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聞網(記者 王玲 但唐文)10月22日報道 今天上午,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在成都開幕,為期兩天的大會中,不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文物考古專家齊聚一堂,分享考古前沿成果,更有不少考古專業工具亮相會場。盜墓文學作品中亮相率最高的“洛陽鏟”真的存在于現實中嗎?考古工具真的很神秘嗎?成都新聞網記者今天為你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考古目前主要還是利用手持工具 幾乎人手一把洛陽鏟
在考古大會現場,記者看到了各式各樣的小鏟子。尖頭、圓頭、方頭…難道這些就是傳說中的“洛陽鏟”?一位專業人士來解答了記者的疑問。“其實這些就是普通的手鏟,’洛陽鏟’學名叫探鏟,看上去要比這些更厲害。”張曲堯曾經在良渚從事過專業考古工作,他告訴記者,常見的“洛陽鏟”鏟夾呈u字半圓形,鏟上部裝上富有韌性的木桿后,可打入地下十幾米,通過對鏟頭帶出的土壤結構、顏色和包含物的辨別,可以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是否是遺址等情況。
張曲堯說,“洛陽鏟”并不是像盜墓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主要用于不法分子盜墓,它最常用的地方,還是考古現場。“考古隊員幾乎人手一把’洛陽鏟’。”他說,考古主要分為調查、勘探、發掘三個階段,在調查階段,主要使用登山鎬、小鏟子和一些戶外裝備,勘探時“洛陽鏟”就會派上用場了。確定遺址位置之后,就開始發掘,考古隊員會使用鏟子、平面刀等工具進行各種方式的挖土。再對遺址中發掘出的文物進行拍照、編號、插上標牌,并繪圖、照相、記錄等。
據他介紹,目前所使用的考古工具主要都是手持的,“因為考古這個行業到現在為止只有一百來年的歷史,除了考古手鏟是為了考古而生,其他的如地質勘探、測繪等都是從其他行業借鑒而來。”轉行開始研究考古工具的張曲堯說,目前,他們在對考古工具進行改良、創新,希望未來有更多的為考古而生的工具誕生,讓考古工作變得更加輕松。
考古工作也開始利用“黑科技” 航拍器使用頻率最高
雖然在現在的考古工作中,手鏟這種原始的工具使用率最高,但是也逐漸有一些高科技的考古工具被運用起來,例如航拍記錄儀、三維數字化技術等。
張曲堯告訴成都新聞網記者,航拍記錄儀是目前使用最多的高科技考古工具,主要用來勘測地形、辨別土層密度等。“例如,夯土和自然土的密度不一樣,長出來的植物顏色也不一樣,但是人站在地面上是很難分辨出這兩塊土地上植物的顏色不一樣,如果用航拍器在高空中俯瞰,一眼就能看出相同植物上的區別。”
同時,很多考古隊也逐漸將三維數字化技術運用到保存考古成果中。例如,如果發掘出一處遺址,但是這處遺址影響到基建工作或者不具備較大的保留價值,就會被回填,這時就能利用三維數字化技術,將其建造成為一個數據庫進行儲存,“這種保存方式具有永久性、還原性高、查看方便等特質,還能帶給觀眾置身其中的體驗感覺。”除了這些,他表示,考古行業內的許多專業人士也正在研究一些精密儀器,方便勘探、發掘等工作。
雅安市抓實資助政策宣傳助力教育脫貧攻堅
“中國最美古樹”遴選結果公布
我市召開電梯應急救援處置平臺物聯網終端安裝工作聽證會“電梯應急救援處置平臺”呼之欲出
呂業升到基層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調研濱海灣新區建設時強調
市政協2018年度“旅游+”協商調研成功舉辦
考古工具沒那么神秘 你熟悉的洛陽鏟也不是用來盜墓的
消協發布消費投訴典型案例 充預付卡遇大三美容跑路
【英烈譜】 陳理真:用生命捍衛黨的事業
4歲男孩逃出幼兒園,為了追喜歡的女孩…網友:絕對真愛!
平安銀行淄博分行開業慶典在高新區舉行
新羅巖山司法所成功調解一起因意外造成人員致傷案件
濰坊城區景觀河基本用中水 再生水利用率位于全國前列
踐行入黨入警誓言 做合格黨員民警
樂亭縣毛莊鎮:秸稈“變廢為寶”解除環保之憂
謝崗:節前市場購銷兩旺 市民忙備年貨過大年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鋼殼試驗段開工
杭州市紀念館舉辦“銘記?2018清明祭英烈”活動
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精神
培育錯季香瓜苗
市政協調研組到湯原縣調研鄉村旅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