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海珠區辦稅服務廳,稅務機器人能提供辦稅服務,還能咨詢、帶路。 廣報全媒體記者廖雪明攝(資料圖片)
陳建榮 廣報全媒體記者陳憂子攝
奮斗者
陳建榮
1989年加入安永會計師事務所,1992年因稅務申報接觸內地投資政策稅務法規,1993年在香港參與一家大型國企h股的ipo項目。
2002年,作為安永的稅務高級經理正式常駐廣州,2005年升任稅務合伙人。
在廣州工作期間,為各行業客戶提供稅務咨詢與建議,積極與政府部門接觸,曾協助稅務機關對國際稅收和消費稅等課題進行研究,并參與出版“一帶一路”系列手冊,致力于推動香港與珠三角城市的全方位溝通。
“廣州的天河區真的變了很多!”今年4月的一天,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廣州稅務部合伙人陳建榮在微信朋友圈上轉載了幾張攝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州的照片,1994年的廣東國防大廈屹立在一片田野之中。而那一年之前,陳建榮在香港參與了一家大型國企的赴港h股ipo(新股首次上市發行)項目。當時的他也許沒有想到,8年之后他會成為安永第一批在廣州常駐的稅務高級經理,并于2005年在廣州成為安永稅務合伙人。
在香港出生、成長,在廣州工作、發展接近20年,獨特的經歷讓陳建榮切身感受到內地對外開放后的巨大變化。陳建榮的客戶,由外資為主變為內外資平分秋色,從傳統制造企業、代表處等變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房地產、醫療、教育、互聯網高科技公司等;而與其打交道的政府部門,則愈發開放與高效。
首進內地:
難忘坐摩托車辦稅經歷
雖然2002年才正式常駐廣州,但早在1992年,陳建榮便開始接觸內地稅務政策及稅務機關。“那時我為一家境外大型基建公司到東莞虎門進行申報,申報當天下著大雨,機關人士安排接送的交通工具只有摩托車,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的我一手拿著公事包一手扶著摩托車在雨中飛馳,路人也以各種奇異的目光看著滿身泥濘的我,我人生唯一一次的摩托車經歷就在這次申報之旅中貢獻出來了。”他回憶道。
讓陳建榮印象深刻的,還有在1993年參與的一個大型國企赴港h股ipo項目。“由于一開始我普通話還不太流利,客戶方派出的人員也不太能明白廣東話,只能用粉筆在地上寫字交流,后來很不容易地在當地找到了一個可以勉強聽得懂廣東話的人,讓項目得以順利開展。”不過在內地工作多年之后,陳建榮現在用普通話與客戶交流已不成問題。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2001年,可以說是陳建榮職業生涯中的一個轉折點。當年他作為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首批人員從香港到上海參加實習培訓,以適應內地的政策、內地的生活。培訓六個月之后,他回港參與了一個很大的收購項目,又到內蒙古、沈陽、廣西、湖北等地跑了幾個月。
在內地“泡了”幾個月,陳建榮發現當時內地商業環境跟香港有很大不同,特別是在內陸城市。“之前出差,主要是到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其他城市去得比較少。2001年進行的一個大型收購項目,當時被收購的企業相關經驗仍然比較缺少,需要花一番氣力去解釋一些事情。”陳建榮說,當時很多企業很少接觸到境外大型集團收購合并的盡職調查。“他們(企業)不明白為什么會有一大批會計師進來,也不明白為什么要抽查企業文件。那時候工作都盡量低調。”陳建榮說,為了避免被收購企業中一些員工產生不必要的誤會,當時很少透露自己會計師的身份和盡職調查的工作目的。當然,現在已經沒有這個問題了。
難忘“營改增”:
通宵達旦覺得時間不夠用
到了2002年,陳建榮正式常駐廣州,成了安永在廣州辦事處稅務部的第一位常駐高級經理。“當時的安永廣州辦事處稅務部只有6位同事,沒有高級經理,跟不上公司業務的發展。現在安永廣州稅務部已經有一百多人了。”陳建榮沒想到,自己在廣州一干便是16年。
2012年,國家開始在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試點營業稅改增值稅。到了2016年,全國全面營改增,對于這件稅務大事件,陳建榮自然難以忘懷:“營改增打通了發票流,稅務管理更流暢,產業鏈打通后產生了減稅效果。營改增以來社會反響很大,越來越多企業老板關注稅務遵循度。”
“當時可以說是通宵達旦。”陳建榮回憶,盡管在2012年試點營改增之前,財政部和稅務機關等已經做了很多調研,但剛試點時工作量還是很大的。有的試點行業業務龐大,比如通訊企業,系統修改起來很復雜,光是打印發票就是一個問題。“剛開始試點時甚至有人說,連增值稅發票打印機都供不應求。”陳建榮說道。
2016年金融業營改增時,陳建榮和同事們曾試過一周之內連續收到多家大型金融機構的營改增招標需求,“單是準備標書就已經通宵達旦了”,當時他們的團隊里不僅有稅務部的同事,還有it技術部門的同事,以解決企業內部不同的財務稅務管理軟件跟金稅系統的銜接等問題,覺得時間不夠用。
客戶變了:
從加工制造企業到高科技公司
十多年前,陳建榮的客戶主要是外國企業或外商投資企業,當時的內資企業并沒有太多的跨境業務需要聘請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不過從2005年開始,特別是到了近幾年,陳建榮發現越來越多的內資客戶找他們,“2008年左右很多內地民企赴港上市,有了上市架構業務重組和稅務合規等業務的需求。而到了近年‘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更多的內資企業選擇走出去,進行收購合并”。
“內資客戶的需求跟外資不一樣,外資企業關注全球稅收遵循度,希望全盤考慮稅務成本。內資客戶以前更多是單個項目的稅收籌劃,而國際收購業務也需要事務所的配合。但近年來,內資企業開始關注稅收管理系統的完善。”陳建榮說。
陳建榮說,過去客戶主要是普通的加工制造企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逐步放開外商投資限制后,他和同事們開始越來越多地服務于來自金融、零售、建筑等不同行業的客戶,客戶業務重點也從出口為主變成針對內地消費市場。隨著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不斷修改,客戶也由過去的傳統制造業轉變為多元化的經營,高新技術、金融科技、電子商務、現代服務業等成為目前其主要服務的領域和行業。
而隨著cepa的推進,特許權使用費等跨境關聯交易的法規也越來越規范和完善,國際技術轉移更為便利,加上國家對高新科技企業政策的鼓勵,陳建榮發現,外資特別是港澳臺企業從傳統制造企業逐漸轉型為自主創新的高科技企業。
2008年之前,內地有著內、外資企業不同稅法,稅率也不同。但在2008年后,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統一,營造了更為公平的稅收環境,稅收政策開始向高科技產業或國家戰略領域傾斜。“外資客戶改為考慮如何利用高新科技企業稅收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西部大開發戰略有關的稅收政策。”陳建榮說。
環境變了:
稅務機關關注點從征稅到服務
2002年常駐廣州后,陳建榮加深了對內地政策的理解,與內地的稅務、商務、工商等政府部門也接觸更多。“剛到廣州時,感覺廣州經濟已經起飛。很多歐美制造企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已進入廣州的開發區,開發區制造業一直很繁榮。中國加入wto以及推進cepa之后,廣州發揮了更重要作用,更多元的產業開始進入廣州。”陳建榮說,十多年前進入廣東的外資主要還是制造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外資控股的商貿、會展、金融企業開始進入廣州。
陳建榮覺得,廣州近幾年的招商引資力度也很大,在公司注冊、政策咨詢等方面給予很多的服務。他認為,廣州做了很多工作保持其優勢,比如出臺更多的人才政策,讓更多人才留在廣州服務企業。此外,還利用珠江新城cbd、南沙自貿區、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金融城等發揮總部經濟優勢,吸引更多企業落戶廣州。
他認為,十幾年前的稅務機關,主要任務還是在征稅,但現在稅務機關更多地考慮服務納稅人。“我們處理一些大型項目時,稅務局也有專門隊伍上門主動溝通,前置服務。”陳建榮說,這十年來,廣東省、廣州市稅務部門做了很多工作提升稅務服務,比如推出電子稅務局、“一帶一路”系列手冊等,這都反映了當地稅務政策更開明、服務“更貼地”,有助于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政府形象,“要知道,當地政府的開明度、政策的貼心度,都是企業投資決策的重要因素”。
“希望為廣東、廣州出一分力”
“廣州經濟不斷騰飛,公司業務也蒸蒸日上,因而我的工作也不斷得到發展。”除了安永的合伙人,陳建榮還有了廣州市外商投資協會副會長、廣州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涉外咨詢機構專業委員會會長、香港商會理事等身份。
“只是心態不同了,剛開始來的時候是想著拼搏工作,在這里工作生活這么多年后對廣州有了感情,希望在協助發展公司業務的同時,也能夠回饋社會,為廣東、廣州出一分力,比如幫助政府為改善營商環境制定招商引資政策和落地措施、加強和稅務機關的聯系并協助對稅務政策的推廣、協助進行人才培訓等。”陳建榮說。
奮斗底色
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廣東走在前列
555項辦稅事項“最多跑一次”
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國家稅收制度不斷與時俱進的40年。1994年,國家建立了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的流轉稅體制,取消了對內資企業征收的產品稅和對外資企業征收的工商統一稅。一系列改革使稅制更加簡化,稅收結構和稅率設計得到改進。2008年,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正式“兩稅合一”,營造了更為公平的稅收法制環境。2016年,全面營改增后,營業稅正式退出歷史舞臺,從制度上消除了重復征稅問題。
與稅制改變并行的,是稅收環境的變化,這也是稅務部門近年來工作的著力點。誠如陳建榮所指,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是吸引投資的重要因素。從2014年開始,國家稅務總局重點打造“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品牌,并以此為載體,從規范納稅服務到推動辦稅便利化,從減輕納稅人負擔到提升信息化辦稅水平,為納稅人提供良好的辦稅環境。去年底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中顯示,我國納稅時間較一年前大幅縮短了52小時,比2012年縮短了191小時,納稅人辦理稅務事項所需時間持續壓縮。
大事記:
2013年:廣東國稅開展服務轉型升級調研行動計劃,圍繞34個課題開展調研,提出400余條對策建議。
2014年:創新推進說理式執法,首次對3個市局的稅務稽查和行政復議案卷開展評查,首次引進第三方參加稅務行政復議案件審理。
2015年:廣東國稅上線金稅三期工程優化版。廣東首創性推行“自貿稅易通”12項創新稅收服務措施,大力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廣東自貿區發展。全面推廣“銀稅互動”,全年累計向6400多戶納稅人發放貸款近149.6億元,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2016年:省國稅局、省地稅局聯合下發《廣東省國家稅務局廣東省地方稅務局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工作方案》,廣東從國家稅務總局承接了“建設全省電子稅務局”等7項省級專項改革試點方案。
2017年:廣東省電子稅務局全面實現單軌運行,新舊網上辦稅系統切換完畢。電子稅務局上線“銀稅互動平臺”,中小微企業辦理稅收信用貸款大大提速。廣州被確定為國家稅務總局全國首批優化稅收營商環境試點省(市)之一,廣州國稅率先推出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56條舉措。
2018年6月15日: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正式掛牌,標志著原廣東省國家稅務局、原廣東省地方稅務局正式合并。
2018年7月5日:國家稅務總局廣州市稅務局正式掛牌成立。7月20日,廣東全省縣級新稅務局及所屬鄉級稅務分局(稅務所)統一同步掛牌。自此,省、市、縣、鄉四級新稅務機構全部掛牌完畢。
2018年7月17日:廣東省稅務部門在機構改革的同時,在原有基礎上全新推出7大類555項“最多跑一次”清單,新清單事項比首次推出時增加297項,基本涵蓋絕大部分納稅人(繳費人)日常辦稅(費)業務。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何穎思
雷州水店村萬人爭睹“下火海”
樂山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主任會議召開
觀瀾完成今年首個“城中村”整治工程
二O一七商洛最美導游大賽圓滿落幕
北侖區中心糧庫成為全區首個省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達標糧庫
扎根廣州16載 稅務合伙人陳建榮見證廣東稅收營商環境優化歷程
天上掉餡餅?女子玩“送錢游戲”被騙數百元
轎車刮倒電線桿民警現場緊急調度
濰坊市藥品經營企業GSP認證公告(首次、專項)(第2018004號)
“摩羯”對湖影響基本結束
深化自治管理 建設和諧商街
深化山海協作 融入杭衢一體 龍游蕭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18號線:一顆匠心 架起成都地鐵首條“東進之路”
濟南華山北開發項目實施房屋征收
全市處級干部集中輪訓班結業
扶貧車間進村頭村民脫貧有盼頭
相約新學期 筑夢新時代——婁底一小舉行2018年秋季開學典禮
戶籍“丟失”民警“找回”
提升項目招引質量 常州利用外資實現良好開局
部分百元以上的質量不如幾十元的 奶瓶貴的不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