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林益民
沐浴著21世紀的曙光,伴隨著吉安撤地設市的腳步,17年前,贛江之濱的河東小鎮上,一個年輕的縣級行政區———青原區誕生了。這片百廢待興的處女地自此迎來了新生,開啟了波瀾壯闊的創業路程。
17年彈指一揮間,從“新辦工業的集聚區、現代農業的示范區、生態旅游的觀光區、精兵簡政的樣板區”到“靚麗新城區、高效新園區、特色新景區”,再從“新興工業聚集區、濱江生態宜居區、城市商貿拓展區、休閑度假旅游區、統籌發展實驗區”到“全域旅游新景區、產業升級新園區、文明宜居新城區、美麗幸福新社區”,以“新”為靈魂,隨著發展戰略一次次升級,青原區不斷“新”出大精彩,成為贛江之濱一顆璀璨的明珠。2017年,全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2.88億元,財政總收入9.29億元。而建區時,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僅為12.2億元,財政總收入為0.23億元。
建區伊始,青原城區所在地是一個面積僅3平方公里,人口只有萬余的河東小鎮,觸目所及是一片灘涂,主要建筑都集中在一條縱貫南北的沙石路附近,低矮破舊,自發形成了農民一條街。“寧要河西一張床,不要河東一幢房”,是那時市民最普遍的心聲。東拓西擴、南延北展,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聚集城市人氣,繁榮城市經濟,17年來,城鎮路網不斷通達,配套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全面加強,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并行。青原大道、正氣路、贛江大道、青原山旅游通道、新105國道等路網四通八達,天立實驗小學、人民醫院、圖書館、貿易廣場、劉家坡菜市場等項目建成,有效治理了占道經營、亂停亂放等城市痼疾……2017年底,城區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52.31%。
建區時,青原區內工業幾乎是一片空白。青原的歷屆領導人和園區的建設者用激情點燃夢想,工業經濟迎頭追趕,呈幾何遞增態勢:2004年,榮獲2001—2004年度江西工業三年翻番全面先進單位;“十一五”期間,獲全省加快工業發展“年度貢獻獎”兩次、“三年翻番單項獎”一次,工業園建設獲全省先進;園區先后被評為省級生態試點園區、省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省級民營科技園。建區時,全區工業增加值為2.35億元。去年,全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家,納稅1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2家。
建區時,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5000元,青原群眾過的是省吃儉用求溫飽的日子。2016年,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14萬元、1.13萬元,群眾邁步到衣食無憂的生活。17年過去,青原區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區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5年,該區發放優撫、救災、低保、醫療救助、社會救助以及高齡老人補助等資金達2.1億元,新增城鎮就業3.3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16萬人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減少貧困人口8290人,農村貧困發生率降至3.55%。17年過去,青原這個大景區也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聲名遠揚播天下”。“現在青原擁有渼陂古村、青原山、陂下古村3個國家4a級景區,東固、橫坑古村2個3a級景區。青原區成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第四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單位、江西旅游強縣。
展望未來,青原將在打造美麗“四新”青原,實現全面小康的路程中創造更多精彩,描繪更為絢麗的時代畫卷!
中國寧波網"寧波幫幫幫"推出甬城“8020”口福大行動
蕭縣金寨遺址2017年度發掘工作正式啟動
湘潭市人大常委會調研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工作
【圖解】庖丁解牛,逐條剖析美國《301調查報告》為何站不住腳
江北鐵山坪“飛越叢林”推出夏季研學 帶你體驗美式夏令營
青原區:處女地“新”出大精彩
三亞59路公交線路正式開通
西華箕子湖治理顯成效
暑運開始 連云港火車東站熱門線路臥鋪一票難求
安慶市扎實開展農村危房和風景名勝區安全隱患大排查
奉賢區區長到奉城鎮代表組參加分組審議
固鎮縣駐江蘇省揚中市流動人口計生協理事會成立
洪江古商城入列武陵山片區房車旅游精品線路
三管齊下強力推進整改“回頭看”工作
我市上半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9.4%
稔山鎮豬山公園煥新顏
秦皇島市級2017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驗收全面完成
青原富田一女子失蹤兩日 鎮村干部微信成功“尋人”
濠城鎮社區矯正人員當起秸稈禁燒宣傳員
莒縣碁山二小精心規劃提升體育教學個性化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