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馬山縣金釵鎮龍塘村下山屯村民馬月春自家地里,碧綠的桑葉生機勃勃,“過段時間就可以養殖新一批小蠶了。”馬月春說,去年通過種桑養蠶,家里收入三四萬元,這在以前是萬萬不敢想的,自己也因此從貧困戶變成了“萬元戶”。
過去,下山屯的村民種玉米,用馬月春的話來說就是“剛剛夠吃”。前兩年,村里的黨員、扶貧干部紛紛走家入戶,宣傳黨的好政策,將脫貧攻堅的戰場延伸到貧困村和貧困戶家里。
改變貧困面貌,讓村民們脫貧致富,讓群眾在感黨恩中爭脫貧。去年12月,馬山縣開展了以“感黨恩·爭脫貧——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題的“八個一”(講一講主題黨課、談一談脫貧體會、曬一曬脫貧成果、唱一唱時代頌歌、找一找身邊榜樣、評一評脫貧貢獻、樹一樹幫扶典型、整一整扶貧檔案)系列活動,有效促進了幫扶單位與基層組織、幫扶干部與貧困戶的溝通交流,讓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真切感受到扶貧工作帶來的變化和實惠,激發他們的感恩情懷和爭先脫貧的內生動力。
敢擔當
啃下貧困村發展“硬骨頭”
“青龍村沒有水源,成為制約村民們種植的瓶頸,我們只能另謀其他產業。”馬山縣里當瑤族鄉青龍村第一書記鄒鴻輝一針見血地指出。自從2015年來到青龍村后,鄒鴻輝拿手術刀的雙手接觸的卻是竹鼠、黑山羊,腦袋里想的不再是手術,而是脫貧攻堅的致富路。“當第一書記責任不亞于醫生,村民們都指望著你呢。”鄒鴻輝說。
“富不富,看支部”,鄒鴻輝到任之初就明白,作為青龍村發展建設的“火車頭”,黨支部的戰斗力最為關鍵。鄒鴻輝帶領支部黨員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強化黨支部引領作用,組建扶貧攻堅黨員突擊隊,讓黨員在發展生產、致富創收上率先垂范,協助鄉黨委開展村“兩委”換屆工作,選優配齊村干,所有新任干部全部參加了任職能力培訓。
黨旗飄,人心聚。有了黨支部作為堅強后盾,鄒鴻輝開始下好第二盤棋。青龍村缺水少地,鄒鴻輝沒有急著上項目。經過調研總結,他決定重點幫助有勞動力的農戶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又在留守人員中,結合農戶養殖方面的經驗,采取“以種為輔,以養為主”的發展模式。
“去年,我跟著合作社養竹鼠,年底收入1.3萬元,有條件后我還要擴大規模。”青龍村豪下屯村民蒙克勇說。2016年,鄒鴻輝帶領村民成立了三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其中馬山縣里當瑤族鄉老豪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了86戶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理事長蒙軍建告訴記者,近年來竹鼠價格較好,貧困戶利用南寧市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入股,每年可獲得8%的保底分紅,“合作社的工人都是貧困戶,每個月還有800元工資收入。”蒙軍建說。
在脫貧攻堅戰中,鄒鴻輝敢擔當,積極探索脫貧新思路,帶領村民成立合作社,開發光伏發電、竹鼠和黑山羊特色養殖等項目。2017年末,青龍村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初的39%降到了2.29%,從一個村集體經濟為零的空殼村成為2017年村集體收入4萬多元的致富樣板村。
真干事
完善基礎設施補短板
“現在流出的水比以前干凈,我們喝起來也更放心。”青龍村信下屯村民潘紅料打開水龍頭,捧著白花花的水開心地說。在2017年以前,潘紅料和村民們喝的水還是水柜里的“無根之水”。
鄒鴻輝領著記者去看村民的水柜,由于長時間靜止貯存,水柜里的水是綠的,底部積滿了淤泥,水面還漂浮著枯枝敗葉。鄒鴻輝說,由于長期飲用不干凈的水,村民們經常鬧肚子,患病率非常高。
變化發生在2017年,按照自治區和南寧市脫貧攻堅的相關要求,要讓村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飲用水。去年,信下屯開始建設人飲工程,并在去年底完工,信下屯的村民喝上了安全衛生的飲用水。
鄒鴻輝介紹,目前15個大型人飲工程在青龍村落地,家家戶戶都能喝到干凈衛生的水。不僅如此,全村道路硬化到了每一戶家門口;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貧移民搬遷40多戶。
“正是因為黨的好政策,讓我們的生活有了變化,日子有了盼頭。”潘紅料說。
數據顯示,目前,馬山縣共建成貧困村通屯硬化道路149公里、砂石路110公里,實施飲水安全項目110處,75個貧困村自來水普及率達76.14%,公共租賃住房分配入住656套、農村危房改造1471戶,解決3281名群眾的住房問題。扎實做好21993名搬遷對象的精準核實工作,全面完成里當、加方兩個安置點的建設任務,加快推進金釵、合作、板伏、蘇博等4個安置點建設,建成安置房1711套、搬遷入住4022名貧困群眾,其中去庫存房安置318戶1325人,更多的貧困群眾搬進了新家。
謀發展
因地制宜擘畫產業
“戶戶是股東,貧困戶當員工。”在金釵鎮龍塘村巴更屯,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說的是龍塘村黨支部書記藍海飛在2012年成立廣西巴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吸納全村村民以土地或者資金入股,同時聘請村里的貧困戶來公司務工的“巴更模式”。
金釵鎮屬于典型的大石山區,這里土地貧瘠,大多是“望天田”,旱澇不保收,過去農村勞動力紛紛外出打工。近兩年金釵鎮發揮黨員經濟能人作用,使他們成為巴更屯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心骨和發展創業的領導核心。
“公司成立之初,養殖技術、公司管理都不是最難問題,難就難在如何讓群眾信任我,讓群眾放心地把錢交給我,告訴他們我能把事情做好。”藍海飛說,在外學習歸來后,他和村里幾名黨員每天到村民家中進行走訪宣傳,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3個月后,在藍海飛和村里幾名黨員帶領下,巴更屯順利成立了廣西巴更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動員村民以土地、資金、技術等入股,建設養殖基地,發展現代農業。目前,巴更屯38戶村民全部出資入股,全屯家家流轉土地建廠房,戶戶出資創業當股東。
周培端過去是村里的貧困戶,他不僅將自家土地流轉給公司,還進入公司負責生豬養殖,“我現在有三份收入,收入比以前翻了幾倍。”周培端樂滋滋地說。
“黨員就是要起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凡事要沖在前,脫貧攻堅更要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藍海飛說。
要增強脫貧攻堅內生動力,產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馬山縣因地制宜推進扶貧產業發展,安排產業獎補資金扶持6.8萬貧困人口發展特色種養,基本實現對有種養項目貧困戶的全覆蓋;培育和引導316個農民合作社參與產業扶貧,帶動955戶3725名貧困人口增收;統籌整合資源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全縣有33個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2萬元以上,其他貧困村均實現了村集體經濟零的突破。
龍華交警大隊與翰文學校負責人交流探討校園交通安全工作
楓橋湖街道:構筑大綜治 讓群眾有安全感
提醒:宜春公積金將暫停對外辦理業務
澤州縣“公車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記首屆“開封工匠”、中國平煤神馬集團開封東大化工公司電工梁大春讓知識和技能跟著設備的換代而更新
抓產業謀變化 脫貧之路越走越寬——馬山縣開展“感黨恩·爭脫貧”系列活動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
山東12所高校率先試點高職(專科)綜評招生
副省長徐建培就醫療衛生及“健康小屋”工作來邯調研
巴中市農業局多措并舉強化生豬屠宰環節非洲豬瘟防控
持續低溫雨雪天氣 我市農業生產損失嚴重
迎江區:章洪海開展三八婦女節慰問活動
【津云特稿】天津漢中:我助你“蜂鳴秦嶺” 你報我“漢水揚清”
到市圖書館看綿陽40年城市變遷
廣州市公安局召開2018年黨風廉政建設會議
“媽媽生,外婆養,奶奶定期來觀賞”,外婆成帶娃主力,奶奶呢?
淄川區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晨會召開
蘇寧物流追投50萬環保零膠紙箱向地球“表白”
三河-合肥旅游大巴調整班次 1元能坐到底
揭博高速開展應急事故綜合演練 應急救援能力得到提升
市工商局發現一起涉嫌違規銷售車用尿素線索 打響藍天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