業提不出創新方向和創新項目,更提不出具有行業基礎性、前瞻性的課題與項目。二是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雖然有一定發展,但產業整體規模小,產值比重低,部分領域核心技術缺乏,創新能力仍不夠強。三是一些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進展緩慢。我市傳統產業比重大、投資規模大,大多仍處于產業鏈的前端和價值鏈的低端,產品附加值低。四是產學研協同創新弱。全市工業企業現有500余名長期聯系的外部柔性創新人才,主要集中在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所在企業,創新項目開展得也不多,通過產品的產學研項目合作發展到成套裝備研發、生產和市場化的案例更是極少。
(三)日照創新驅動發展的制約因素
我市創新驅動發展之所以存在上述問題,是因為存在諸多制約因素,主要表現在:
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大量中小企業對科技創新規律認識不足,缺乏長遠戰略眼光,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動性不強,怕擔風險、不敢創新,能力有限、不會創新的現象較為普遍。二是人才匱乏且流失嚴重。我市高層次創新人才嚴重不足,嚴重制約了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人才的流失造成企業高技術創新人才隊伍不穩定,嚴重影響了企業創新能力的接續提升。三是科研投入少。政府財政對科技創新投入偏少;企業間的研發投資差距巨大———在2017年實施的3批211項市級以上創新項目中,僅由79家企業承擔,約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的12%;廣大中小企業的科研投入能力十分薄弱。四是園區承載力差。現有園區普遍產業集中度不高,不能有效聚集更多同類企業,難以讓人才等要素更好地匯聚流動。
三、深化改革,不斷優化創新驅動的軟環境
在創新驅動戰略中,制度創新重于技術創新,人才激勵重于技術開發,營造環境重于集聚要素,作為創新“軟件”的創業創新文化重于設備廠房“硬件”。我們應通過深化改革,不斷優化創新驅動發展的軟環境。
(一)加快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建立有利于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創新潛能充分釋放的體制環境。
一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優化服務流程,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二要深入實施商事制度改革,優化工商登記服務,放寬市場準入標準,鼓勵商業模式創新,促進跨界融合發展。三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要素的作用,給創新創業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公平對待各類有創新積極性的企業。四要有效發揮質量標準體系的作用,倒逼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五要有效保護知識產權,促進知識產權高效運用,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假冒的處罰力度。
(二)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
創新是一種社會行為,要積極營造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加快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擴大股權和分紅激勵政策實施范圍,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職務發明法律制度,使創新人才分享成果收益,以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積極貫徹人社部《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技人員兼職創新或者在職創辦企業;真正讓企業主體“動”起來、技術市場“活”起來、科技人員“轉”起來、高新區“強”起來、高新技術“用”起來、科技成效和魅力“顯”起來,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當先鋒、打頭陣、做尖兵,營造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致力創新、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
四、強化創新驅動發展載體建設,完善創新驅動的硬環境
抓好載體建設,不斷完善創新驅動的硬環境,才能為創新驅動提供堅強的支撐和保障。
(一)抓好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完善技術創新體系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企業生存、發展和提高綜合競爭力的根本途徑,是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迫切要求。為此,應加快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的系統化建設,既要充分發揮日照發展研究院等融通平臺的作用,更要建設高水平的企業技術中心、工程實驗室、技術實驗室等企業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通過企業、院所、區域等研發創新平臺的梯次、協同培養、提升,為廣大科技創新人才提供有效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打造區域制造業創新中心,逐步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吸引、爭引更多各層次的科技創新人才來我市創新創業。同時,要加大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支持力度,在孵化器引進、用地審批、稅收優惠、環評、房租補貼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二)進一步加大創新投入力度
創新驅動發展的實踐證明,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可以節約物質資源、環境資源等物質投入,但不能節約資金投入,必須在創新驅動投入方面加大力度。
建立完善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發揮財政支持科技創新的引導作用,培育壯大創業投資和資本市場,形成各類金融工具協同支持創新驅動發展的良好局面。要發揮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促進創新創業基金的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支持戰略新興產業和高科技產業早中期、初創期新型企業發展。加大科技金融支持力度,通過多渠道建設、引進科技擔保公司,為高成長性的中小型科技創新企業提供融資擔保,鼓勵社會風險投資和擔保公司為高成長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要積極支持我市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等上市或掛牌,強化資本市場對技術創新的支持。
五、大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為創新驅動提供人才支撐。
人才是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最核心資源;創新驅動,說到底是人才驅動。我們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就必須重視人才的聚集,把招引、培養和用好人才放在優先位置。
一要加快人才政策升級。學習借鑒外地經驗,對現行的人才政策實施情況進行評估,進一步研究透“日照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和“如何更加有效地招引這些人才”。在此基礎上,制定更有針對性、更有含金量的人才招引政策、拴心留人措施和培養使用辦法。二要加快招引方式升級。策劃一個有影響力的人才招引品牌,搭建與海內外高端人才、技術項目交流對接的新平臺。通過到海外設立招商引才工作站等方式,廣開離岸孵化、境外引智等招引渠道。三要在全市建立人才共享機制,實施人才彈性考核,參照招商引資“飛地”政策,打破區縣、園區各自為政的界限,把合適的人才引入合適的區縣、合適的企業。四要在加強人才引進的同時,重視發揮本地人才的引領作用,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圍。五要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積極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和成長機制,統籌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突出引進培養“高精尖缺”人才,著力構建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一體發展的人才興市工程體系。(執筆:楊家德)
(日照新聞網理論部 )
斗笠山鎮發起“消石行動”公益項目愛心捐款活動
“萬能電工”錢海軍獲選“中華慈善獎”慈善楷模
蓬溪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20次會議召開
“惠十條”設9個具體獎勵項目 支持企業發展
射洪縣舉行工會普惠性服務工作推進會
堅持創新驅動,推動日照經濟高質量發展
3D鏤空打印茶具現身廈門茶博會 引眾關注
【美麗梅州】串珠成鏈 靈秀西河
未雨綢繆備戰防汛
盱眙四措并舉規范春節食品市場秩序
泉州:三年內消除 “空殼村”“薄弱村”
廣巴鐵路將擴容或從南山繞出
市農業局黨委書記為局機關黨員講專題黨課
職業教育播撒“工匠”種子
杭州吳越錢塘隊 一步步向職業化靠攏
樓陽生:將“放管服效”改革推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
順義區9條禁令防涉企服務慵懶散漫
長春天然氣亨泰公司黨支部舉行“七一”演講比賽
長康集團簽約2萬畝優質原料基地
市衛計委副主任王紅艷督導西咸新區新農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