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18日,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召開,來自全市各民主黨派團體各界別的市政協委員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聚焦新時代肇慶新發展,為我市加快建設廣東面向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積極建言獻策。
陳昕(代表民革肇慶市委員會)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建設美麗肇慶
建議:一是加快建立綠色發展的長效機制,落實到各地各部門的規劃中。二是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動生產方式的綠色轉型。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綠色產業體系。三是完善綠色發展的治理結構。一方面建立和完善綠色發展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從源頭上控制資源環境問題的產生;另一方面鼓勵社會公眾的參與,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有效驅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新格局。四是強化綠色發展的法治保障。五是將綠色發展、生態文明作為文化宣傳教育工作的重點,使綠色發展深入人心。
廖建洪(代表民盟肇慶市委員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建設“田園牧歌”示范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建議:一是規劃先行,挖掘特色,實現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大投入,規范管理,實現資金集約使用。三是把示范村建設和我市招商引資工作有機結合,為示范村建設籌集社會資金,為示范村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產業支撐。四是強化農民主體作用。引導農民積極投身新農村示范村建設。五是建立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動態反饋機制。六是把示范村建成田園牧歌新農村。遵循既保留特色、又具現代風格的原則,著力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突出區域特色和鄉村特點,避免“千村一律”。
朱敏宜(代表民建肇慶市委員會)
加強城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精細化管理
為做好城區大氣污染防治精細化管理工作,建議:一是樹立打贏肇慶“藍天保衛戰”的堅強信心。二是加強建筑工地揚塵的精細化管理。三是提高對機動車輛的管理水平。做好交通疏導、分流管理,加強重型車輛的管理。四是加強城市道路日常保潔工作。五是嚴防城區四周的星星之火。控制好城鄉結合部的露天焚燒會切實減輕城區空氣質量改善的壓力。六是不能“重方案、輕落實”。建立各相關單位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信息互通機制,以便于對工作措施和做法進行更好的研判。七是正確處理好大氣污染防治和經濟發展的關系。企業的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應在平時對企業有明確的監管要求,做好指導服務,只要企業守法經營、達標排放,就要保障企業正常生產運行的權利。
陳永泉(代表民進肇慶市委員會)
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我市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了以一大批零部件生產企業為支撐的汽車產業發展新格局。
為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建議:一是加強產業組織領導,統籌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協調促進高新區和高要區兩大發展平臺建設。二是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科學謀劃布局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三是研究制定產業優惠政策,改善產業發展環境。四是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五是加大產業招商力度,積極搭建招商平臺,強化整車企業和核心零部件企業的引進。六是實施“西江人才”——新能源汽車專才計劃,引進和培養一批研發和生產專業人才。
陸軍輝(代表農工黨肇慶市委員會)
以產業招商為抓手
培育發展康養旅全產業鏈
我市具備培育發展康養旅產業的自然資源、政策資源、專業人力資源和康復醫療技術資源,培育發展康養旅全產業鏈正當其時。
建議:一是以產業招商為抓手,實現產業縫合斷層、填補空白、調整結構,培育發展康養旅全產業鏈。二是高起點構建學科建設,打造成國家級康養產業創新中心。三是促成國際化高水平的康復醫院投入使用。四是把肇慶醫專打造成為高水平健康醫學院。建立多學歷、多層次的康復、養生等人才培養基地,提供充足、專業化、全產業鏈的中高端以及應用型人才儲備。五是建設康復產業全產業鏈企業園。通過學科建設與研發引領的帶動,引入以及建成覆蓋整個產業鏈條的規模企業。六是打造國際化、信息化的醫、護、養生態醫療健康養護園。
龍福宇(代表九三學社肇慶市委員會)
以創新驅動
引領我市經濟轉型升級發展
我市經濟發展至今,要素驅動力明顯減弱,新動能還未完全接續,經濟總量不大、結構欠優、效益低下、后勁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
建議:在產業創新方面,繼續大力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主抓“一縣n業(n≤3)”的縣域經濟差異化發展,打造“一園一業”特色產業園區;在技術創新方面,一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二要加快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新創業載體建設,三要加強創新協作,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在模式創新上,探索創新園區建設和運營模式,由政府以財政資金或園區土地出資成立控股公司,允許社會資本、園區內企業、園區工程建設方等以資金或建設工程收益入股,共同形成股份制園區開發投資企業,負責園區的土地開發、基礎建設、運營資本等。同時,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運營管理,為園區和企業提供專業的“一條龍”服務。
胡志蘭(代表致公黨肇慶市總支部)
著力打造特色小鎮
提升肇慶城市魅力
肇慶應打造具有肇慶獨特歷史文化創意和健康養生的產業小鎮。
建議:打造肇慶白石村端硯歷史文化創意小鎮,以中國端硯文化村白石村為依托,以端硯文化為核心,以嶺南建筑為特色,建立集端硯文化展示,字畫展銷拍賣,端硯創意延伸產品研發展覽,民俗老街體驗為主導的文創旅游綜合小鎮,并將全國文房四寶的硯、墨、紙、筆最盛名的文化用品集聚,展示交流。
建設肇慶嶺南生態健康養生小鎮,依托端州、鼎湖、高要、四會,圍繞肇慶新區和現有產業園區的產業特點和功能,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一體化的空間經濟平臺,以生態養生為亮點,以特色小鎮的開發模式進行集中規劃建設,發展康復療養、旅居養老、休閑度假型“候鳥”養生業態,并配套完善的生活功能和城市服務。
為加快建設肇慶特色的產業小鎮,應大力引進有實力、有誠信、有品牌的戰略合作者參與相關產業項目的開發建設和經營管理。
周麗(代表市政協經濟科技委員會)
加快肇慶高新區擴容提質
高標準建設珠三角自主創新示范區
肇慶高新區由于土地資源限制,發展受到了制約,同時存在生活配套不足、信息化建設落后等問題,亟需擴容提質。
建議:一是擴大面積,擴區調區至四會、鼎湖、高要等地;二是加大土地資源集約利,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抓緊制定低效企業“騰籠換鳥”行動;三是推進市政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四是建設便捷高效的綠色交通體系,提升交通通勤服務智能化管理與服務水平,形成復合型快速交通走廊;五是改善園區生產生活配套,推進信息網絡新技術開發應用。高新區應更加科學地完善和強化工業、居住、政務、商務、科教等組團的區域功能,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夏燕慶(代表市政協文教衛體委員會)
以承辦第十五屆省運會為契機
推動我市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
建議:以第十五屆省運會在我市舉行為契機,加快全市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一要完善市、縣、鎮(街)、村(社區)四級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網絡,研究制定省運會后體育場館科學運營管理的措施,免費或低收費向市民開放,推動有條件的學校和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二要扶持各類體育社會組織成立和發展壯大,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建立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系統,構建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務網絡。三要豐富形式、打響品牌,讓全民健身亮點更突出。
梁瑞芳(代表市政協端州聯絡處)
擴容增量應對端州學位潮
近年來,隨著我市戶籍準入制度的開放、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二孩政策的實施,形成端州“學位潮”問題。
建議:加快推進端州教育擴容增量,一要高度重視教育擴容增量工作;二要科學制訂未來學校建設規劃;三要加快推進學校建設項目,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協調部門聯動;四要市、區一體化形成合力,爭取建校用地由市、區兩級政府統籌安排,無償劃撥給教育;五要盤活學校建設用地儲備資源;六要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清晰民辦教育用地規劃,并在政策允許范圍內給予民辦學校租金優惠、租期延長等扶持政策,建立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教師交流互動機制;七要保證教師隊伍足額配備。
依蘭縣召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繳費動員會
“逃學企鵝”現身中央大街 “大哥,充Q幣嗎?”
副市長喻麗君率隊到我鎮走訪“倍增企業” 并督導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工作
趁夜經營灑下一地雞毛 城管取締占道活禽市場
關于2017年東莞市體育彩票公益金籌集和使用情況的公告
聚焦新時代肇慶新發展加快樞紐門戶城市建設——市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大會發言摘要
5月6日至8月22日,省運會食材快檢10112批次
五彩花燈迎元宵
好的哥放棄生意還背包
集賢縣公安局交警大隊圓滿完成“五一”道路交通安保工作
鉛山“三個聚焦”做好村“兩委”換屆工作
清真寺社區為居民入戶燃氣安檢
我市方永華當選6月“中國好人”
張吉明調研譙城區經濟運行和發展改革工作
鹽田推出公益電影民心卡 來鹽建設者花5元就可看大片
《梁家河》閱讀朗誦會在漢中市圖書館舉辦
市督導“空心房”整治工作
90后女子患罕見病,20年來長紅斑還生出腫瘤!
婦女終止中期以上妊娠不再需要審批
復興區以市領導批示精神為指引 以全市現場會為契機 對主城區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再動員 再部署 再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