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大年初三,欽北區板城鎮屯車村委六屋村298名外嫁女牽手集體回村拜年,感恩鄉親,結隊幫扶,不讓一個姐妹在小康路上掉隊,見證了血濃于水的親情、鄉情。
2月18日中午,位于村子中央的六屋村文化廣場張燈結彩,懸掛在舞臺正上方的橫幅“歡迎六屋村首屆‘外嫁金花’集體回家團聚活動”格外醒目。
12:38,兩隊穿著過年盛裝,個個肩披大紅圍巾,頻頻向父老鄉親揮手致敬的外嫁女剛進入人們的視野,眼尖的儀式主持人翟高品大手一揮:“她們來嘍,開始!”獅子舞起,煙花燃起,爆竹點起,無人機飛起……朵朵金花在《常回家看看》歌聲中走過迎賓門樓踏上百米紅地毯,受到手捧鮮花的花童和手握彩旗的鄉親夾道歡迎。
12:50,“外嫁金花”全部登上舞臺向廣場上的數百名父老鄉親揮手致意,把迎接活動推向了高潮,臺下雄獅起舞,彩旗招展,掌聲雷動。
“你看,你看,你倆當年多漂亮!”翟強秀從哥哥翟才琨手中接過一張拍攝于1977年,一群年輕姑娘在村里小河邊洗衣服的黑白照片,對翟月華、翟翠芬說。照片中清新幽靜的美景立馬讓她們回憶起芳華歲月。“哇,這張村莊航拍照片真美,我要用手機翻拍回去給我的家人看。”翟雪芬的叫聲引來姐妹圍觀,大家紛紛拿著手機聚焦,并相約待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再回來看看家鄉風光。
聚會的廣場上,當年的密友們三五成群,有的相互留下聯系方式,有的交流致富心得,有的則翻出年少時的舊照片,追尋那一幕幕遠去的記憶。“姐妹們,請大家先靜一靜,我剛才聽說有姐妹因家里親人生重病,生活非常艱難,我提議家庭經濟條件許可的姐妹捐款,幫她們渡過難關。”突然,舞臺喇叭傳出這樣的聲音。原來,活動發起人之一的翟可芳在交流中得知,外嫁女翟利姿的兒子和孫女生病,翟雪愛親人病故,拖累整個家庭,便萌生了捐款建議。她的倡議一呼百應,臺上又開始排起長龍,你捐300元,她捐200元……
一個小時后,捐款金額張榜公布,整場活動共收到捐款9.6萬元。其中,現場捐款1.3萬元,年前籌集資金5.3萬多元,娘家人籌集資金3萬多元,除本次活動開銷外,余款交村里成立公益基金。
翟可芳告訴記者,六屋村有翟梁兩姓,已出嫁的姐妹有幾百人,年紀大的已70多歲。近的嫁在娘家附近村屯,遠的嫁到北京、廣東、福建等省市。她們各自成家后,為了生活,為了家庭,天各一方,失去了聯系。隨著歲月的流逝,容顏的更改,年少時的閨蜜如今漸漸地變成陌生人,街頭相逢不相識。為了再續姐妹情,她和翟能芬、翟兆蘭等人協商發起組織大家同一天回娘家拜年、姐妹相認的活動。
當天,她們擺上感恩宴,把村里70歲以上的老人請來吃飯,給每個老人發了紅包。95歲的翟才清高興地說:“沒想到今天有這么多閨女一起來拜年,沒白活一世啊!”
近三百的姐妹,以及姐妹各自的娘家,各自的家庭背景不同,經濟狀況不一,有的過上了小康生活,有的還在脫貧路上奮斗。交流中大家建立了“姐妹群”,今后將通過微信群溝通信息,動員富裕的結隊幫扶貧困姐妹,共謀發展,共同富裕,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姐妹落下。
當晚,在村文化廣場舉辦的專場晚會上,金花們獻上了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
推門聽課 助力成長——潯陽小學二年級語文組開展推門聽課活動
蕪湖第三季度就業動態報告出爐
本年度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工作全面展開
第二黨支部組織黨員參觀學習青年毛澤東紀念館
把傳統文化“種”到學生心中——宜昌市“起點閱讀”“朝讀經典”活動紀實
嫁出去的女兒 潑不出去的情
暑運過半蕪湖火車站發客超79萬人次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村郵樂購”進村莊打通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
浙江海警一支隊官兵海上悼念汶川地震遇難同胞
曉店——“愛心助學”照亮學子求學路
阿里第一家線下購物中心下月開張
周末雨水來昌“搗蛋”下周氣溫驟降7℃~8℃
千余名錢氏后裔回臨安 聽千古家訓尋文化之根
擼起袖子加油干亮出女性新風采
全方位營造掃黑除惡氛圍
大亞灣查獲61部假“蘋果”手機 消費者可要擦亮眼睛
增強愛路護路意識 共創和諧平安公路
大樹“理發”一箭雙雕
以“勾踐劍”為靈感 湖北打造國寶元素點心
第十七屆西博會電視電話動員會內江會場會議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