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大年、貼春聯是中華民族的傳承至今的傳統習俗之一。每年的初一至初三,古猗園都會舉辦“猗園送福·春聯入萬家”活動,每天請3位書法家現場為游客書寫春聯。市民游客不僅可以自己“點”春聯內容,還可以“點”書法家。總之,以市民游客的歡喜和滿意為活動的最高目標。2018年的“猗園送福·春聯入萬家”活動在鴛鴦廳西的藕香榭隆重舉辦,現場共送出對聯200多幅,“福”字300多個,“招財進寶”字100多個,可見人氣之旺,當然最可貴的是人們在新的一年里祈求好彩頭的美好心愿。
為了滿足市民游客的這一心愿,古猗園在書法樣式和內容上都精心準備,可謂做足了功夫。
首先,在樣式上,市民游客不僅可以指定書寫體,還可以請書法家自己定奪,根據書寫內容,書法家們匠心獨運,靈活運用多種字體,行書、隸書、楷書、篆書等不一而足。其次,在內容上,市民游客不僅可以將自己準備好的對聯請現場書法家揮就;還可以擬定主題,請書法家即興創作。當然,書法家自己也牟足了勁,恨不得將一肚子祥瑞之辭都送給市民游客們。不僅有“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春臨大地花開早,福滿人間喜事多”等象征祥瑞的對聯,還有“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等飽含人生哲理的對聯,同時還有借園中景,書心中情的應景作品,如“梅花鐵為骨,綠竹虛作心”“鶴鳴松柏猗園旺,犬守門庭古猗安”?;顒蝇F場的人們熱切討論著對聯的祥瑞之意,嘮著“年”的故事,訴說著對“年”的記憶。“我每年的大年初一都來古猗園,已經有好幾年了,請一幅象征紅紅火火的門對兒回家,圖的就是新的一年討個吉利”,來自寶山區的一位市民游客喜不自已地說道。“今年的送春聯活動,年初二那天送出去的最多,每一幅對聯都代表著一份祝福,送出去的祝福越多,我們也越高興,通過對聯這樣一個媒介,仿佛我們與千千萬萬個家庭取得了一種聯結。在春節里,在年下,我們也成了“祥瑞”的傳播者,甚至化身。”現場書法家動情地說道。
三天的活動,現場仿佛紅色的海洋,一片紅火,人們沉浸在其中,喜笑顏開,將彌足珍貴卻又逐漸變淡的年味兒渲染得“濃的化不開”,這是一種情愫,一種對中華民族飽含認同與深情的民俗心理,這是我們共同的集體記憶。
重慶市直飛胡志明市航線4月2日開通
紹興市基督教“兩會”召開城區教堂工作會議
即墨區全面啟動第一次全國海洋經濟調查工作
群策群力謀發展 同心同德譜新篇
秦皇島開發區扎實有序推進“幸福開發區”工程建設
古猗園送春聯活動惹眾游客喜愛
宿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宿州市公共資源 交易目錄(2018年版)的通知
我市公布2017年十大維權案例
鞍山市青年以各種形式與團旗合影
游客自備垃圾袋民警“客串”導游
省督導組來梅:堅決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
長春252路公交車 提前做好入冬準備工作
呼蘭區非居民用天然氣結束“冬價”恢復原價
清理“絕戶網” 勸阻垂釣者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
今年承德市計劃改造棚戶區住房8010套
連云港“晶光杯”東海縣第三屆創新創業大賽啟動
沅陵開展保護生態進校園簽名活動
他們在努力清走“山竹”之創傷……
省一級達標校復查60所高中 廈門8所申報學校均過關
十堰持續整治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 舉報電話看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