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水利局局長 陳學軍
北海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全國首批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曾先后榮獲“全國10個空氣質量最好的城市”,“中國十大休閑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國家園林城市”等殊榮。然而北海市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182立方米,低于全國人均水平,遠低于廣西區人均水平,屬于缺水型城市。因此,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上級水利部門的指導下,做好北海節水型城市的各項工作,有效推進水資源節約保護,堅持節水優先,確保北海經濟社會和自然生態的協調發展與節水治水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強化節水管理機制 優化水資源配置
機制創新、制度建設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核心。根據國家節水型城市考核標準的要求,結合北海的實際,編制完成了《北海市城市節約用水規劃(2011-2025)》,出臺一系列法規性文件、規章和制度。一是相繼出臺并實施了《關于印發〈北海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的通知》、《北海市城市供水管理辦法的通知》、《關于加強建設項目節水設施“三同時”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法規(規范性)文件。二是制訂了《關于印發〈北海市節水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北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執行〈節水型生活用水(cj164-2002)〉淘汰非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通知》、北海市物價局印發了《關于印發〈北海市再生水價格管理辦法〉的通知》、北海市物價局和北海市住建局聯合轉發的〔2011〕116號等一系列規章。三是建立節水獎懲制度。根據《關于印發〈北海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的通知》(北政辦〔2011〕148號),政府批準印發了《北海市節約用水用水獎懲實施細則的通知》(北政辦〔2011〕302號)規定了北海市節約用水通過財政補助和減免有關事業性收費鼓勵和支持節水技術改造和回水利用。特別是從2015年以來,我市對全市單位節水示范項目給予了獎勵,對28家自治區級節水型企業(單位)、小區給予了表彰,對部分推廣節水器具的企業(單位)、小區給與了補助。四是加大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2015-2017年以來,市財政投入節水專項資金1774.22萬元,主要用于編制北海市城市節水專項規劃、節水器具的改造、城市雨水收集利用項目建設。同時,積極鼓勵企業、單位、小區自主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投入城市節水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兩年來,企業、單位、小區等社會資金投入雨水收集系統、污水回用系統項目共1.2億元。五是堅持以市場主導資源配置,在堅持基本用水量、基本價格不變的基礎上,適時適度提高階梯水價標準。對非居民用水單位超計劃、超定額用水,不折不扣實行累進加價,超出過多的給予限水警告直至采取重罰。根據旱情發展需要,制定和啟動應急水價、突發性水資源配置等措施,保障非常時期居民生活用水供應。
堅持穩定政府投入與社會資本參與并舉,著力完善水利工程體系,擴大水資源供給,優化水資源配置。一是進一步加快推進重點水利項目建設。要按照項目建設責任化的要求,加強水環境治理和保護力度,嚴格控制北海的地下水開采量,逐步推進和啟動牛尾嶺水庫、合浦水庫、洪潮江水庫聯合供水,確保在2018年底前實現地表水向市區供水, 其中,牛尾嶺水庫水質修復工程邀請了國內著名專家中國水利水電科學院王芳教授團隊進行策劃,按照山、水、林、田、湖的規劃理念,打造近自然景觀發展鄉村旅游,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從根本上做好節約用水,徹底搞好環境治理工作,以綜合治理的總體方案保證水庫的供水安全。二是加快北海市珠城河湖水系恢復連通工程。通過恢復與整治市區的馬欄河水系,連通城區湖海運河與鯉魚地水庫、馮家江等水體,達到增強市區河湖水系連通性和提高海市濱海國家濕地公園(馮家江流域)生態補水的保證率,短期內提升市區中心的鯉魚地水庫水質,解決主城區東部的排澇問題、改善市區龍潭村和禾塘村地下水水源地的地表補給條件、增加城區傍水范圍及傍水效應,改善主城區的水生態環境及大幅提升水景觀,營造市內人水和諧、綠水相繞的良好水環境、水景觀、水文明,進一步提升北海市優秀旅游城市的形象。三是切實加強農田水利節水工程建設。要按照“旱能灌、澇能排”的要求,以節水工程為方向,有序推進高標準防滲渠道建設,加強老舊河渠設施修復,逐步構建起田中有渠、田渠相間的生態水利網絡。要重視在河道或支溝建立水閘或攔水壩,提高蓄水保水、灌溉農田的能力。
以節水減排為導向 促進行業結構調整
要緊緊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考慮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倒逼經濟轉型、結構調整。一要扎實推進工業節水升級改造。對現有工業企業,要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節水技術,嚴格對照國家《高耗水工藝、技術和裝備淘汰目錄》,加快淘汰高耗水工藝、技術和裝備。對新上項目要嚴格環評,禁止發展高耗水、高污染和排放不能達標的項目,鼓勵發展低耗水高附加值項目。二要積極發展農業節水。要把節水灌溉作為農業發展的革命性措施來抓,認真研究、配套制定價格、稅收、金融等方面優惠政策,推廣噴微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擴大有效節水灌溉。堅持因水制宜,把發展農業節水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相結合,引導農戶以水定作物、以水定規模,在節水的同時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要積極發展節水產業。節水產業既促進節水,又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點。要緊緊抓住國家更加重視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機遇,積極培育和引進生活節水器具、農業灌溉節水產品、工業節水設備等制造企業,引導成立提供水平衡測試等節水中介服務機構,培養和扶持節水產品檢測、節水技術咨詢、節水產品認證等節水服務業,在促進節水的同時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加強節水文化建設 提升全民節水意識
要堅持依靠群眾、動員群眾,將傳統的節水宣傳上升到弘揚節水文化、傳承節水文明的高度,倡導培養全民節水意識。要注重發揮三個作用。一是要把弘揚節水文化作為北海市節約用水辦公室的重要職責,組織和協調各成員單位共同制定節水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融入各自工作和全市文化建設大局。健全節水信息公開制度,依法公開水資源形勢、節水規劃、重點單位用水等情況,以信息公開提升群眾節水文化自覺。組織和發動北海市的黨政機關在節水型社會建設中當好社會各界的表率和榜樣。二是要緊緊抓住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公益性定位,通過報刊、電視、網絡、微信等媒體,廣泛宣傳節水文化,宣傳水資源嚴峻形勢,宣傳節水的重大意義,破除部分群眾“一己之力,無關節水大局”的思想誤區,讓北海是我家、節水靠大家的文化理念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三是要把節水的重點放在群眾廣泛支持和參與上,深入開展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學校、節水型社區、節水型家庭等創評活動,積極組織節水文藝演出,打造特色鮮明的節水文化。要鼓勵支持成立城鄉用水協會,引導居民參與水量分配、水價改革、用水管理,以群眾的共同參與和推動我市節水型城市建設。
重視水資源保護 改善水生態環境
要在努力擴大水資源供給的同時,加強水資源涵養保護,增強可持續供給能力。一是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以建設海綿城市建設為契機,按照“滲、滯、蓄、凈、用、排”的建設模式,盡快編制出臺我市海綿城市技術指導規劃,結合城市開發、舊城改造及公共設施配套,降低城市硬覆蓋率,提升地面蓄水、滲水和涵養水源能力。二是大力推行中水回用。以推動企業應用中水回用為重點,針對中水回用投資較大的實際,建議通過鼓勵式水價、稅收優惠、政府補助等形式,調動企業建設中水回用項目、實施循環用水的積極性。污水處理確保達標排放,加強中水回用配套設施建設,新建住宅小區以及新建、改造道路要同時配套中水設施,預先安裝中水管網,中水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綠化、道路清潔、建筑施工及生態景觀用水優先使用中水。三是切實強化水生態保護。要深入開展用水執法檢查,持續排查、嚴格限制使用自備井,切實保護好、管理好水利設施。促進北海市珠城河湖水系生態功能恢復,高度重視農村生態保護,將其納入美麗鄉村建設重要內容,盡快啟動修復、綠化、保護工作,打造美麗鄉村建設新亮點。
北海市2013年成功跨入國家節水型城市行列之后, 2017年 6月國家節水型城市專家復查組對北海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建設和成果鞏固情況進行了復查并通過考核。今后,北海的節水工作必須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以北海市委、市政府生態立市的戰略決策為工作目標,全方位將北海節水工作落實到實處,并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爭取北海早日進入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另一方面,加快北海市珠城河湖水系恢復連通工程建設,推進北海的山體、水體、綠地、廢棄地生態修復,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保持北海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把北海的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全市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為把北海建設成為美麗宜居的生態城市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山竹”逼近管道會不會停氣?權威回應來了
金華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公開招聘引進人才擬聘人員公示
臨沂市紀委通報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
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專題講座舉行
安徽疾控:涉事百白破疫苗未流入我省 全部停用長生狂犬疫苗
建設節水型城市 改善珠城水生態
鐵路暑運方便游客出行高鐵旅客增長超九成
【項目進展情況】項目推介會吸引企業家
全國百家媒體聚焦“花樣漳州”
全市“大喇叭”架到農民心坎上
建始警方開展電瓶車充電安全專項檢查
湘潭人到永順旅游享特惠
顏值爆表!閱讀驛站還能這么玩 水鄉片首家城市閱讀驛站等你來打卡
2020年培育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
柳州近日有人販當街搶小孩?真相來了
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在廣元開幕 宜賓健兒已斬獲22枚金牌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關于調整本市永久基本農田耕地開墾費標準的通知
花園社區舉辦“健康膳食”的健康知識講座
大步公園將打造成寧波中心城區首個普法公園
假幣換真鈔,奶茶店店員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