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三代人成長的老街“重獲新生”
我在家門口尋見“鄉愁”
坐標:浙江浦江
每個城市,都有條獨屬于她的老街。對于土生土長的金華浦江人而言,這條街當是后街。后街,學名民主路,位于浦江縣城最中心。步行兩三百米,一條解放路與之相交。
這塊我從小長大的街區,兩旁都是服裝、雜貨、小吃店。幾十年來不少商戶先后加寬門庭,一點點吞噬了不寬的街道。這里房屋老舊、店面簡陋,街面窄到只夠四五人并排行走,一輛三輪車就能引起短暫的“大堵車”。整街塑料陽篷遮蓋下,電線網線縱橫交錯,一度是消防安全隱患重地。
是拆是留?考驗著決策者的智慧。
2016年,后街入選第五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逐漸被人遺忘的老街搖身一變,成了民主路、解放路歷史文化街區。
正月里,修繕后的部分街區對外開放,吸引了一大波市民參觀散步。大年初二,80多歲的外公趁著兒孫來拜年的工夫,一定要帶我們到街頭巷尾走走看看。
修繕后的民主路、解放路街區,整街青石板,路邊是古香古色的江南建筑,屋檐下配以紅紅火火的燈籠,年味厚重。街區已經率先入駐十余家店鋪開始試營業,涵蓋了文玩書畫、傳統服飾、餐飲、民俗小物多個類別。
“你媽媽還小的時候,家里用的針頭線腦、日用器皿,平常下葷店(下館子)、買藥看病、婚喪嫁娶,這里的小攤小店全部都有。你小時候,最愛吃東街的酥餅,你還記不記得?現在反而比以前更好了。”眼前修舊如舊的街區勾起了外公的久遠記憶,一縷鄉愁也重現在我的腦海里。
“他呀,三天兩頭一腳深一腳淺地晃過來,看看這里改造得怎么樣了,好像比誰都要關心。”外婆說。
是啊,家門口成了歷史文化街區,一縷鄉愁近在眼前,怎會不令人期待?記者 鐘瑋
一只垃圾分類箱,一種幸福生活的模式
坐標:江蘇泰州
今年過年,我還是像以往一樣驅車回家,車剛爬上泰州長江大橋,就看到長江北岸幢幢樓房像剛被雨水沖洗過一般干凈,和蔚藍的天空構成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
這里位于長江下游北岸,距離杭州300公里,這里是我的故鄉江蘇泰州。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泰州,和杭州一樣自古與水有緣,人們都是逐水而居,而我就是喝著長江水長大。
終于到達我所在的小區引東社區,打開車門,柔和的風帶來的是清新的空氣,整個社區里都彌漫著年的味道。拎著杭州特產,走在小路上,我發現旁邊一個綠色的箱子格外顯眼,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城西街道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給社區里送來的垃圾分類箱。“自從有了這個垃圾分類箱,大家伙兒垃圾分類習慣開始養成。”早在路口等我的父親顯然很滿意這些綠色家伙的到來。
“以前下雨,水排不掉,一直要漫到膝蓋。”大學生村官張珺指著自己的膝蓋說。其實,“看海”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引東社區組建之初,由于社區基礎差,道路旁綠化帶中隨處可見垃圾。
為了解決這一頑疾,2011年,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正式實施。這以后,我所在的小區就開始一天一個樣,雨污分流、城鎮清掃保潔、照明亮化、綠化提升等工程,如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整體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父親說,這幾年因為小細節帶來的幸福感一直在持續提升中。這不,今年年初,引東社區垃圾實施“三分類”模式,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一到點,垃圾清運車就會來運走,你今年夏天回來,肯定沒那么多蚊子了。”
是啊,小時候的引東似乎真的只存在記憶里了,如今的它再也不是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的樣子,而時光成為了最好的記錄者。記者 司春華
泗陽縣全面推進“廁所革命”和交通擁堵治理工作
灌南縣李集鄉扎實做好強降雨防御工作
54家社會組織將摘“官帽子”
樂山市計算機學校:努力奮進,不負假期
生豬養殖促村民致富
【新春走基層】回家過大年
雞西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
牛斌率隊考察浙江嘉興秀洲高新區
佛山幼童被卡防盜網 治安員托舉營救
花!花!花!刷屏預定,這里的春色已滿到溢出!
呵護公共自行車
4歲小孩突發心梗休克 晚高峰南京交警警車開道緊急送醫
古鎮第二屆創意燈光小品設計大賽啟動,總獎金近200萬元
江南區:“平話好聲音”助推鄉村振興
11萬人次逛茶博 現場交易額逾億元
市委召開中央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眉山一對情侶半夜賭氣跳湖 熱心市民下水救人
衡陽高新區科技創新基地二期建設工程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項目中標候選人公示
修文法院:首次審理網絡賭場案
南通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再創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