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踐行核心價值觀,做文明有禮三亞人”……走在三亞的大街小巷,各種公益廣告宣傳標語隨處可見,文明已漸漸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
自開展社會文明大行動以來,三亞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和創建利民的思想,高位推進,確定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全市“一把手”的一號工程;堅持以社會文明大行動為抓手,把建設“文明三亞”作為建設世界級濱海旅游城市的一項重要內容,全市領導干部以上率下,部門整體聯動,群眾廣泛參與,城市文明創建工作呈現新局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全省社會文明大行動第一季度測評結果顯示:三亞市測評結果在全省19個市縣中排名第二。
成立領導小組
高位推進文明創建
為做好這項工作,三亞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三亞市社會文明大行動暨創文鞏衛工作領導小組,把社會文明大行動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工作同推進,同考核,同問責。市領導全員扛任務,市委書記親自督促實施、市級領導每周至少1至2次到自己的責任網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截至7月上旬,三亞先后召開了10次全市性社會文明大行動工作會議,制定10余個指導性文件,全面做好各項工作部署。
2018年,三亞啟動改造工程,致力于完善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老舊居民區和背街小巷,逐步更換小區供水、消防、電力系統,統一安裝智能充電樁,持續改善小區環境,還增設便民服務點、服務區、便民早夜市,方便居民生活,創新精細化管理,逐步壓實民生工程建設。
開展實踐活動
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歷史機遇下,三亞以更加優美的自然環境、文明的人文環境喜迎八方來客,切實把文明的種子撒向全市各個角落。
為此,全市廣泛開展“文明禮儀講座”“小手拉大手”“傳家風揚美德”活動,在人流密集區域加強志愿者引導,大力開展文明排隊、文明觀賞等宣傳活動,掀起爭做文明有禮三亞人熱潮;持續深化“禮讓斑馬線·文明我點贊”主題活動。在全市公交車、出租車、公務車、干部職工私家車粘貼“禮讓斑馬線”車貼13000多張,啟動道路交通管理“路長制”,對不文明交通違法行為進行頂格處罰,并向社會曝光。
今年1月伊始,三亞推廣試點成立紅白理事會,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新風,截至6月底,全市92個行政村實現全覆蓋。此外,還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巾幗文明衛生戶”等系列評選,培育文明基因,讓美麗鄉村既美了“面子”,更美了“里子”,積極推進鄉風文明。同時,還深化文化惠民行動,打造崖州民歌藝術團、江林農民瓊劇團等農村品牌文藝隊,利用“我們的節日”活動契機,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豐富群眾精神文明。
網格化管理
建立德法兼治管理體系
為確保文明創建活動更富有成效,三亞以社會文明大行動和“創文鞏衛”為主要抓手,實行“片長+網格長+12345政府服務熱線”的城區管理機制,建立健全以市領導為片長、區領導為分片長的領導機制,將全市劃分為16個大片區、67個小片區和408個網格,推動網格化管理由城區向農村延伸,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精細化管理水平。
同時,還通過大力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鼓勵市民、媒體進行監督、投訴。目前,全市已簽訂“門前三包”責任書5萬余份,換發新制責任牌7萬多塊,處罰違法行為2萬多宗。
在旅游市場管理方面,建立一個中心(三亞市民游客中心)、二條熱線(12345、12301)、四位一體(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各行政執法部門)的“一二四”旅游治理體系,形成了從受理旅游咨詢投訴到執法監管、案件調解審理的“一站式”旅游監管鏈式服務,強化消費維權效能。
為更好地檢測創建文明城市成果,三亞開展全面模擬測評,對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鞏固國家衛生城市情況進行了模擬測評,查找短板,以測促改,進一步提升創建水平,全面推進三亞“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路遇車禍當機立斷 執行干警成功救助三名傷者
武陵源新增13處電子警察點位
福山增設“行人過街請求系統” 車輛不禮讓會被罰
建美一座城 幸福千萬家
泰昌社區開展迎新春征集春聯活動
三亞多措并舉掀起社會文明大行動熱潮文明之風涌動鹿城
順德:加強聯動執法 保持高壓態勢
峨眉山市農業局召開農技巡回服務小組組長聯席會
市旅游局赴賈汪開展暑期旅游安全檢查
2017年我市開展食品抽檢15092批次 總體合格率96.77%
學畫京劇臉譜感悟國粹魅力
趙藝丁到陵城平原調研鄉村振興工作
龍文區行政服務中心:一窗受理首問告知 集成服務一門辦結
市人大常委會機關第一黨支部召開組織生活會
楊浦把社區事務辦理全部搬到網上 “e睦鄰”讓居民辦事“一摸靈”
國家稅務總局秦皇島市山海關區稅務局正式掛牌
于國安到濟陽縣煙花爆竹批發企業和煤礦檢查安全生產工作
桂陽:國家級培訓基地落戶縣第一人民醫院
我市推進鄉鎮渡口渡船水運標準化建設,將由部門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
享受職業培訓補貼的情況公示(北海市紅太陽職業培訓學校代申請職業培訓補貼人員名單(培訓批次為201730共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