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知足常樂亭。本報通訊員林 佳攝
雙廟村位于路橋螺洋街道香樟湖畔,歷史文化積淀深厚。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該村全面弘揚傳統文化,立足于激活“人”的因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激發鄉村公共參與意識,并衍生出助推鄉村振興的旺盛元氣。
向身邊的人學身邊的事
雖是妯娌,卻勝似親姐妹。村民程雪君家有十幾口人,各自性格不同,相處卻很和睦,有喜共樂,有難互幫,妯娌間從沒紅過一次臉、吵過一次架。最近,程雪君與其他4名村民一起,被村里評為好妯娌,并上了村鄉風示范屏。
向身邊的人學身邊的事,讓群眾學有榜樣、趕有方向,讓道德的力量,帶動鄉風向好、民風向上。雙廟村以道德示范點建設,推進“塑造鄉風文明”這一靈魂工程,精心開展了“好干部”“好夫妻”“好媳婦”“好妯娌”等評比,并制作鄉風示范屏,對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孝老敬親等好人好事進行展示,讓村民們感受榜樣的力量。
村民任小美,盡管家境拮據,但為了培養兩個兒子,自己咬緊牙關,省吃儉用,東拼西湊,為兒子提供盡可能好的學習條件,使他們順利完成學業。她的事跡上榜后,成了村民爭相學習的榜樣。
村民任秀華樂善好施,致富不忘鄉里,上世紀90年代就為村里修建第一條水泥路。只要村里資金有困難,他都慷慨解囊,伸出援手。每逢節日,他還會對村里老人進行慰問。他的事跡得到許多村民的贊許,崇德向善之風不斷涌現。
“通過開展評優爭先、評選示范典型、鄉風示范屏等,用身邊人說身邊事,用身邊事教化身邊人,讓文明盆景成為文明風景。”雙廟村負責人說。
讓文明長在心里
雙廟村是我市第一個實施“立改套”的試點村。矮房變高樓,村莊變小區,農民變市民,雙廟村也遭遇了“成長的煩惱”。
許多村民回憶,十年前剛住小區,習慣垃圾隨手一扔的雙廟村民總是很受傷。“那時高空拋物成了小區一景。”行走時,大家總是東張西望,害怕什么時候垃圾突然從天而降。
但這幾年,這些不文明的現象一去不復返,小區還實行了垃圾分類處理。
鄉村振興如何抓,雙廟村的破題之筆是以文化人,讓文明長在村民心里。在螺洋街道指導下,雙廟村投入巨款,在道路兩側、坐廊、樓牌、涼亭臺等處,開展家風家訓和文明鄉風宣傳。
小區道路是村民每天必經之地,村里借用道路兩側燈柱,以沿路道旗的方式,傳播“和文化”;長廊是村民閑暇小憩的地方,村里在所有柱子上都張掛家風家訓……
為了切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村里還在30多個村民進出單元醒目處,張掛文明標語。這些標語不僅成為小區一景,更成為展示鄉村文明的新窗口。
鄉村匯聚正能量
一個棋盤,三十二個棋子。3月15日上午,75歲的村民鄭仙方正在下象棋,他與大家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
“以前,村里的人一閑下來,就玩撲克、打麻將。”鄭仙方說,這些“小搞搞”,經常影響家庭和睦。
如何匯聚鄉村正能量,讓文明新風在小區落地生根?村里借小區空余的墻壁,張貼孝文化墻畫。一個個“德孝”故事,通過細膩傳神的畫筆、生動的講述,推動著雙廟村鄉風持續好轉。
打麻將的少了,參加健康公益活動的多了;說臟話的人少了,奉獻愛心的人多了;爭執吵架的人少了,和諧向上的人多了……雙廟村村民之間比愛心、比奉獻、比健康、比快樂,極大推進了和諧村莊建設。
“高官不如高祿,高祿不如高壽,高壽不如高興。”每當夜晚,在雙廟村知足常樂亭,村民看著這條古訓,體悟自己的人生。
“學會知足、學會感恩,生活處處都是閃光點。”村民張巧玲說,知足常樂亭讓他們日省日悟,鞭策激勵,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涵養。
鄉風文明建設并非朝夕之功。雙廟村因地制宜,強化文化陣地建設,舞出“鄰里情”文明鄉風。
去年,村里專門邀請《鄉村打擂臺》欄目組,用歌舞、小品、戲劇等來宣揚鄉風文明,讓村民在業余文化活動中凝聚鄰里感情,守望相助,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粵49所高校新增144個本科專業 理工科專業占59.7%
關于印發《市屬學校中小學教師中級職稱評審權下放等職稱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
孟津縣城鄉規劃辦開展“廉潔清風進家庭”家訪助廉活動
紅海灣2人引發山火被拘留
紹興召開2018年首次全市稽查工作座談會
以文化人 文明同行 雙廟:讓鄉風文明長在村民心里
一季度民生領域投資同比增127.1%
巴中市運動員在第四屆特奧會田徑項目中摘得4金1銅
一條巨龍已然呈現 逐夢高鐵助力重塑揚州經濟地理
唐山市召開民族工作協調委員會全體會議
智慧城管:無人機助力解決高空取證難題
長安鎮第二十五屆國際殘疾人日趣味活動舉行
三明交警發布五一節期間兩公布一提示
大悟交警開展 “兩車”整治行動
民權伯黨鄉“三夏”麥收工作已近九成
安陽志愿者楊志軍隨救援隊千里馳援老撾潰壩事故
老邊區邊城鎮春耕先把技術學
前3月全市電影票房收入超億元
唐山:路北全面部署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整治工作
市委8個巡察組向9個單位黨組織反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