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新聞網訊:據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對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工作作出部署。為總結推廣地方典型經驗,意見后附了浙江、江蘇、上海、湖北武漢、天津濱海新區、廣東佛山等6個典型案例,供各地學習借鑒。
意見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扎實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探索了“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一枚印章管審批”“一門式一網式”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辦法,在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和工作作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意見在總結歸納地方典型經驗做法基礎上,從八個方面提出了改革任務和具體要求:一是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要求2018年10月底前以省為單位公布各層級政府“四辦”目錄。二是深入推進審批服務標準化。聚焦企業和群眾關注的重點領域重點事項,推進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三是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
下轉a02 全面清理煩擾企業和群眾的“奇葩”證明、循環證明、重復證明等各類無謂證明。四是大力推行審批服務集中辦理。優化提升各級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功能,深化和擴大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五是著力提升“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清理整合政務信息系統,加快信息聯通共用,打通數據通道,開發便民應用,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六是創新便民利企審批服務方式。七是深化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改革。進一步減少中介服務事項,營造公平競爭的中介服務市場。八是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中央編辦負責人就意見出臺的背景、總體要求、改革任務等有關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央明確要求,要把審批服務便民化作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重要任務。如果說機構改革是“硬件”,那審批服務便民化就是“軟件”的升級,兩者必須銜接配置、相互促進,要把機構改革同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結合起來,統籌推動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特別是市縣和鄉鎮(街道)都承擔了大量直接面向企業和群眾的基層管理和服務職責,要結合下一步地方機構改革,進一步整合審批、服務、執法等方面的力量和職能,綜合設置機構,讓群眾辦事“只進一扇門”,少跑幾次路。
沙河口區19項舉措讓城市管理更有溫度
面包車車膜透光率低難過檢驗
長安區城市管理局錯峰作業全面開展道路大沖洗
24小時“備戰”!高新區這位社區民警真“不平凡”
邵陽縣下花橋鎮:“外來戶”高粱豐產笑開顏
佛山經驗成典型案例向各地推廣
樺甸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舉辦2018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
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召開第15次中心組學習會議
我市召開各民主黨派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交流會
我市出臺重點項目提質增效年活動實施方案
蕪湖市“小金庫”及濫發津補貼整治工作舉報電話公布
《臺報讀者惠》拉近你我的距離
“脫貧攻堅”人大代表在行動——瑞昌市人大代表周賁同志精準扶貧工作紀實
奉賢區農委要求農經站抓基礎 促規范 全面落實重點工作
省聯點督查組對市水利局幫扶村進行督查暗訪
地方金融風險防范暨改革創新研討班開班
民進徐州市委深入學習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
我市大氣質量實現大幅改善
淄博企業家國際會議上“發聲”
江華:水利扶貧拔“窮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