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朱朝星 通訊員王水田報道 一批批黨員干部沉在一線,一個個重點項目鏖戰正酣,一處處秀美村莊綻放新姿,一張張笑臉寫滿幸福……一幅鄉村振興戰略圖,在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洧川鎮徐徐展開。近日,記者在蓬勃發展的洧川鎮采訪時,見到了一派干事創業的火熱景象。
“去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全鎮上下在危機中求進、在困難中奮起、在拼搏中突破,全鎮呈現出團結向上、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大好局面,公共財政收入突破億元大關。經縣委、縣政府多方考察論證,縣循環經濟科創園將在洧川入駐落地。洧川鎮在工業強市會議上被市委、市政府頒發特殊貢獻獎,全縣受表彰的10個項目中,洧川鎮占5個。在全縣工業強市表彰大會上,洧川鎮被表彰為全縣工業經濟發展‘六強’鄉鎮。”洧川鎮黨委書記姜盤石告訴記者。
工業強鎮。凝心聚力抓項目,全力以赴促發展。2017年,全鎮實現總產值1323677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10562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86348萬元,工業用電量4692萬千瓦時,投資500萬元以上的新上、技改企業9家,上繳稅金2.28億元,公共財政收入完成11627萬元,位居全市鄉鎮前列,永和金屬、新科鋅業納稅超過5000萬元,在全市工業強市工作會議上,被市委、市政府頒發特殊貢獻獎。
城建立鎮。統籌謀劃大提升,城鎮面貌綻新顏。2017年,該鎮先后完成了投資3000萬元建筑面積2萬平方米的南街仿古特色商業街建設項目;投資70萬元的東街、西街、北街牌坊建設;完成了開許路、大洧線、永劉線5段入城道路綠化工作;投資25萬元委托河南朝陽建設設計公司對洧川鎮總體規劃進行修訂,已報市級評審;投資25萬元對鎮域地形地貌遙感測繪航拍,為鎮區建設和生態水系修復提供了基礎數據,為城鄉一體化發展集聚了人氣。
富民興鎮。推進農業轉型,打好脫貧攻堅戰。2017年,該鎮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92家,科技示范戶15戶,從事農副產品加工等群眾4800余人;為群眾發放地力補貼687萬多元;在貧困戶中發展養殖戶58戶,發放到戶增收資金37.04萬元,為150戶貧困群眾辦理了企業助推脫貧合作協議,幫助38戶貧困戶利用到戶增收資金5000元入股公司;110名黨員干部等與貧困戶結對幫扶,洧川商會捐資15萬元為貧困戶購買慰問品,形成了政府、社會、個人三位一體的精準扶貧新格局。
文化名鎮。用人文景觀優勢,制歷史文化名片。該鎮按照“依法保護、積極利用、彰顯文明、強化傳承”的原則,使洧川厚重的歷史文化符號更加彰顯,讓歷史文化成為一張亮麗名片。2017年,該鎮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重建維修文化名跡,吸引省內外到此觀光游覽的人數超萬人次;著力發展文化產業6項,使農民增收2000余萬元;組織當地名老藝人參加各類文藝演出30余次,觀眾2萬余人次;成功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3項。
姜盤石表示,下一步要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集團化、集群化、高端化做大做強有色金屬產業,把有色金屬產業重新打造成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集群,全力打造中原地區循環經濟發展最大的可持續發展平臺,努力實現“經濟建設新突破,民生事業新繁榮,鎮村面貌新改善,發展環境新優化”的生態宜居、和諧美麗的“歷史文化名鎮”,讓經濟引領帶動名鎮發展,活力綻放。
謝寶祿深入北安市調研指導環保邊督邊改工作
廣州地鐵首個“悠悠生活館”開館
車位共享、智能管理、差別收費 我市新停車管理辦法即將出爐
隆回打造資江沿岸“最美縣城”
新田:創業擔保助貧困戶“貸”出致富路
讓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洧川鎮“火” 起來工業強鎮 城建立鎮 富民興鎮 文化名鎮
鐘祥整治房地產市場亂象
濰坊市旅游發展委員會2017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T1航站樓昨起恢復使用 黃花機場進入雙航站樓雙跑道運營時代
雞西市政府部門網站信息更新情況(6月25-6月29日)
打造核心引擎 引領精準脫貧
市城市行政執法局務實開展“黨員義工日”活動
當中秋的味道越來越濃
名山區法院正式啟用網絡公告送達系統
泰達新市民在天津新市民才藝大賽中大放異彩
今年濟南考駕照的比去年少近兩成!駕校供大于求了
【市水利局】市水利局赴定陶區考察學習農田水利工程管護先進模式
省委書記駱惠寧在我市調研并主持召開全省工業經濟運行座談會
高明對2018年防汛抗旱工作進行再部署
海口監測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