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新聞網12月16日訊當下,對于農民來說,糧食價格是最敏感的字眼兒,直接關系到一年收入的多與少。今年粳稻最低收購價由去年的每斤1.55元降為1.50元,那么這5分錢的變化,對農民朋友來講又意味著什么呢?近半個月來,記者連續走訪多縣水稻種植合作社和農戶,就此問題展開調查。
在富裕縣富南灌區萬畝水田示范基地,張磊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連山告訴記者,合作社今年在示范基地核心區種植3000多畝水稻,畝產1000斤,剛剛以最低收購價格售出。“今年8月份有段時間低溫,導致產量受些影響。另外每斤價格降低5分錢,按畝產千斤算,一畝地就少收50元,看似不多,可乘以3000多畝,大致上就有15萬多元的收入差。對合作社來講,整體影響不算大,再說,賣不上價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兒。”談及5分錢給他帶來的影響,張連山如是說。
依安縣中心鎮民樂村的張桂森,今年在條件允許的地塊改水田300畝,畝產大致也在1000斤左右,同樣是剛剛賣出。張桂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水稻畝產千斤賣1500元,300畝就是45萬元,但由于受包地價格、人工等影響,水稻的生產成本較高,300畝的成本達到了26萬元,純剩大致在19萬元左右。張桂森說,“影響與否要分怎么看,如果按照去年的收購價格,我這300畝地相當于少賣了15000元,不算少;但相比以前種玉米來說,收益近乎翻了10倍,所以我還是挺滿意的。”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個現象,無論是張磊水稻種植合作社,還是種植戶張桂森,所種植的水稻品種都是普通稻,說白了就是只能達到最低收購價標準的低質水稻。據市農委統計,我市今年水稻種植面積共計559萬畝,其中優質品種比例雖較上年有所增長,但普通稻仍然占據2/3的較大份額。按此比例計算,全市普通稻種植面積大致在370萬畝左右,按畝均1000斤產量計算,全市普通稻受5分錢降價影響,相當于直接收入減少了1.863億元。
聯想到此前采訪的泰來縣克利鎮新勝村,全村水稻全部替換為“龍洋”優質品種,每斤賣價從去年的1.82元逆勢漲到了1.85元時,記者就在心里產生疑問,一面是降了5分錢,一面是漲了3分錢,雖然只是“龍洋”優質水稻品種的一個個例,不能以偏概全,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優質品種的“抗跌”優勢。那么,為何我市優質水稻提升比例不大,其制約因素是什么呢?
龍江縣順興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程順興給了記者答案。位于龍江縣廣厚鄉的順興米業,年水稻加工能力5萬噸,自有種植基地33000畝,其中30000畝為普通稻,3000畝為有機水稻。程順興介紹說,“普通稻屬于早稻系列,抗病能力強、產量高、旱澇保收。所以,制約水稻優質品種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從整體糧食安全角度‘保穩產’,再有原因則是農民固有的意識和種植習慣。”
談到水稻收儲價格降低5分錢的影響時,程順興是這樣算賬的,“畝產千斤是平均數,大體上相當于每畝少收50元,在哪兒都是如此。但今年龍江縣遭遇春旱,單抗旱抽水的費用每畝就要50至80元不等,還不算補苗時的稻苗和人工成本,這樣對比下,收購價降的這5分錢,在當地來說就算不得什么了。另外我這里是稻米加工企業,水稻收購價降低對我們企業來說還能算是利好。”
5分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若放大來看,其背后的意義卻不一般。據市農委生產處處長孫培春介紹說,目前關于水稻是否會像玉米一樣退出保護價收購,官方還無具體說法,但參照玉米“先降價、再退出”的先例,以及從市糧食局掌握的資料“水稻最低收儲價格1.55元在連續保持3年之后,于今年首次出現下調”,預測水稻未來也可能會走玉米的老路。
無獨有偶,在日前全國政協以“推進糧食定價機制、補貼政策和收儲制度改革”為議題召開的第75次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原副組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原副主任陳錫文建議:從明年夏糧和早稻上市開始,取消主產區的麥、稻最低收購價格制度,按生產成本加補貼的辦法,實行“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這也似在向我們透露水稻市場的未來變化趨勢。
值得肯定的是,所有接受本次采訪的對象在采訪中均不同程度表示,這次水稻收儲價格下降,是給他們在“種植結構調整”上又上了一課,如今他們對優質品種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早謀劃、早準備,在明年的農業生產中,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優質品種調整,以此應對大勢。
粳稻收購價格相比去年每斤降低5分錢,給農民直接帶來收入上的“少”。然而,5分錢背后釋放出來的未來水稻收購政策變化,卻不得不引起廣大農民的高度重視,這又是5分錢帶來的“多”。水稻如果成為第二個“玉米”,不再享受保護價收購,種水稻“旱澇保收”必將成為歷史。而水稻參與市場競爭,讓市場決定水稻價格或是大勢所趨。“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玉米收購新政策實行后,我市玉米價格一路走低,最低的賣到了每斤3毛錢左右,農民遭受到一定的經濟損失。如今,粳稻5分錢價格的變化已經發出預警,折射出未來水稻價格新機制形成政策的“冰山一角”,應該引起種植戶的高度重視,及時轉變思想,調整種植結構,調整水稻品種,加強品牌建設,加強對接市場,增強市場競爭力,拉著市場的手一起調結構才能避免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農民工討薪維權有了“官方”代言人
市委第三巡察組巡察市第二人民醫院黨委工作動員會召開
前三季度瀘州多項經濟指標居全省前列
我市大病保險支付上限翻番 起付標準由2萬調整為1.2萬元
赤壁推進扶貧產業公路建設
5分錢帶來的“多”與“少”
我市現代服務業載體建設加快推進
注意!今天會有暴雨強雷電來襲
我市頒發第一本“林權不動產權證書”
王勝赴金寨縣關廟鄉墨園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瀘州二環路納溪段順利推進 2020年貫通
環衛市政兩部門及時處理雨天路面積水問題
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召開第五次全體會議
交警連查5起變造機動車號牌
源匯區發改委開展停車服務收費專項檢查
《松原市城市綠化條例》立法工作啟動
和貴園社區開展第四次經濟普查工作宣傳活動
東部新城戰略規劃專家咨詢會召開
濟南市民點贊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裝的是電梯,暖的是人心!”
武漢大學生來黃石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