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下水養蝦,上岸“跑馬”!老漁村“戀上”馬拉松)
新華社廣州5月8日電(新華社記者毛鑫)在海里撈了一輩子魚蝦的鄭全碩,如今最大的愛好就是去全國各地跑馬拉松。
“我連續7年跑了10場馬拉松,最遠到過大連,還在那里拿到了個人最好成績。”他說。
56歲的鄭全碩是廣東饒平縣大澳村的一位漁民,在水里跟魚蝦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他,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對跑步上癮,更沒想到還能跑下來馬拉松。
鄭全碩此前并沒有運動的習慣。1998年身體出現了比較嚴重的貧血狀況,這讓他有了健身的念頭。在他看來,跑步是最方便的運動:在公路上能跑,在蝦池邊也能跑;穿鞋能跑,光腳也能跑。
2017年12月2日,鄭全碩參加東山島國際半程馬拉松賽。新華社發
然而,當時在村里跑步,還是一件很“丟人”的事。
大澳村以前是個并不發達的漁村,村民世世代代靠海吃飯,生活相對封閉。忙活生計之余,村民們對運動健身并沒有興趣。
鄭全碩回憶道,那個時候在農村不要說跑步,哪怕是天亮后早一點出門散步,都會被嘲笑有病。“我不好意思在村里跑,就先騎車到村外,再沿著公路往縣城跑,每天跑1小時。”
2009年,大澳村前任黨支部書記鄭臣如在路上遇到跑步的鄭全碩,就邀請他參加來年的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這是鄭全碩第一次聽說馬拉松。
鄭全碩并不是村里參加馬拉松最多的一位,他的引路人鄭臣如從2006年至今,已經在全國各地參加了近20場國際馬拉松比賽,遠近知名。
“自己跑不如帶著村民一起跑。”2010年7月,鄭臣如有了組織村里熱愛長跑的人參加馬拉松賽的想法。然而如同鄭全碩一樣,他的這種想法開始也得不到村民的理解,被認為“危險且不切實際”。
最終大澳村長跑隊只有9人報了名,鄭全碩是其中之一。人雖少,但他們很快開始了集訓:先每天跑20多公里,逐漸加量。
2011年1月2日,超過6萬人參賽的廈門國際馬拉松賽如期舉行,這是大澳村長跑隊第一次參加馬拉松比賽,最終隊員全部完成比賽,并獲得一個女子10公里冠軍,另有兩人跑進全程賽事前300名。
大澳村蝦池里的薄殼成熟了,這是漁民在收集薄殼準備打包出售。新華社記者毛鑫攝
如今,大澳村運動氛圍濃厚,全村的長跑愛好者多達百人,并以此為基礎成立了饒平縣長跑協會,7年來吸引近300人參加。
大澳村民的運動熱情也離不開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2012年,投資近1000萬元人民幣建成的大澳文化公園,成為村民最集中的健身休閑場所。
“現在漁民不只有漁網,還有了運動裝和健身房。”鄭臣如說,運動已成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晚跑步、打太極拳、跳健身舞、打籃球讓這個公園熱鬧非凡。
最近,鄭全碩的9畝蝦池剛下了一批蝦苗和魚苗,有時為照看蝦池,他就住在池邊的簡易瓦房里,一早起床后就圍著蝦池跑上幾圈。忙碌之余,每天還會去文化公園練習太極。
“運動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天不運動,就渾身難受。”鄭全碩說,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再堅持跑9年,到65歲后專心練太極拳。
汕頭市衛生計生局關于汕頭市濠江區人民醫院等級評審結果的公示
井岡山市有望獲“國字”稱號 目前正在公示期
省市人大代表視察我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情況
袁衛祥調研指導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
男子盜竊作案32起 被寶雞高新警方抓獲
下水養蝦,上岸“跑馬”!老漁村“戀上”馬拉松
蘭溪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提升服務質量構建幸福家園
花盆當空放 泥水任意灑 這樣養花實在惹人煩
源匯區許慎小學召開2018年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專題會
自治區監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納入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任免范圍
嚴控污染源改善空氣質量
市商務局部署我市便利店健康發展相關工作
靈川白馬天橋完成主橋桁架吊裝預計國慶節前全部完工并開放通行
企業可申報政府創新創業獎 符合條件的均可申報
蓮花公園池水屢次干涸 退休老專家建議:設置地下擋水墻
良慶區:71名“活雷鋒”擼袖獻血2萬毫升
漳州市第四醫院開展“健康義診進鄉村,雷鋒精神暖人心”志愿服務活動
中山市技師學院技能鑒定場所建設項目公開招標公告
以十九大精神統領我市“三農”工作
市領導到市委黨校授課
情侶結伙肆意毆打他人被刑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