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領域出現的種種“怪現象”,令人頭疼和不安。為確保脫貧目標如期實現,“精準扶貧”要精益求精,搞好民主評議,把“思想扶貧”作為深度扶貧攻堅的難點和聚焦點,科學搞好“兜底扶貧”的制度設計,堵塞各種漏洞。
所謂“兜底扶貧”,就是在摸清貧困人口底數的基礎上,確定扶貧對象、實施精準扶貧、不落下一人。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地方挖空心思地“算計政府、欺騙國家”,目的就是想得到更多的扶貧優待。人民日報7月22日在“話說新農村”欄目中刊發了一篇記者實地采訪調查,文中披露:最近到一戶貧困戶家里,想算算今年的夏收賬,看到滿院滿場,都是翻曬的麥子。不料家里就是兩個老人,還是村里已經建檔立卡的扶貧對象。經仔細詢問得知,原來這院子里的小麥不是老倆口的,而是子女家的。但他們已經“分家”。兜底扶貧在一些地方成了“福利陷阱”。一些子女,眼看著體弱多病的老人不去贍養,而是通過“分家”方式,把貧困人口交給政府兜底。一些貧困病患,小病大治,甚至治愈后還“躺在床上”不走。甚至有一些地方,超標準實施救助,兜底措施的剛性支出,讓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難以為繼。
不難看出,扶貧領域出現的種種“怪現象”,確實令人頭疼和不安。有的地方對扶貧資金“虛報多領”、搞“數字造假”;有的把扶貧資金搞“平均分配、人人有份”,還有的地方把眾所周知的當地“富裕戶”,硬是堂而皇之地確定為“貧困戶”;甚至有些小學生揚言長大也要當“貧困戶”,因為當上“貧困戶”可以不勞而獲,理直氣壯地得到政府的幫扶,正大光明地坐享其成。這樣一來,無疑會使“精準扶貧”,失去“精準”;“兜底扶貧”難免“兜空”,甚至變成“水中撈月一場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剩余的屬于“深度扶貧”對象和目標,堪稱最為難啃的“硬骨頭”。“兜底扶貧”目的就是要啃下“硬骨頭”,確保脫貧目標如期實現。對此,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精準扶貧”要精益求精,要下大力氣搞好“實地調研”,深入實際、親臨現場,走村串戶,進行摸排,切實把底數“兜”上來、把實情“撈”上來;二是依靠當地群眾,搞好民主評議,像廣西那樣,可采取扶貧干部摸底情況與本村群眾民主評議相結合的“雙認定”辦法,避免扶貧對象人為搞偏、確定貧困戶失準等問題的發生;三是把“思想扶貧”作為深度扶貧攻堅的難點和聚焦點,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把提升貧困人口脫貧攻堅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擺在突出位置,教育引導和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消除其“心安理得等靠要、拉著架子待支援”的懶漢懦夫思想;四是科學搞好“兜底扶貧”的制度設計,堵塞各種漏洞,使“兜底扶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正、公開和透明,防止出現任何形式的扶貧福利陷阱,堅決打贏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
寶興縣召開防汛抗旱減災工作會議
永州水利、林業、民政工作會議召開
我市召開社會消費品零售運行調度會
護士接力送免費午餐 癌癥少年折千紙鶴致謝護士姐姐
麻城市開展2018年“宗教慈善周”慰問活動
別讓兜底扶貧走樣變形
市煤業(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召開支委會專題研究2018年意識形態工作
姑塘鎮開展耕地地力保護補貼信息核查工作
頂樓居民與24戶鄰居對簿公堂
縣委法制辦赴十里湖學校檢查指導工作
市級機關開展文明創建進社區主題服務活動
唐山:荷花坑市場價格(2018年10月24日)
寬城區:打造創業平臺 拓寬就業門路
西崗街道開展微信趣味競賽活動
市委“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督導組到廣州市體育局開展督導工作
【評新而論·中國經濟再出發】數說“新動能” 圖看“高質量”
我市部署明年安全生產工作
市食藥監管局:我市啟動2018年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
楊林赴太湖督導經濟發展工作并走訪貧困戶
灣北二期組織召開“安全生產月”活動動員部署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