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聞網--桂林日報 記者秦紫霞 通訊員周靜
如今,走進象山區榕湖南路12號小區,迎面就能見到一片郁郁蔥蔥的花圃,旁邊的石凳上,老人們在聊天,孩子則在一旁嬉鬧,歲月靜好。而在一年之前,這個小區還是居民們一提起就連連搖頭的臟亂差老舊小區。居民們告訴記者,2017年,借著無物業小區改造的契機,小區的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他們沒想到的是,“更大”的改變是在改造之后……
無物業小區改造:老小區有了新面貌
榕湖南路小區一共有兩棟居民樓,小區的一個入口就對著“兩江四湖”景區,另一個入口則在居民樓之間。“小區房子是1972年建的,距今已經40多年,房子比較老舊,有的墻體都剝落了,加上基礎設施落后,很需要改造。”居民小組長王秀珍告訴記者。從前,由于污水、雨水沒有分離,也沒有引入下水道,加上小區地勢較為低洼,所以每次下大雨都會漫灌,地面經常積水,最深的時候水能沒過大腿。“一到下雨天就是一腳的污水和泥,我們踏著磚頭都出不了門。”“垃圾就堆積在小院里,到了夏天很不衛生。”……說起小區之前的情況,居民們記憶猶新。
而最讓居民頭疼的還是小區的治安問題。據了解,由于小區前后有兩個院門,平時人來人往,到了夜晚小區沒有路燈,也沒有監控,就成了小偷小摸常常光顧的地方。采訪中,不少居民告訴記者,自己曾經遭遇過小偷。“以前是偷單車,現在是偷電單車的電瓶。”“我都被偷過5架單車、兩個電瓶了。”象山區象山街道辦事處五美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因為常常被盜,社區也常收到居民的投訴和反映。
為了改善居民們的生活環境,在社區的積極申請和推動下,2017年下半年,榕湖南路12號小區開始實施無物業小區改造,施工隊改造了排水管網,根本解決了小區下雨內澇的問題,將路面鋪上了瀝青,并劃定了停車位、綠化帶,為小區安裝大門并裝上了攝像頭、路燈……整個小區的面貌得到了較大的改變。“這次無物業小區改造,是黨委、政府為我們做的好事,我們很感激,我們大家也很配合,非常期待自己的生活環境能有改變。”老黨員王秀珍回憶起小區改造的過程,很是感慨。
改造之后誰來管?“不計較”的譚子事事管
小區改造好了,可后續的管理問題又讓居民們犯難了。小區有兩個院門,可小門沒有納入無物業小區改造的范疇,小區只有60余戶居民,沒有地方設置保安室,因此小區沒有保安,攝像頭裝在誰家里呢?小區是老舊小區,很多原來的老居民搬家了,老舊小區人員流動性大,出租戶較多,居民們意見難以統一……很快,居民們因為小區改造帶來的欣喜就被現實沖淡了。
“我們想過把小區另一個出口也安上門,但還沒等我們集中收集居民意見,譚子就自己找人裝上了。”王秀珍口中說的譚子,叫譚英培,今年60歲,1991年隨父親來到桂林后,他便住在了這里,被居民們親切地稱為“譚子”。他是小區一等一的熱心腸,會一些簡單的家電修理,居民哪家有什么需要修理的只要喊他一聲,他立馬就會幫忙;小區的玉蘭樹長得太高了,樹枝擋住電線不安全,譚子買來梯子、鋸子,自己花了幾天時間,把樹枝一根根鋸下……小區改造好后,小區沒有鎖的后門成了譚英培的心頭大事。“我覺得這個后門還是要上鎖,不然很不安全。”譚英培告訴記者。于是,他找來了安裝公司,自己掏腰包花了3000多元把小區的后門裝上了。自費安裝了后門后,譚英培還為每戶配好了鑰匙,挨家挨戶送給住戶們,居民們很感動,想湊錢給譚英培,可怎么樣他都不愿意收。“都是一個小區住的鄰居,只要小區好,誰多做些少做些沒什么。”
就是這樣的不計較,譚英培成了小區改造之后的“事事管”。為了小區安全,他當起了“門衛”,堅持每日早晚按時開關院門,半年多來,一次不拉。還買來了梯 子 、 錘 子 等 工具,做起了小區修理工;小區攝像頭裝備需要24小時開啟,放在誰家、電費如何分攤居民們商量不下,譚英培揮了揮手,“放在我家,電費我來出!”除此之外,他還自費買來了攝像頭,聯通在自己的手機上,做起了兼職保安,隨時查看小區的治安情況。小區改造后的大半年以來,還沒有偷盜案件發生。
小區改造后,路面也變成了瀝青路,曾經種菜的空地變成了空曠的平地,綠化面積小,譚英培覺得太單一,“只有幾個石凳子和桌子,不好看”。于是,今年年初,本來就喜愛種花的他,買來花種子和盆子,沿著1號樓做了一排綠化。這片小區綠化的“試驗田”,在他的盡心呵護和照料下,成了小區里的漂亮景觀。鄰居們看到后,紛紛效仿,在自家樓前搞綠化,他也很樂意做技術指導。“現在,我們小區黨員和群眾的關系很融洽,大家真的能感受到改造后的希望,因為譚子這樣的熱心腸,我們小區一定會愈來愈好。”今王秀珍感動地說。正在這時,譚英培又興沖沖地抱著剛剛買好的太陽能路燈回到小區,準備幫小區裝上……
記者手記:請多一些這樣的“不計較”
近年來,無物業小區改造在我市轟轟烈烈開展,在進行了基礎設施的大換血之后,不少無物業小區迎來了“春天”。可在實際調查中,真正能做到長久維護的小區并不算多。許多社區工作者表示,對于老舊無物業小區的管理和改造,最重要的是建立長效的管理和維護機制。沒有長久有效的管理和維護,老舊小區很容易重新陷入無人管的狀態。而在采訪了眾多成功改造并運行的無物業小區后,記者發現,有一個或幾個不計較的“熱心腸”,是老舊小區長效管理的秘訣和法寶。在社會日益發展的今天,人人心中似乎都有一本賬:生怕付出太多,回報太少,生怕費力不討好……像譚英培這樣不計較的居民越來越少,看似他花了錢,得不到回報,但他每次的不計較,換回的是居民們用心的感動,換回的是小區的安寧,換回的是溫暖的人心。我們希望在我們的身邊,多一些這樣不計較的居民,讓我們每個人在面臨選擇時多為彼此考慮,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處處溫情又溫馨。
第8-15次市政府常務會議議題
橫峰為貧困婦女發放“母親郵包”
汕尾陸豐兩級婦聯舉行婦女民生座談會
鎮江高職五年制高職分數線劃定
北京違規“大棚房”整改標準出臺 “私家莊園”須恢復原狀
一個無物業小區煥發新貌的啟示 沒想到“更大”的改變是在改造之后……
市質監局召開三季度產品質量監督工作例會
國能鋰電池智能化生產項目落戶錫山區 黃欽出席簽約儀式
李雪蓮不動產權證書遺失聲明
2018年第一期《讀地手冊》出爐 杭州今年預計出讓227宗地塊
市供銷社綜合改革試點成果現場會召開
2017—2018年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河南省總結會暨技術培訓班在洛舉辦
金口河:區安監局認真抓好節后企業復工復產工作
這些地方相繼“搖號購房”,哪些人買房更安心了?
豫劇“陳派”表演人才培養班開班
高質量精準扶貧 堅決打贏對口扶貧攻堅戰張曉強率隊赴四川調研對接扶貧協作工作
曬出你的全家福,講出你的動人故事
德化陶藝精品在普陀山展出
“送溫暖、獻愛心”慈善捐贈啟動
姚高員赴鹿城區調研“大建大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