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新品牌 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 教育新高地
在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的化學課堂上,老師們不簡單照搬實驗材料,而是“大自然的搬運工”。他們從山東省海域內提取自然海水,不遠千里送到學生們的課桌上,只為真實還原海水提取化學元素的實驗操作。如今,在農大附中,海水不僅流入化學課,語文、地理、物理等多個學科都與海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海水中學化學
化學元素只存在于實驗室當中?對于農大附中的學生們來說,化學絕對無處不在。這不,在上學期的一節化學校本選修課上,學生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從我們所熟知的海水中提取了3種以上的化學元素。
水氯化鎂、溴單質和碘單質,這些只在課本上見過,卻感到陌生的化學元素,在上學期的化學校本選修課上,由學生們親自提煉了出來。副校長張興華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作為海淀區學科教研基地校,學校化學教師始終致力于將化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貼合,讓化學好玩。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去年暑假期間,一名化學教師特別從山東老家手動提取、人工運輸了一桶海水,供學生們做實驗。不止如此,老師們還先后設計出與海水相關的3種實驗項目,將海水變成學生們的實驗材料。
其實,在農大附中,海水不僅已經流入化學課堂,它“無孔不入”,幾乎已經滲透到學校各學科教學中。張興華介紹,2013年,學校引入海洋教育,自此,在老師們的自發創設下,與海洋緊密相關的各類課程便應運而生。“海洋與文學、海洋與地理、海洋與歷史等,目前已經與9大學科相整合。”作為校本選修課,老師們緊密與課內教學內容相結合,圍繞海洋開設各類有趣且有內涵的課程,為學生延展學習、補充學習提供素材。如今,“海洋與物理”中的潛艇制造、“海洋與藝術”中的繪畫、音樂賞析和船只制造等都備受學生歡迎。據張興華透露,未來,學校還將針對數學、英語開設海洋類課程,將“海洋藍”作為學校另一抹搶眼的顏色映入學生的成長畫卷中。
多民族“美美與共”
有容乃大。就像大海一樣,農大附中也以其博大的胸襟將多民族學生同聚同一屋檐下,在“美美與共”中共融、共生。
2007年,學校承辦內地新疆高中班。每年都有300余名來自新疆的學生融入這一溫暖的大家庭,此后,他們便在北京有了同學、朋友和“爸爸”“媽媽”。學校以混編班的方式,將新疆學生與北京學生按1:1的比例編入統一行政班中,大家相互促進、相互關心。新疆的學生們每年8月底來京,次年暑假返疆。在320多天里,周一至周六,老師們進行正常的教育教學,早上組織出操,晚上進行自習和宿舍管理,還要陪同生病的學生去看病。節假日,帶他們處理生活上的瑣事,走進社會大課堂。大年三十,陪他們一起包餃子、猜燈謎,年年如此。10年來,14個民族的師生朝夕相伴,“先做父母,再做老師”成了干部和教師的座右銘。有學生高考前緊張得睡不著,老師會陪他到半夜;有學生思鄉情切,老師會把她摟在懷里睡去。“相親相愛一家人”成為獨特的學校文化,校園成為新疆孩子們在北京的家,民族團結教育成為農大附中獨特的名片。
看鶴城發展:宜居工程 市民告別老屋上新樓
蘇仙區機關幼兒園開展家長開放日活動
市紀委監委組到貴陽市筑城地區檢察院座談交流
宿州市衛生計生委召開基層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會議
高縣嚴打危害肉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
京疆學生共享"深藍"課程
核心港區“四輪驅動”加速項目招引建設
云南兩院校躋身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
無錫首批早稻開鐮收割
鄢陵:縣委書記尹二軍主持召開十三屆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
省直管辦副主任史煥立一行蒞鹿調研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提升農村路網
馬鞍山軟件園: 創新舉措精準施策 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農場生產“生物菌”實為制造冰毒
新寧縣舉辦全縣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業務培訓
順城區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多種形式宣傳
身份證與戶籍地址不一致不影響購房
唐河縣湖陽鎮開展安全生產月“消防與急救”培訓演練活動
東港區地稅局打造納稅服務精美名片
我市自2018年元旦起正式取消城通費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