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筆者看到一些縣市區相關部門的匯報材料里成績顯著,亮點紛呈。筆者意欲通過采訪報道,還原這些部門在各項工作中取得的成績,尤其是一些創新之舉,為其他部門單位提供借鑒。然而在采訪中發現,一些部門材料上講的和實際采訪有出入,甚至有些相去甚遠。
比如,某鄉鎮剛剛談妥一個項目,就鼓吹該項目今后能帶動多少貧困戶就業,迫不及待地展開宣傳,工作開展沒幾天,“成果”已顯現;某鄉鎮貫徹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時提出某個口號,但能看到的成績僅停留在材料上的“一二三”,筆者詳細一問具體落實情況,則漏洞百出;有的部門,一份材料改頭換面,去年的跟今年的差不多,黨建總結在用,扶貧總結也在用,甚至到了綜治維穩總結還能看到,深諳“一魚多吃”。
此類問題不一一列舉,簡而言之,就是將工作“落在了紙上”。
材料,本來是總結工作經驗、推動工作落實的重要方式,但上述行為無疑是在本末倒置,將精力和時間放在如何把材料做“漂亮”,往往在一項工作即將要考核時,單位加班加點的忙著寫材料,做臺賬,還有一些單位喜歡把說的當成做的、把計劃當成現實、把思路當作成績……而忘了政策是為了惠及民生,是要為了實實在在的落實。
為什么在現實中,會存在一些部門和干部把工作落實在材料上?
追本溯源,這跟“把材料作為考核的重要標準”不無關系。一些上級部門在檢查考核工作中,往往會通過直觀的看材料來了解情況,并且考核工作任務繁重,人手有限,上級部門也不可能逐項深入調查,這也讓“材料”變得有文章可做,甚至有了“材料堆成行,工作一定棒”這種說法。
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在此建議,轉變考核方式,針對材料中提到的成績和亮點,不妨到現場,到基層多看幾眼多問幾句,做到“你敢寫,我就敢看”。對于“假大空”的材料,也要做到敢于問責。同時抵制材料的形式化浮夸化,材料就應該實事求是、簡潔明了,講明做了哪些事,取得哪些實效,尚有哪些不足,讓單位和部門少花一點精力在材料上。
也有專家曾建議:“把政府文件、講話材料、工作總結等文件材料,不涉及保密的向社會公開,以讓那些‘注水’文件無處遁形”。(瞿佳龍)
上海青浦消防加快推進小型消防站建設
十三屆市委第五輪巡察全面啟動 將對11家單位開展巡察
科技創新與科技扶貧在懷化│“五大行動”推進“五鏈”融合
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同安查處“黑氣”190瓶
2月15日至21日 暖氣繳費窗口停辦業務
工作不能“落實”在材料上
2018年度整治“群眾最不滿意的10件事”
創城宣傳 走上街頭
第五屆中國(山西)民族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圓滿落幕
西工大附中學子王澤宇斬獲國際數學奧賽金牌
進行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 學校飲用水連云檢方也要管
阜陽路(北一環~淮河路)等26條大路完善慢行系統
潯陽區檢察院與潯陽小學聯合開展法制教育活動
市城管局局長昨接聽市長熱線 占道經營、違章停車成為投訴熱點
臨沂:年近60歲老哥倆小區撿到車鑰匙 相約去偷車
2018年長沙市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啟動
山城教育創“五新”——我市2017年教育事業發展掠影
市政協召開全體干部大會
春節期間白鷺洲燈光秀將增加播放 筼筜書院將開放
港南區政協組織政協委員視察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