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群眾在試運營的助老之家娛樂。
雨城區上里鎮治安村“茶馬驛居”新村聚居點,是“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上里鎮統規統建的新村聚居點。聚居點毗鄰上里場鎮,安置受災群眾74戶兩百多人。
在這茶海環繞的民居中,有一幢三層建筑格外醒目。它不是“茶馬驛居”村民的民房,而是全鎮老人的日間照料中心。如果說住房重建是震后優先保障民生的豐碑,那么日間照料中心則是當地在重建中情系民生的范例。它不僅為老年人開展各類活動提供了一個固定的場所,也為針對老年人開展健康講座、興趣培訓班、日間照料等各項便民服務提供有力支持。
日間照料中心竣工后,當地老人們相約走進屬于他們的“老年之家”,過上領先于其他鄉村老人的“老年生活”。只是老人們不知道,修建這鄉村難得一見的日間照料中心,已花費上里鎮多方整合的資金350萬元。上里鎮黨委副書記、關工委主任李上一直在思考:這么好的日間照料中心,該由誰來運行呢?“鎮上沒有專人管,也沒有資金來保證其運營”。
面對這樣的困境,在雨城區民政局的大力幫助和指導下,上里鎮積極引進社會資金,通過公建民營,不僅讓日間照料中心成為服務老年人的便民中心,還讓其上檔升級成老年人的“大學”,讓當地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過往:當地無老年人活動專門場所
引進社會資金之后,這個日間照料中心有了一個溫馨的名字:助老之家。 在這個三層小樓里,一樓有棋牌活動室、器材室,器材室里按摩椅、按摩器、泡腳設備順著三面墻次第排開。二樓有心腦血管保健器材,有廚房餐廳,三樓是客房。
上里鎮老年協會執行主任楊洪全走進這個三層小樓,忍不住向李上“倒苦水”,“大家看著日間照料中心的場地封閉了,招牌都換了,心里著急,給我反映好多次,說以后場地是別人的,設備是別人的,我們再想進去就難了。”
面對鄉親們的“投訴”,楊洪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他知道引進社會資本是上里鎮黨委政府的決定,也理解鄉親們的焦急。“好不容易有了活動場所和活動陣地,一下子又沒有了”。當地老人們的心情就像酷暑吃冰棍,盼了許久才吃上兩口,還沒解渴,冰棍就被別人“奪”去了。
上里鎮老年協會會員有八百多人,占全鎮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一,全鎮老年人總數為兩千多。這些老年人大多出生在新中國成立前后,一生辛勤勞作。
在他們的青壯年時代,土地政策幾起幾伏。直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他們逐步解決了溫飽問題,并加快向小康邁進。“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以來,上里鎮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全鎮產業發展以雅茶、雅竹為主,包括雅果、雅藥、雅蔬在內的“五雅”特色農業共計3萬多畝;新建了包括“茶馬驛居”在內的6個新村聚居點,并配套完善了新村公共服務中心等,絕大多數村民的生產生活得到改善,“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隨著國家“三農”政策的調整,這些已由青壯年步入中老年的鄉村老人們,生產生活也得到了相應的保障。從國家層面的農村普惠式養老,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等政策,到上里鎮黨委政府專門安排民政工作人員負責發放老年人的各項民生補助,還有關工委專門關心關愛老年人,該鎮老年人的生活越來越滋潤。
在此背景之下,老年人也有了自己的組織——老年協會,也有了一個共同的家,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是鎮政府從日常用房中擠出來的一間,只能容納20余人開會。直到“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當地多方爭取資金進行項目建設,他們才有了專門的日間照料中心。
即便嶄新的日間照料中心“家徒四壁”,但這畢竟是上里鎮老年人共同的家。當地老年人曾在這里開展了不少活動,很不理解新鮮勁還沒過,為何他們的活動陣地又喪失了。日間照料中心不再對他們開放,而是關門重新裝修,他們不知道發生了什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招牌換了,一車車的器材設備運進去。
“助老之家”主任曾小蘭向楊洪全介紹了助老之家的運營規劃:設備基本上都免費供給老年人使用,只是用餐會收取些許成本費;助老之家的工作人員不僅會給老年人開設健康講座、興趣培訓班,還會深入社區、新村,開展關愛老人行動。“助老之家歡迎楊伯和其他老年人前來參觀和嘗試體驗。”
一個全新的日間照料中心,正朝上里鎮的老人們敞開大門。
未來:當地老年人將有民辦的“老年大學”
如今,助老之家二樓的保健室正在進行器材的最后調試。預計再過幾天,新的日間照料中心就能正式投運。楊洪全忍不住直說好,還一次次的叮囑李上,“李書記,開業的時候記得提前告訴我們,我們一定組織大家都來看看。”
關注老年人事業,是民生項目,能發揮老年人的余熱。在上里鎮,不管是重建時的“自建委”,還是如今新村管理的“自管委”,老人們在新村建設和管理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楊洪全介紹了他和老年協會一起做的幾類事情:一是組織開展老年人權益維護的講座,或者幫助老年人維護合法權益;二是發動老人的力量,參與新村管理或者社區治理,秩序維護和矛盾糾紛化解,讓老年人老有所為;三是組織老年人定期不定期開展文體娛樂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讓老年人老有所樂。
鑒于活動場地受限,重建中,上里鎮多方整合350多萬元資金,建設日間照料中心。但問題也接踵而至,“中心的運營需要專業人員,也需要運行經費,鎮上沒有人,也沒有錢。” 上里鎮黨委政府經過多方考察,引進了在上里鎮投資康養產業的助老之家。由上里鎮提供場地,由助老之家提供健身器材、休閑住宿等設備進行二次裝修,進行專業運營。
傳統意義上,社區照料功能分為兩種方式:一是將一些為老年人服務的場所、設施建在社區,貼近老年人生活,便于他們走出家門,走入社區,接受日間照料和健康指導等服務,參與各類社會活動包括文體娛樂、老年互助服務等;二是為不能或不愿出門的老人,主要是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上門提供保潔、送飯、洗澡等日常生活照料和護理,設立家庭病床開展治療、康復等服務,建立定期或不定期問候制度,提供緊急救援和安全保障服務,使社區成為居家養老的支撐基礎。
未來,在全新的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可以進行免費的健康保健,獲得康養知識,身體不便的老年人還可獲得上門服務。此外,助老之家還將在征得老年人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開設聲樂、書法等興趣班,教老年人學習上網、使用智能手機等新技術,組織老年人外出旅游,豐富老年人的生活。“把助老之家建成‘老年大學’。”曾小蘭說。
“過去,由于條件限制,我們只能引導老年人組建腰鼓隊,為他們配備基本的器材,在重陽節之類的節假日,組織公益組織為老年人提供愛心理發,幫助老年人拍照,幫助老年人準備壩壩宴,”李上說,有了專業的團隊和專業的資源,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目標能更好地達成。
助老之家是一家助老業務遍布全國的康養機構,對于李上所說的目標有信心。助老之家產品涉及康養酒店、社區日間照料、旅游、藥店等。他們來到上里鎮,正是因為上里這些年依托古鎮旅游資源,通過打造牌坊公園,修繕白馬泉,建設濕地公園等多方式促進旅游資源聚集發展,并在發展茶葉的基礎上,促進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發展,旅游知名度逐步提高。
去年6月,助老之家還在上里開設了三家康養酒店。他們在上里發展康養旅游產業,帶動了上里鎮養老事業和康養產業的發展。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唐小未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當文明人
大安鎮公路沿線環境舊貌換新顏
裘東耀實地檢查指導"三會"籌備工作:要全力以赴 萬無一失
合肥將重點整治12類交通違法行為 群眾舉報將有獎勵
紅崗區行政服務中心遷新址
公建民營盤活資源 讓老年人老有所樂——雨城區上里鎮情系民生積極開展服務老年人工作側記
共青城市江益鎮召開傳達學習全省作風建設會議精神大會
迎江區:情系雷鋒月 愛灑三月天
北京市2018年前三季度建設提升便民網點1436個
2018年9月22日停氣通知
資中縣秸稈綜合利用點“稈”成金
樂亭縣召開城建交通重點項目三年計劃推進工作調度會
第七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湖北賽區)總決賽圓滿結束
南京軟件園:以“芯片之城”開拓發展新境界
安塞區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大會召開
低頭走路不看車 過馬路闖紅燈
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 天津綜合指數全國居首
寧夏13個縣區招聘特崗教師980名
搶抓時機綠化造林 今冬宿遷市將栽植苗木238.8萬株
存有40萬賣房款銀行卡丟失,大雨中民警與好心市民接力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