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河區東北部的基礎設施配套一直深受市民關注。日前,天河區舉辦“1+n”全域規劃(公共服務設施專項)(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情況匯報會。記者在現場獲悉,天河區東北部將規劃公共服務設施2163處。其中,規劃新增教育設施162處、醫療衛生設施67處、文化體育公園204處、市政公用設施548處。
《規劃》指出,將構建“基礎配置型+品質提升型+特色配套型”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在空間上形成“一核三心多點多圈”的公共中心空間格局,為下一步控規修編提供科學、有力的依據。
補齊短板??滿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需求
廣州中學、廣州奧林匹克中學、廣州市執信中學天河校區……近年來,天河大手筆投資約50億元建設5所優質中學。值得注意的是,這5所學校均布局在天河區東北部。
作為天河近年來的重點發展區域,天河東北部總用地面積約95平方公里,約占天河區總用地面積的70%,規劃范圍涉及13個街道,包括元崗、鳳凰、龍洞等7個街道以及林和、五山、棠下等6個街道的部分地區。
但目前,天河區東北部區域級及以上優質設施偏少,整體服務水平不足。如醫療設施總量占全區24%,人均占35%,遠低于天河區南部。
記者了解到,天河區東北部現狀共有公共服務設施961處。其中,城市級174處、區域級13處、街道級213處、居委級561處。
街道級與居委級用地與建筑面積達標率不足。其中綜合醫院、文化站、居民健身場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群眾性體育運動場地等用地面積不達標比例較高。
各類型設施供需不平衡。比如,初中、幼兒園學位緊缺,且空間分布不均。綜合醫院床位數不足,且用地面積和建筑面積普遍不達標。市政公用設施中的公共廁所、垃圾收集站、郵政所數量不足,且空間分布不均。
提升品質??建設15分鐘生活圈
記者從會上獲悉,天河將規劃構建“基礎配置型+品質提升型+特色配套型”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基礎配置型包括教育、行政管理、服務、醫療衛生、文化體育公園、福利、商業服務、市政公用設施八類;品質提升型主要是提高設施檔次與品質,包括教育、醫療、文體、服務、福利等設施;特色配套型包括產業服務中心、旅游服務中心等服務設施。
在空間上則形成“一核三心多點多圈”的公共中心空間格局。其中,“一核”為智慧城公共核心,重點布局品質提升型設施,承擔服務天河、輻射廣州的公共服務職能;“三心”為五山、鳳凰和龍洞公共中心,重點布局品質提升型與特色配套型設施;“多點”為10處街道級公共中心,形成15分鐘生活圈;“多圈”為若干10分鐘鄰里生活圈和5分鐘街坊生活圈,提升基礎公共服務便利性。
本次規劃公共服務設施共2163處,其中,基礎配置型設施1971處,品質提升型設施182處,產業配套型設施10處。基礎配置型設施重點是提高四類需求度較高的設施供給,包括教育設施(規劃新增162處)、醫療衛生設施(規劃新增67處)、文化體育公園(規劃新增204處)、市政公用設施(規劃新增548處)。
其中,擬新增加公共服務設施1202處,實現規劃期末人均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用地面積達到5.8平方米/人(高于國家標準5.5平方米/人),確保落實設施剛性指標,使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高到均等化水平以上;規劃新增品質提升型設施8處,全面提升區域影響力和覆蓋范圍,打造城市次級公共中心(總規對天河東北部在廣州公共中心體系中的定位)。
此外,天河區還規劃形成38個社區生活圈,爭取到2035年,實現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90%,90%的設施都在15分鐘步行距離內。規劃還提出要落實黨群服務中心9處、黨群服務站67處。
本次規劃將集中布局智慧城、五山、龍洞和鳳凰等4個特色配套聚集區,營造產業服務中心和旅游服務中心,提升三生空間服務效能,帶動創新人才與高端要素聚集。
記者昌道勵 賓紅霞
大學生系列畫作再現“習總書記知青歲月”
市政府辦公室召開工作月調度會議
荔城區:破解征遷難題 優化項目管理
[宜都]王家畈、高壩洲獲“省級生態鄉鎮”稱號
大閘社區積極解決龍頭公園拆遷片區青苗補償問題
天河東北部將規劃公共服務設施2163處
撫寧區成功舉辦天馬山“三月三”民俗廟會
羅江區略坪鎮松花村“黨建+金融”百姓嘗甜頭
藍紹敏出席市政府專題會議
龍巖市工商局幫扶掛鉤村脫貧
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實踐活動
峨邊:2018年全縣旅游工作專題會議召開
會場來了“特殊客人”——市政務服務現場勘驗推動“一次辦好”見聞
市環境監測站取得2017年度全國聲環境抽測比對第一名
讓農村成美麗家園 讓鄉鎮留得住人才
《奮斗的春秋》激勵年輕人
市領導在市人民來訪接待中心接訪群眾
高區11個項目列入省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庫
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
宿州市隆重開展防災減災日集中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