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的“年”有很多傳統習俗,體現在剪紙、花燈、木版年畫、醒獅等諸多傳統文化之中。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里,在春節這個隆重的節日中更是得到充分展現。
剪紙
“福”字受歡迎
春節期間,佛山人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春節裝點得紅火富麗。
記者從佛山市民間藝術社了解,佛山人春節喜歡貼“福”“春”字的窗花。春節貼“福”字的風俗由來已久。“福”字指福氣、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而新一年是狗年,狗年生肖剪紙也特別受市民歡迎。佛山市民間藝術社也創作了多款狗年生肖剪紙圖案,配合吉祥寓意,為佛山人春節增喜慶。
花燈
紅黃綠顯紅火熱鬧
佛山人過春節喜歡用紅色張燈結彩。因為在中國人眼中,紅燈籠象征著闔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所以人人都喜歡。花燈也不例外,在顏色運用上,佛山彩燈色彩多用紅、黃、綠等顏色,大膽地使用沖撞色,使色彩對比強烈鮮明,讓民眾感到紅火熱鬧。更為特別的是,佛山彩燈還在大紅大綠中調以金色、銀色,平添了幾許雅致和文人氣息。佛山彩燈強調的是色彩對比強烈、金碧輝煌,使其具有奇特的絢麗奪目的效果。
除了顏色艷麗,春節花燈還有祈福功能。《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的《佛山彩燈》介紹,按佛山以往的習俗,除夕夜有“賣懶”的習俗。孩子們點好小彩燈,與小伙伴們一起走街串巷,邊走邊吆喝:“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唔(不)懶!”在于告訴孩子們要勤勉奮斗,不能懶惰的生活道理。
佛山元宵節有“開燈”的習俗。有兒子的家庭要在家中供奉的神像前掛起蓮花燈、福祿壽燈、三星燈或和合二仙燈。初生男孩的人家還要在駐地巷口掛上一個紙扎四方“福”字燈。為初生的男孩掛燈,俗稱“開燈”,取“燈”與“丁”的諧音,意味添丁。
年畫
“財神爺”要掛正廳
乾隆年間,佛山木版年畫,特別是門神畫已成為廣府地區家家戶戶過年的必需品,年畫作坊多達200多家。佛山木版年畫形象地展示了廣府地區的節令習俗、游藝賽會、祭祀信仰等民俗民風。
廣府地區處于珠三角腹地,人們的商業意識十分發達,經商之人甚多,“財神”信仰之風亦盛。凡經商之人春節必在自己的商鋪或家中供奉“財神”,以祈求生意興隆、財源滾滾。佛山木版年畫作品《財神》正是這一民俗民風的形象反映。百姓過春節愛將“財神爺”掛于正廳,以祈求財運亨通。
醒獅
采青越高越吉利
佛山春節必有醒獅助興。尤其是采青,最受百姓的熱愛。“獅子”通過一系列的套路表演,獵取懸掛于高處或置于盆中的“利是”,因“利是”往往伴以青菜(以生菜為多),故名。采青一般包括操青、驚青、食青、吐青等套路。當彩禮用竹竿挑起高懸時,舞獅人會搭人梯登高采摘,人梯搭得越高,則技藝越高,掛“青”者多會吉利。另一類是“采水青”:在一張條凳上放有一盛水的盆,盆內放有“青”,舞獅者要跳上條凳作各種表演,最后站上盆沿,用手穿過獅嘴去撈得“青”。技藝精湛的表演給人們帶來驚險、熱烈、富有節日氣氛和娛樂情趣的一種享受。
滁州市多舉措嚴控耕地土壤污染
馬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非洲豬瘟防控知識要點
守護烈士就是守護歷史
改革開放四十年 我市財政收入實現大跨越
佛山年俗“非遺”講究多,剪紙、花燈有體現
邢國輝平山縣調研:為新時代建設現代省會經濟強市作出新貢獻
[都江堰市]都江堰:快速推進綠色產業項目 不斷提升綠色發展能級
“機器換人”添活力
新一期26套退房房源業態豐富 有購房需求的市民可“撿漏”
優化營商環境跑出“洛陽加速度”洛龍區開辦企業可“四日辦結”
陽江日報社:招賢納士
司機高速路上被馬蜂蟄昏迷 高速交警火速救援挽救生命
全省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在通召開
市運會社會部招標項目目錄發布 附表
當涂首創水務公司全力保障縣城居民飲用水供應安全
曾都強化多元參與助力精準扶貧
汪余成當選7月“中國好人”
張公山社區長興聯工委開展宗教場所安全檢查工作
我市在省2017年度法治政府建設考評中榮獲優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