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9日20時許,大貨車司機徐某駕車行至104國道與德州北外環路交叉口時,被兩名男子將車截停并搶走6000元現金。接到報警后,德州市公安局指揮調度中心迅速啟動查控堵截預案,通過350m對講機指派德城公安分局特巡警及轄區派出所趕往處置,并部署周邊縣市區警力進行堵截,同時登錄“多元數據實戰應用中心”、“卡口云管控平臺”進行布控查緝,在獲取其活動軌跡后,精準指揮街面警力實施抓捕。21時許,德城公安分局民警截獲嫌疑車輛,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郭某,另一名嫌疑人于次日落網。
這起案件的快速破獲充分體現了指揮調度中心的實戰效能。德州市公安局抓住基層基礎建設三年攻堅戰的有利時機,優化組織架構、再造警務流程、強化科技支撐,扎實推進實戰型指揮中心建設,打造集指揮調度、分析研判、查緝布控、決策指揮功能于一體的實戰指揮體系,傾力打造“最強大腦”。2017年至今,通過精準指揮、快速反應,成功完成查緝布控任務40余次,指揮調度街面警力現場抓獲嫌疑人80余名,實戰效能凸顯。
推行指揮長機制打造實戰型指揮中心
“指揮中心就如同人的大腦,通過思考、分析、發出指令等,調度起全身各個器官,做出整齊劃一的行動。”德州市公安局指揮調度處處長李峰說。面對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如何打通大腦和各器官之間的“梗阻”,理順指揮中心同業務警種以及上下級之間的權限和指揮關系,從而形成上下聯動、快速高效的指揮處置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對此,德州市公安局黨委將指揮中心建設作為公安信息化建設的龍頭項目,依托市縣兩級指揮中心、基層所隊勤務指揮室,建立市、縣、所隊“三級六長”指揮長機制。市局由總指揮長、指揮長值守,作為全市警情先期處置的“總指揮”,可根據警情的性質、危險程度和影響范圍等因素,直接組織指揮所有基層一線實戰單位先期處置,最大限度地壓縮了指揮層級,做到迅速反應、快速處置。同時,各分縣局、派出所也設立指揮長機制。“指揮長都是從事公安工作近20年的老警察,在一些突發警情面前,將他們的權威性與我們值班長的經驗結合起來,更好地處置、調度警情,改變了層層請示報告、坐等領導指示的傳統指揮模式,更快、效率更高了。”市公安局指揮調度中心民警李國棟說。
除此之外,依托“一長兩中心”工作機制,指揮調度中心與合成作戰中心等部門之間開通警情同步推送和情報信息、技術手段支撐綠色通道,切實做到了情指一體、合成作戰、無縫對接,實現警情快速流轉推送、分析研判迅速跟進、情報信息精確制導、技術手段高效支撐、快速反應扁平指揮的目標。
突出科技信息支撐強化深入分析研判
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數字化布警和實戰指揮能力是信息化動態化條件下打擊違法犯罪的有效手段。怎樣確保信息應用的源頭活水?德州市公安局堅持一切為了實戰、一切用于實戰、一切服務實戰的工作理念,用最先進的科技信息化手段支撐指揮中心工作。
德州市公安局以基礎工作信息化為支撐,充分整合內部資源、社會資源,建成“一個中心三個平臺”,廣泛采集公安信息、社會信息,數據化處理后納入庫中,最大限度使基礎工作信息化,構建起擁有海量信息的“云存儲”數據中心集成模式,為指揮實戰化提供了及時有效、強大豐富的多項服務和數據支持。同時,以應用科技手段為支撐,積極推進現代化的接處警系統、350m數字集群、視頻卡口系統、3g/4g無線圖傳系統、警用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不僅實現了“點到面”一呼百應,還做到了“點對點”精準指揮。
今年4月12日16時許,群眾報警稱一輛在濟寧被盜的奧迪a8轎車駛入德州境內。市局指揮調度中心迅速啟動查控堵截預案,通過350m對講機指派相關分縣局及交警支隊街面巡邏執勤警力進行堵截,同時登錄“多元數據實戰應用中心”、“卡口云管控平臺”,迅速發現嫌疑車輛行駛軌跡,實時精準指揮街面警力進行攔截,僅用15分鐘便在德城區成功攔截嫌疑車輛,控制嫌疑人員。
此外,德州市公安局大力推進“視頻全覆蓋”工程建設,立足全市地理和路網結構實際,在全市城鄉之間、道路之上,轄區邊界和公共部位等位置建成覆蓋嚴密的監控體系,并有效實現了各類監控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打造了全市“一張網、一盤棋”的整體布局。目前,全市建設高清視頻監控1.76萬余路,治安卡口740余處,電子警察650余處,指導和統計社會面建設各類監控15.9萬余路。
健全完善合戰機制增強一體化水平
“在以前,指揮中心可能只起到一個向基層單位派警的作用,無法對警情進行分析研判以及提供技術支撐,現在的指揮中心變成了‘參謀部’、‘作戰部’和‘司令部’。”指揮中心民警張佃鵬說。
在合成偵查、合成作戰工作中,德州市公安局摸索出一條新路。首先是整合指揮調度中心與合成作戰中心,實現一體化運轉、協同作戰,提供強力支撐。實行常態、戰時和應急作戰模式,全面落實指揮長帶班制度,在常態模式基礎上,其他相關警種和聯動單位開展合成研判和聯合指揮;應急情況下啟動應急指揮機制,建立大數據指揮服務中心與現場指揮部、上級公安機關的實時連線機制。
同時,全天候對各類數據資源進行關聯分析、比對碰撞,及時向實戰單位和一線民警推送相關情報線索、指導開展落地查處工作;合成作戰中心24小時受理基層一線和警種部門的請求事項,及時提供數據資源和研判成果,對復雜警情,立即啟動合成研判指揮,高效開展警情處置工作。今年5月12日22時許,群眾報警稱一23歲的男子吞服大量安眠藥后不知去向。指揮調度中心立即啟動應急救援預案,調度警力查找并聯系120急救中心前往支援的同時,通報合戰中心、技偵等部門迅速開展工作,不到40分鐘便找到該男子,并送往醫院急救急救。因救助及時,男子脫離生命危險。
德州市公安局還建立應急響應機制,制定下發《應對處置重大、緊急、突發事件(事故)系列預案》,將全市劃分為19個協作戰區(含6條高速公路),科學設置263個布控堵截點并逐一落實負責單位和任務措施。與市應急辦、12345市民熱線建立了長效協作機制,初步形成公安牽頭、部門聯動、職責明晰、運轉規范高效的社會聯動聯處格局,有效提升了重大公共安全突發案事件防范處置能力。
立足特殊地理區位完善應急指揮建設
德州有“山東北大門、首都南大門”之稱,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且境內有多條國省道及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許多案件嫌疑人會從德州停留或經過,遇到重大安保活動更是如此。
為提升查緝布控能力,德州市公安局立足“環京護城河”特殊地理區位,依托公安檢查站、治安卡口及高清監控,構筑起環德、環主城區、環縣際“三圈六網”的閉環治安防控鏈條。將市、縣兩級反恐應急處突力量納入指揮中心日常管理,實行每周勤務報備和每日350m點名調度制度。不定期模擬相關警情,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不打招呼的反恐處突和查緝布控實戰對抗演練,確保街面警力尤其是武裝勤務力量時刻處于臨戰狀態。同時常態化保持市局不少于100人的應急處突隊伍,各分縣局不少于50人的應急處突隊伍24小時駐單位備勤,確保一旦發生突發情況,能夠快速拉動,高效處置。歷次重大安保期間,充分發揮扁平化指揮優勢,多次完成布控堵截任務,成功截獲了一大批嫌疑車輛及人員,得到了省廳領導和兄弟地市的充分肯定。今年6月7日3時許,指揮中心接省廳指令,要求查控一輛在臨沂高速沖卡的嫌疑車輛,車上疑有外籍非法入境人員。指揮中心立即通報各檢查站注意攔截,并通過卡口云數據平臺實時查詢車輛運行情況。6時許發現了該車通過高速公路已進入我市,通過其位置懷疑車輛進入服務區或轉其他高速,指揮調度中心隨即指令高速支隊民警沿途查找。7時45分,高速支隊在京臺高速禹城服務區將該車截獲,成功查獲車上15名外籍非法入境人員。此次任務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林峰海的視頻點名表揚。
此外,德州市公安局以“實戰、實用、實效”為目標,在所有的城區派出所、警情較多的鄉鎮派出所和交警、消防、刑警、特巡警等警種部門建設集值班接處警、指揮調度、情報研判、視頻巡查、勤務督導等功能于一體的勤務指揮室,貫通市、縣、所隊的“神經中樞”,實現市局(指揮中心)—分縣局(指揮中心)—基層所隊(勤務指揮室)三級同步運轉,指令快速直達,信息高效流轉,指揮質效全面提升。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吳寧寧通訊員 程鋼
桂陽:鄒學校一行來我縣考察辣椒種植情況
我市發布2018年民生實事
市政協召開黨組會議、十二屆十一次主席會議
蘭州高新區創新工場開展青少年創客教育活動
景德鎮:改革開放千年瓷都煥發新活力
德州市公安局強力推進實戰型指揮中心建設
陶紹卿一行來延調研航空口岸開放工作——馬宏玉陪同并主持座談會
“是誰在敲打我窗?”答:今晚的宿遷暴雨!
我市首家公共資源交易分中心正式掛牌啟用
強化憲法意識帶頭尊崇和執行憲法
越城區局:“春風”又建“便民橋”服務連通“稅企心”
杜集區石臺鎮青年志愿者開展“放飛愛心 書送溫暖”活動
市政府黨組召開擴大會議傳達學習市委十二屆二次全體會議公報和市委關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決議
嘉興開發區百名市場員工齊學消防知識
招商引智 常州攜2018“龍城英才計劃”走進上海
2017年中國海關保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
孟津縣交通運輸局圓滿完成國慶節期間旅客運輸工作
蕪湖交通全面駛入“高速時代”
對外投資作別“非理性”
樂山將組團赴上海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