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立體傳播體系 提升主流媒體“四力”
黃岡日報社榮獲中國報業融合發展創新單位
黃岡新聞網(記者劉富中)市州黨報如何在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中展現新作為?4月26日,勇于實踐探索并取得明顯質效的黃岡日報社,在紀念中國報業協會成立30周年·中國報協五屆四次理事會暨中國報業發展大會上,榮獲中國報業融合發展創新單位。
黃岡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蔡志勇(左二),社長助理、鄂東晚報總編輯劉富中(右一)喜領證書、獎杯。
黃岡日報社黨委書記、社長蔡志勇同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區)350多家新聞單位及企業的近50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并領取獲獎證書和獎杯。
2017年11月,報社組織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學習。
媒體融合起步于2014年的黃岡日報社,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著力構建現代立體傳播體系,不斷提升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當初只有單一的報網,如今已擁有“三報”(《黃岡日報》《鄂東晚報》和黃岡手機報),“三網”(黃岡新聞網、鄂東都市網、黃岡家園網),“兩微”(官方微博、掌上黃岡和黃岡日報等微信矩陣),“一刊”(《新黃岡》雜志)和“一屏”(電子報公司)等五大類28個媒體“融合大家庭”,形成較為完備的媒介形態結構,成為黃岡主流媒體龍頭。
2016年5月16日,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在黃岡主辦“競進有為的黃岡答卷”主題報道研討會,充分肯定黃岡日報主題宣傳的創新實踐。
堅持“新聞立社,內容為王”,黃岡日報社2014年11月組建融媒新聞大采訪中心,實現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達到共創共享、出人出稿的“兩共兩出”目的。建立紙媒專刊部室“四合一”運營新模式,實行專刊部室“版面+網絡頻道+兩微矩陣+專業公司”運作,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提升。這一經驗,于2016年4月入選省委宣傳部《新聞宣傳創新案例選編》,被《新聞前哨》《中國地市報人》等雜志推介。
實行“借臺唱好戲,建臺唱大戲;創新手段,擴大傳播”,報社科教部與黃岡網絡傳媒中心借助新華社“現場云”直播平臺,2017年11月直播首屆黃岡中學校友峰會活動,瀏覽量突破64.2萬人次,成為市州報新媒體“現象級產品”。
按照“強責提質,融合增效”要求,報社出臺《關于實施“人才興社”戰略的意見》,創新人才成長機制,優化人才考核激勵制度,著力建設一支學習型、全媒型、專業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隊伍,形成人才如雨后春筍拔節成長局面。
積極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報社出臺《關于優化新聞宣傳工作推進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等,鼓勵人才創新,調動了媒體人員工作積極性。
2017年5月,在浙江大學舉辦黃岡日報社新聞輿論專題研修班。
大力推進社校合作,報社與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大學等知名高校新聞傳播學院建立協作關系和人才培養基地,采取聯合辦班、定向培養等方式,提高報社人員的全媒綜合素質。自2014年以來,報社先后組織200余名記者和縣市骨干通訊員到北大、華科大、浙大、湖北日報等集中培訓,促進了人才的一專多能成長。
在中國報業協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上,獲評中國報業融合發展創新單位的118家新聞單位受到表彰,其中湖北包括黃岡日報社在內共5個單位。
會上,蔡志勇被增補為中國報業協會理事,黃岡日報社被增補為中國報業協會理事單位。
( 責任編輯:張金霞 )
石拐區打造文化體育賽事活動高地
郭鋒率隊到佛岡調研產業發展和農村工作
經開區舉辦環保知識培訓講座
沛縣采納審計建議出臺《沛縣城市地下管線管理辦法》
紅草推進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黃岡日報社榮獲中國報業融合發展創新單位
蘇州市氣象臺發布暴雨黃色預警
周口警方追蹤7天抓獲超市慣偷 有失主未察覺失竊
揭陽國慶期間道路交通安全“兩公布一提示”
我市全力推進電商精準扶貧工作
我省科技計劃支撐引領作用顯著
市政務服務中心婦委會開展“愛心媽媽”志愿活動
通山縣政協推進廉政教育顯成效
王小平在馬村區調研時強調強黨建 促脫貧 增優勢 創特色 努力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
廈門首家休閑娛樂服務平臺上線 最新活動資訊一網打盡
村居改造應注入更多文化元素
一中國留學生在曼哈頓地鐵站跳軌身亡案件正在調查
南京個體工商戶申請營業執照 掌上辦理半小時搞定
市氣象部門預計:春運期間氣溫較常年略偏低
淅川縣厚坡鎮:全面發力 推動特色產業扶貧見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