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縣結合本地實際,大力發展村級光伏扶貧項目,致力提升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不斷帶動貧困群眾,尤其是無勞力、無資源、無收入來源的貧困戶穩定脫貧,確保光伏扶貧政策更多惠及貧困群眾。
在小路口鎮春風村一期光伏發電站,一塊塊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整齊的鋪設在小山坡上。這是小路口鎮春風村利用財政扶貧資金,建設的全縣第一家、產權歸村集體所有、裝機容量62.4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項目,光伏電站于2016年11月并網發電。不久后,這個村又爭取扶貧資金建設了二期光伏電站項目,并于2017年10月中旬并網發電。
“光伏電站從并網發電以來,已經有10多萬塊錢的進賬,其中,百分之二十給貧困戶分紅,增加貧困戶的收入,百分之四十用于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小路口鎮春風村黨支部書記葉忠良介紹說。
光伏扶貧是精準扶貧的創新舉措,是扶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成功探索,為擴大光伏發電市場,發展清潔低碳能源,破解產業發展、生態保護和村集體經濟薄弱等難題增添了新動力。金字牌鎮橫聯村的光伏電站建設項目,是祁門縣有效整合金字牌、歷口等7個鄉鎮、1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財政扶貧資金,集中建設的一個規模較大的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總投資514.8萬元,占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日照期間發電量可達到780千瓦時。
“該項目惠及到7個鄉鎮、13個貧困村,每年可以為每個貧困村增加村集體收入5萬元左右,此外每個村每年還提取10%的光伏發電收入用于幫助村里十戶特困貧困戶發展生產。”金字牌鎮扶貧專干葉玉貝說:“作為一種新能源,光伏扶貧電站的優勢很明顯,生態環保,無資源耗費,實現了扶貧開發和新能源利用、節能減排相結合,貧困村也可因此長期、穩定獲益。”
光伏扶貧項目在穩定增加困難群眾收入的同時,又科學合理地保護了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使困難群眾既享受到生態紅利又感受到光伏科技帶來的新生活。 近年來,祁門縣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著力推進傳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充分利用光伏產業扶貧政策,打好“政策補丁”,抓好政策落實。截至目前,全縣已先后投入2137萬元在3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建設了村級光伏發電項目36個,并在全市率先實現了貧困村村級光伏扶貧項目全覆蓋,為貧困村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增收、貧困人口的穩定受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發展光伏扶貧產業,變“輸血”為造血,增強了百姓脫貧致富的內在發展動力,也破解了不少貧困村集體經濟破零的難題。“這就相當于給貧困戶、貧困村送上了一個長期的、穩定的‘鐵飯碗’,讓他們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有了源源不斷的‘新動能’!”該縣扶貧辦工作人員如是說。
北海高新區2家眾創空間獲確定為國家備案眾創空間
未來三天成都最高溫還要往上漲 晝夜溫差有些大
南溪區積極推進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
貴州省黨政代表團赴廣東省學習考察
奮勇爭先主動作為 湘西自治州全面小康工作推進會召開
祁門縣光伏發電為產業扶貧聚集新動能
經濟、民生全面提升 建成莞深科技創新走廊橋頭堡再上新臺階
“春蕾”助學 情暖貧困學子
全國首家儒商會法人組織在衢成立
太原市司法局舉辦“依法行政律師談”法治講座
省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督查組對德安縣礦山開展督查
我市加強“雙節”防非宣傳 關注百姓資金安全
應城衛校開展徒步毅行活動
板 橋:物資捐贈助力精準扶貧
賞民俗表演,共憶屈原君
丹江口鹽池河鎮草房溝村一公里“斷頭路”建設方案確定
初心在身邊 孫楊啟蒙教練朱穎——喜歡的事就會這么一直做下去
高縣總工會助力菊花村2018年退出貧困村
旌陽區個私協選聘黨建指導員進駐企業 助推企業黨建與發展同頻共振
“絲中之圣”現身石家莊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