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大年初三的晚上,在中央電視臺7套主辦的全國農民新春聯歡會上,易縣國家非遺項目“擺字龍燈”擺出了“歲歲平安”4個大字,向全國人民拜年。
記者從易縣文體辦獲悉,此次國家非遺項目“擺字龍燈”在央視農民春晚上精彩演出長達2分多鐘,擺出了“歲歲平安”造型向全國人民拜年。這個節目是年前由該縣20多名農民在太行水鎮演出,由cctv-7精心錄制的。
據介紹,易縣“擺字龍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滿族民俗舞蹈,原是清代乾隆年間成立泰陵衙門時由承德避暑山莊帶來的,已有300余年歷史。起初是整龍,清乾隆年間為紀念雍正在位十三年文治武功,將整龍斷為十三節,每節用細繩和三個竹環相連,另加領舞繡球一個,每節龍身(又稱龍節)長1.2米,直徑約0.5米,因此又稱為“ 十三節龍”。
“擺字龍燈”起源于易縣清西陵的守陵村忠義村。從清代乾隆年間到民國初年,“擺字龍燈”一直是西陵守陵衙門拜年時的表演節目。傳說龍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一種習俗。該龍每一節可作為漢字一個筆畫,繡球為“點”,舞動中可擺出十三畫以內的漢字,因而還稱為“文龍”。易縣“擺字龍燈”既能舞出中國傳統龍鮮活靈動、翻江攪海、振興圖騰的氣勢,又能擺出 “國泰民安”“中華巨龍”等變化多樣的造型字句,內涵豐富。2008年該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全省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
雁塔區組織轄區兩所學校參與“全國防震減災知識大賽”西安市選拔賽
高質量完成“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任務
巴中市市本級擬面向全國公開招聘(選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83人
市文藝創作座談會在婺源召開
易縣“擺字龍燈”上了央視農民春晚
政府副縣長李榮齋接待市防汛安全隱患督導組檢查我縣防汛工作
文學也期待靜水流深
我市部署中高考安保工作
路北區喬屯街道開展安全生產月宣傳演練活動
湖州港航部門提早部署積極應對雨雪冰凍天氣
住建部點贊! 成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新速度:120天
"燒白大姐"陳燕送4000斤西瓜給綿陽交警
周慶榮主持召開區委常委會
突出重點補短板落實責任強保障 我市2018年食品安全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
《中國古代科學家及著作(一)》紀念郵票首發、贈票儀式暨2018中華醫學集郵邀請展在蘄春舉行
江城區:舊圩下村村民踴躍捐款
坪山區審計局組織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專題培訓
攜手共進新時代 凝心聚力譜新篇
市城管局丘孟軍副書記率隊到野生動物救護中心西坑基地開展汛前安全生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