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市召開新聞通氣會,就新鮮出爐的《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創新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創新10條”)《無錫市創新型企業倍增計劃(2018—2022年)》(簡稱“倍增計劃”)進行解讀。
聚焦科技創新,聚力產業強市,無錫馳而不息、持續發力。繼去年推出《關于加快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的若干政策措施》的“科技30條”后,此次“創新10條”和“倍增計劃”組合發力,充分釋放政策紅利,聚焦科技創新的難題焦點精準施策,讓創新活力在錫城大地上充分涌流。
激發企業創新積極性
【關鍵詞】 倍增、集群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創新型企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發布會上,市政府相關領導說,我市要實現經濟發展高質量,需要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作為保障。“創新10條”把創新型企業培育擺在核心位置,第一條就開宗明義提出培育壯大創新型企業集群。“倍增計劃”遵循企業成長規律,從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雛鷹企業、瞪羚企業、準獨角獸企業等四個層面,集成創新政策,加強精準扶持。
根據組合新政設定的目標,我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以2017年為基數,到2020年實現倍增,達到3200家;到2022年達到5000家。打造創新型企業集群,到2022年,新增科技型初創企業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數量達到1萬家,培育雛鷹企業3000家、瞪羚企業1000家和準獨角獸企業150家,打造數量眾、創新強、質量優、潛力足、成長快的創新型企業集群,培植無錫企業在新一輪科技競爭中的比較優勢。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引育力度,不僅要從加大培訓和政策輔導等方面用力,還對首次通過認定的企業或“外來”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政策獎勵。針對其他三類企業,市科技部門將每年從培育對象中評價遴選雛鷹企業100家、瞪羚企業50家和準獨角獸企業10家,從政策支持、金融支撐、市場拓展、增值服務等方面綜合施策,支持企業加強研發、提高核心競爭力,從而形成創新型企業數量大幅增加、質量顯著提升的生動局面。
增強產業核心技術支撐力
【關鍵詞】 自主、可控
面向經濟主戰場,支撐引領產業發展是加快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創新10條”聚焦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對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提出“實施兩大計劃、健全一個體系”,即:組織實施產業前瞻與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計劃,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計劃;健全全市技術轉移體系。
“科技創新必須與產業發展充分互動、深度融合。”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產業前瞻與關鍵共性技術研發計劃,主要瞄準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和關鍵核心技術。結合無錫實際,“創新10條”提出要重點在物聯網、集成電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兩機”關鍵部件、深遠海裝備等先進制造業,數字經濟、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以及高技術服務業等相關領域進行技術攻關。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計劃則以直接資助、后補助、貸款貼息等方式,加快推動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全市技術轉移體系建設除了對引進市內外先進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的企業給予獎補,還將對促成向本市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的“紅娘”增設獎勵,“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將促進科技成果在我市加速轉移轉化。”業內人士看好這一政策突破將帶來的喜人變化。
優化科技資源統籌和創新生態
【關鍵詞】 開放、高效
高端創新資源要素的集聚,離不開創新平臺載體的支撐。“創新10條”在支持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推動科技企業孵化載體提質增效上提出了許多突破性舉措。
“布局一批重大公共研發平臺、新型研發機構,按‘一事一議’方式給予支持。”市政府相關領導在解讀政策時說,我市將結合產業發展戰略方向,加大對重大科技創新平臺的主動布局,另外還將充分調動板塊和企業積極性,對各區政府、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著名科學家團隊等在錫創設的新型研發機構,按板塊投入比例給予支持;對已建成的新型研發機構,擇優給予運行補助。
栽好梧桐樹,方能引來金鳳凰。構建一流創新生態,才能引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水。“創新10條”提出,將主動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技創新合作,對在創新資源密集地區建設海外創新孵化中心或海外引才服務站等給予支持。全市科技服務業備案統計平臺、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財政科技投入增長機制……這一系列科技領域的創新探索,將進一步深挖科技資源潛力,增強創新內生動力,從而不斷提升無錫產業技術實力,繼續保持在省內的領跑之勢。
市局召開投入產出調查業務培訓會
“2018書香定海”第六屆未成年人讀書節啟動
景寧鸕鶿鄉推行黨員干部“慈孝十條”
新野縣:省安委會第十三督導組督導檢查新野安全生產工作
塘廈太極分會舉辦四周年慶典暨太極拳交流賽
釋放政策紅利,讓創新活力涌流
科達潔能國內首臺(套)產品獲省級獎補 我市已有31個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累計獲省級獎補1550萬元
不動產權證書/登記證明作廢公告(2018年第8期)
深圳市中波轉播(633)臺發射基地附屬樓維修改造工程項目結果公示
市地稅局和市環保局簽署《環境保護稅征管協作機制備忘錄》
和縣一項目團隊入選省級2017年度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
蕪湖市聾啞職業學校“70歲”了
恩施州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柯東海督辦領導開門大接訪工作
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米雪梅:只要肯奮斗定會變優秀
劍閣縣曉清藝校榮獲2018“四川百佳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榮譽稱號
端州再完成7項背街小巷整治6月底前要完成227個整治項目
精準發力提升供水優質服務水平
組織黨員集中觀影 豐富“周一夜學”形式
安鄉縣深柳中學:陽光資助,助力貧困學子求學路
人們帶著親人的叮嚀和囑托 踏上通向遠方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