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剛剛過去的狗年春節長假,體現中國元素的戲曲、舞獅等歡慶活動,在全球范圍內開啟春節時間;一些城市迎來禁放煙花爆竹后的首個春節,空氣同比好轉;旅游市場、國內電影票房等文化消費的供需兩端“旺旺旺”,春節不僅是傳統意義“過年”,更成為拉動經濟轉型升級“新引擎”……五大熱詞,展現出新時代春節假日的新氣象。
【中國風】中國“年味兒”飄向全球
在7天歡樂祥和的時光里,不僅中國大地進入春節時間,全球也刮起炫目的“中國風”。廟會、舞龍舞獅、新春演出、戲曲、民族音樂……從東南亞到歐洲,從泰國到美國紐約,春節的故事正在全球書寫,“中國年”國際范兒愈加濃厚。就連紐約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16日也舉行特別開市敲鐘儀式,慶祝農歷狗年的到來。
中國“年味兒”之所以飄向全球,靠的是顯著提高的綜合國力、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東方情懷。
【禁放】硝煙味少了,文明味多了
“禁放”,成為近年春節高頻詞。禁放煙花爆竹后的首個春節,大街小巷不見煙花爆竹碎屑。
禁放限放煙花爆竹的措施成效較為顯著。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16日介紹,由于今年各地普遍加強煙花爆竹禁放限放措施,今年春節期間全國空氣質量同比去年春節期間普遍好轉。當燃放爆竹的熱鬧年俗與渴望潔凈空氣的現實需求發生碰撞,還需凝聚新時代的 “生態共識”。
【旺旺旺】從“足尖”到“指尖” “數字拜年”引爭議
農歷狗年,各種跟“狗”有關的拜年祝福話語不在少數,簡單上口的“旺旺旺”成為假日流行語,一條條與此相關的祝福信息在手機間傳送。在社交媒體豐富多元化的今天,“指尖”上的拜年、過年方式越來越多,視頻拜年、搶紅包、發節日表情,僅除夕當天便有6.88億人通過微信紅包傳遞了新年祝福。
當“數字拜年”帶來便利時,也引發不少關注。不少人認為,手指轉發祝福信息缺少厚重的儀式感與傳統感。
【旅游】從“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到“旅游過年”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傳統過年方式悄然改變,能夠體驗別具特色氣氛的“海島過年”“出國過年”等“旅游過年”方式正成為人們的一大主流選擇。
經國家旅游局數據中心綜合測算,今年春節全國共接待游客3.86億人次,同比增長12.1%。鄉村民宿、休閑街區、特色小鎮等全域旅游新產品新業態備受青睞,自駕車出游比例接近50%,成為中國家庭出游的主要方式。
【春節檔】刷新全球紀錄
除了旅游,觀影也成為春節期間的熱門活動。綜合數據顯示,大年初一當日,國內電影票房超12億元,與去年同期的8.1億元相比,增幅達50%以上。超越此前全球單一市場單日票房紀錄。大年初二,繼續維持在10億元級別的水準。
春節檔一直是國產電影上映的黃金時段,與以往春節檔飽受詬病的“票房口碑倒掛”現象不同,今年春節檔電影被認為“含金量十足”。不僅內容豐富深刻,而且投資、生產、宣發趨于理性。
(據新華社合肥2月22日電)
寶安區教育局赴西藏察隅開展“手拉手”結對幫扶
廈深鐵路段一男子為抓鳥爬鐵路橋 被罰500元
創意開學 新生報到變身“新生體驗營”
太和醫院邀您參加世界帕金森日病友健康講座
“十一”長線自駕游迎爆發期 新疆、內蒙古宜賞秋
狗年春節文化熱點掃描全球勁刮“中國風”文化消費“旺旺旺”
重慶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五河縣教體局部署2018年高考考務暨送考工作
金臺區:“訪、查、改、清”四步走真情幫扶暖民心
人工增雨 助力春耕
今天洛陽依舊以晴為主氣溫22℃到37℃
宜賓市人民政府五屆40次常務會議
廣州航空產業價值創新發展圓桌會議舉行:聚臨空產業 助廣州騰飛
麻陽錦和司法所開展禁毒法治宣傳活動
市政協黨組中心組舉行學習報告會 展現政協新作為
中秋小長假:黟縣美景“刷爆”央媒
以“四個自信”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人民要論)
的哥放空26公里及時歸還
“2018年渭南市迎新年越野賽”服務組織采購項目中標公示
2017年度企業職工因病提前退休開始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