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家外媒記者說
此次來川,真正見識了大熊貓野外生活狀態和大熊貓所代表的文化內涵,比如溫和、萌等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是自己所見過最貼近自然、“最舒適”且與城市距離最適中的大熊貓基地
“它們一天要吃多少竹子?這些竹子有什么特點?”9月14日15時,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美國《洛杉磯時報》北京分社社長狄若冰不斷把問題拋給著名大熊貓專家張和民。
觀察大熊貓、采訪大熊貓專家……這兩天,狄若冰和日本nhk(日本放送協會,是日本的公共媒體機構和日本第一家覆蓋全國的廣播電臺及電視臺)的記者來到四川,深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地采訪。
采訪的主題除了大熊貓科研與保護,還有“大熊貓文化傳播”。在他們眼中,有別于熊本熊、米老鼠等文創產品,大熊貓不需要“人設”和“修飾”,本身就是萌的代言、是流行符號。
談文化傳播 大熊貓文化的原始性無法復制
“不得不說,大熊貓的確很有魅力。”狄若冰表示,探尋大熊貓文化傳播之源,是她此次來川的一大原因。今年6月才到北京履職的她,8月底參加了首屆中國大熊貓國際文化周,不但領略了大熊貓的魅力,也感知到中國推廣大熊貓文化的決心。
狄若冰說,《洛杉磯時報》的讀者群中,有很多野生動物保護愛好者。此次來川,她真正見識了大熊貓野外生活狀態和大熊貓所代表的文化內涵,比如溫和、萌等,“這些都是非常自然的東西。我希望我能把這些傳達給我們的讀者。”
提到大熊貓文化傳播,nhk記者也打開了話匣子:“在日本,只要提到大熊貓,就能想到中國。提到四川,就能想到大熊貓。”這名記者表示,日本人對于大熊貓的熱愛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在日本人眼中,大熊貓身上有著“很原始也很特別的東西”,使大熊貓有別于熊本熊等“人造文化符號”,而且無法復制。因為文創產品是經過人為設定、創作的,但大熊貓“不需要任何修飾,就能傳遞出非常萌、非常特別的信號,就非常流行。”
談科研保護建議 加快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
在兩家外媒記者眼中,背靠青城山、附近有大片森林的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是他們所見過最貼近自然、“最舒適”且與城市距離最適中的大熊貓基地。
大熊貓的保護與科研,是他們此次來川關注的另一個熱點。“我和我的讀者都對此有著濃厚的興趣。”有著40年記者生涯的狄若冰說。
今年7月才來華工作的nhk記者也承認,他是被大熊貓科研進步所吸引而來的。他說,剛到北京時就看到一篇報道中提到,近年來,中國的大熊貓幼仔出生量迭創新高。“我要來尋找這背后的秘密和原因。”
對大熊貓的保護與科研,兩位記者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狄若冰注意到目前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推動川陜甘三省共建大熊貓國家公園。“這對于大熊貓和它的伴生生物都很重要。”她還建議構建多元化的保護機制和科研機制,以攻克野化放歸領域難關,讓更多大熊貓回到野外。
nhk記者則提到,日本是第一個與中國簽訂大熊貓科研合作協議的國家。過去的20多年里,兩國共同攻克了諸多技術難關,他希望今后這種合作的力度能夠進一步強化,“就像兩國共同保護朱鹮那樣。”(記者王成棟)
市委第二考核組對銅川市文化旅游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進行年度考核
阜城用氣大戶可享階梯氣價優惠
渭南市解除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通告
王文濤王忠林會見上海建工集團客人
本周末 長春橋將封閉五小時進行技術狀況評定
美國和日本媒體記者來川采訪:無須修飾 大熊貓本身就是流行符號
我省加強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督查工作
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資系統存儲擴容項目采購公告
市儲備糧管理中心郭志健主任帶隊到白云區開展糧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調研
省領導蘇長青、郭巖松調研我市網信工作 市領導王智慧、張富治參加調研
屏南:甘棠鄉開展“掃黑除惡”法治宣傳活動
建始開展打擊商標侵權“溯源”專項行動
張全景:弘揚革命精神 共創美好明天
科技讓監管邁入“智能時代” 鹽城渣土車告別“拋灑滴漏”
西安市環境保護局臨潼分局關于2018年8月20日建設項目(噪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設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受理情況的公示(凱威、共板法蘭)
[司法局]市司法局舉行法律顧問組聘任儀式
來了!7.1調圖后南廣高鐵、貴廣高鐵、益湛線部分車站最新列車時刻表......
聶曉葵督導文明創建工作
PM2.5濃度降12.1%? 這個采暖季5年來空氣質量最好
玉環244艘桁桿拖蝦等漁船結束伏休揚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