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呂涵 報道組 鄭曦 文/攝
“快看,這是蓑衣。”9月14日中午,隨著一聲招呼,幾位游人聚集在龍游民居苑一間小店前。頃刻間,小店內光線暗了下來,69歲的呂汝財老人緩緩抬起頭,暫放下手中活計,扶正滑落至鼻尖的老花鏡,笑著同游客攀談起來。
記者走進這間面積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見正堂掛著一件大蓑衣,左側墻面掛著一排小蓑衣和棕刷等物件。房子中央搭起一張大桌子,占據了房間四分之三面積。游客走后,呂汝財伏在上面,縫制未完成的作品。
“這是一張大棕墊,防潮保暖。”呂汝財拍著棕墊說,棕墊馬上就要完工了,之后再開始制作蓑衣。
呂汝財正在龍游民居苑的店鋪里忙活
難忘的蓑衣
“蓑衣,就是過去的雨衣。江南一帶雨水較多,一般春耕生產或農忙時,下雨了就穿蓑衣。”在呂汝財的記憶中,蓑衣可是農村里的“有功之臣”,下雨天擋風遮雨,歇腳時墊地上躺一躺,不怕濕了衣裳寒了身子,有貧寒人家大冬天被子薄,就把蓑衣壓在上面當被蓋……
“我們家也有幾件蓑衣,平常一直掛在家里的墻上。每到下雨天,蓑衣跟隨大人行走在田間地頭,緊貼著背脊,一年不知要經受多少個下雨天。蓑衣經過無數次的沖洗,棕櫚的顏色漸漸地褪去。”呂汝財說,小時候,看見了蓑衣,就好像看見了父輩們辛勤勞動的背影。
“小時候,我不懂蓑衣很扎人,有次好奇地把父親的大蓑衣披在自己背上,感覺后背被扎得好痛。而父親在雨天穿著蓑衣,為什么總是一副很舒服的樣子呢?”呂汝財說,為此他好奇地問過父親,為什么父親穿起來就不會扎后背呢?父親聽了哈哈大笑,摸著呂汝財的頭說,蓑衣是會認人的,日子久,穿得慣了,它也就認你這個主人了。
每當雨過天晴,蓑衣被重新掛在了家里的墻上。當晚風吹進窗戶,蓑衣也開始飄動起來,空氣里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草木味和雨水味。
年幼的呂汝財,一直在想:第一件蓑衣編織在何年何月?出自哪一雙靈動之手?那時的他,還不知自己此生將和蓑衣結緣。
墻上掛滿剝棕刀、線車、領口箍、針等工具。
手藝傍身
“說起蓑衣的歷史,那可就長遠了。姜太公當年釣魚,身上就穿了蓑衣。聽我師爺講,那時編織材料用的是蓑草,明朝開始才用棕,做工較之前精細不少。”呂汝財說。
呂汝財生于1950年,龍游湖鎮人,祖上從事繩索制作。在呂汝財年少記憶中,父親呂榮根總是屁股坐著棕絲,腳下堆滿了棕絲、棕皮,雙手不停搓著棕絲,織成繩子售賣,養活一家老小。
到呂汝財這一代,繩索行業已不景氣。但呂榮根認為手藝傍身方能安穩,在他的堅持下,15歲的呂汝財拜本地蓑衣匠人傅乃勇為師。
學手藝,總有不順,有一樁事,他記得很清楚。“剛拜師沒多久,有一次好奇,偷來師傅的香煙玩,點燃后,一不留神,燒著師傅剛做好的蓑衣,被好好教訓了一通。”呂汝財提起少年往事,表情依然不輕松。“蓑衣碰火是大忌,萬萬碰不得。”
三年學徒、三年伙計,才算出師。“過去,手藝人幾乎都做長工,長的幾個月,短的十天半個月。”呂汝財開始了輾轉各地幫人編蓑衣的生活。
“跑江湖,得靠手藝打天下。那時候就想著,怎么能把本領學到手,把名氣打出去。你想想,光是我們鎮上就有四十多個蓑衣匠,別人憑什么找你做蓑衣啊,你必須得手藝好。”行走“江湖”,手藝人自有一套生存法則。
“做蓑衣得上門看人,看個頭高矮。我打量一眼,心中就有數了,這蓑衣尺寸要多少。一般的蓑衣重量差不多有10斤左右,但我做的蓑衣基本在8斤左右,針腳細密,尺寸合適,東家都贊頂呱呱。” 對于自己的手藝,呂汝財很有底氣。“穿個三四十年是不成問題的。論手藝,我能排到鎮上前幾名。”
1983年起,呂汝財不常做蓑衣了。“機器生產的塑料雨衣,又輕又便宜。棕絲蓑衣沒人用了。”不做蓑衣,呂汝財轉行做棕墊、彈棉花維持生計。
正在縫制的棕墊馬上就要完工了
手藝傍身,半生微寒,他很享受“串串蓑衣種種田,彈彈棉絮過過年”的日子。
技藝展示
2006年,在龍游縣的非遺普查中,棕絲蓑衣編織技藝引起當地政府的關注。
剝棕刀、線車、領口箍、長短不一的針……這些曾被呂汝財丟棄,又被父親呂榮根重新收納在箱子里近20年的“老伙計”,得以重見天日。
“小時候學的手藝,一輩子也忘不了。”2007年起,龍游棕編傳承人、手工編織蓑衣傳人呂汝財被邀請常駐龍游民居苑,從事蓑衣編織和展覽。
今年8月,一批臺灣游客來衢州觀光,呂汝財受邀展示蓑衣編織,“他們很喜歡,買走了好幾件小蓑衣,說是當護身符。”呂汝財告訴記者,傳統蓑衣不常用,但“迷你”小蓑衣非常受歡迎,其肩寬和衣長分別為48厘米和55厘米,大小和重量大約只有成人蓑衣的三分之一左右。
“我自己沒出過國,可我的作品賣到了美國、日本……”呂汝財心里很滿足。
呂汝財在縫制蓑衣 資料圖片
眼下,他惟一的擔心,是手藝無人傳承。“來學的不少,可是學會的沒有一個,有個小護士堅持得最久,學了一個月。”呂汝財說,時代不同了,他不大理解現在年輕人的想法。“我們那時就想把手藝學好,現在的人一來就問我能不能賺錢。這個手藝活不是速成的,若想學手藝,我肯定毫無保留教,要不,等我們這一代人不在了,這門手藝就丟了。”呂汝財說。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許昌在譜寫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政協許昌市七屆二次會議隆重開幕胡五岳作重要講話劉保新作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魏琦作提案工作情況報告張建莊主持
科技創新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我市已有上百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近千家省級科技型企業
集中整治清理綠化帶內亂牽亂掛現象
安次區舉辦打擊傳銷宣傳活動
船山區將一切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
呂汝財:和蓑衣結緣一輩子
[出行]衡陽南岳機場“刷臉”系統上線
蓮都黃村鄉舉辦的干部擂臺賽 為啥嚴禁帶手機進場?
天長組織10萬臺農機迎戰“三夏”
濂溪區全面部署清明節期間森林防火工作
一飛沖天!國產戰機又有新突破
關于《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表>公告》的解讀
做好樂山旅游宣傳營銷,加快推進四川旅游首選地建設――市旅游體育委成功舉辦旅游營銷主題職工講壇
加強教育 力保安全——虎門鎮開展2018年汽修維保行業安全生產培訓工作
2018嘉興市少兒春節聯歡晚會啟動錄制
京藍沐禾:節水增糧 五谷滿倉
重慶市質監局持續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緊盯目標不放松 全面推進創衛工作
鄲城:李全林走村入戶調研脫貧攻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