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第21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從1956年中央發出《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至今,推廣普通話已有六十余年的歷史了。這些年,南京是如何推廣普通話的?南京人又是如何學普通話的呢?
有一次,在一家商場里,我聽見兩個女售貨員眉飛色舞地談論王朔,長得很好看的那位激動地說:“我太喜歡王朔了,只要是他的東西,我就愛看。”十足的南京話中,為了表達對王朔的感情,硬把舌頭卷起來,帶著一種很怪的京腔。南京人說普通話,真是很為難的一件事。
這是南京作家葉兆言在《南京人》一書中,描述南京人說“南京普通話”(以下簡稱“南普”)的場景。但如今,南京市普通話測試站語言文字測試科科長劉紅云卻說:“與過去相比,現在的南京方言更接近普通話了。”南京是座開放的城市,外來人口的增加,讓語言更加包容,“于是,南京方言也在慢慢修正,一些不通用的南京詞匯便被屏蔽了。”
“語言不是孤立的,一些方言詞匯已經消失了。”在普通話測試站工作近20年的劉紅云深諳南京話的演變。
對普通人來說,語言重在使用和交流,“在學習普通話過程中,有些小問題不影響交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分辨出來的,南京人就不一定重視了。”劉紅云說:“鼻邊音n、l 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的問題一直存在。例如,你說藍京,大家也明白你的意思。”
劉紅云這樣解釋“南普”的地方普通話定位:“南普是一種中介語,它既含有方言成分,又含有普通話成分,但基本擺脫了方言而進入了普通話范疇。”
如今,每年有1.5萬到2萬的人到南京市普通話測試站參加普測(不包括設在高校內的普通話測試站),“2017年,有15570人在我們站參加普測,但截至7月1日,今年已有12930人參加普測。”劉紅云說,今年參加普測的人尤其多,但具體原因,她還未搞清楚。
南京人這樣“學普”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近20年來,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普通話普及率從2000年的53%提高到2015年的73%左右。
而南京在推普上更是成績顯著。紫金山新聞記者從南京市教育局語工處獲悉,根據江蘇省語委對南京普通話普及工作的驗收結果,南京城市普通話普及率達98.26%,農村普通話普及率達96.76%。
南京人學普通話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我們選取了部分有意思的案例。
有本書叫《南京人學習普通話手冊》
當年,師范類高校師生是推廣普通話的主力軍,他們學好了普通話,才會有更多的學生學會普通話。1956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組織各地師范學院和大學語文系的力量,在1956年和1957年完成全國每一個縣的方言的初步調查工作。”
1959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學習普通話的小冊子,南京師范學院方言調查組編撰了《南京人學習普通話手冊》《蘇州人學習普通話手冊》《句容人學習普通話手冊》……
語言學家殷煥先先生曾說:“為了推廣普通話,有許多具體工作需要我們去做,其中,方言調查工作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通過方言調查工作,可以總結出方言語音跟普通話語音二者之間的對應關系。學的人便可以利用這些規律系統地改掉本鄉口音,系統地學習普通話語音,而不必一個字音一個字音去硬學硬記。
上世紀80年代
南京人學普通話熱情高漲
從1980年開始,在江蘇省人民廣播電臺和教育部門的支持下,南京市工人文化宮開辦了普通話訓練班。這個普通話訓練班的課時也是因人制宜,短的約50課時,長的60課時。學員有來自基層的專兼職廣播員、中小學語文教師、幼兒園保育員、宣傳干部、講解員、話務員、營業員、服務員、待業青年以及愛好普通話的男女工人。
省電臺的播音員擔任教員。并由教師根據南京地區的語音特點,整理編一套比較適合本地人學習的普通話講義。我們翻閱當時的資料發現,工人文化館的普通話培訓班還匯編了南京人學普通話最需要掌握的,n、l聲母、平翹舌音聲母和前后鼻音韻母常用字表印發給學員。
城區離退休干部第三聯合黨支部“送學上門”
香洲全面排查整治消防安全隱患
懷遠縣工業用電量降幅持續收窄
省供銷社領導到長泰縣調研“三會”制度建設等工作
安陸市救助站開展“送清涼”活動
“南普”越來越近普通話 這些年南京人是如何學普通話的?
東興一家四口喝“海鮮湯”中毒 兩人不幸身亡
天全縣開展國家憲法日法治宣傳活動
第五屆“汪曾祺文學獎”頒出 如皋作家黃蓓佳《萬家親友團》獲獎
藝考要如何規劃與填報志愿?珠海這場講座全告訴你
湖口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走進湖口二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春運前三天航班量激增日均628架次 鄭州機場創紀錄
強化預算績效管理 推進部門預算改革
漢源縣委組織部專題傳達學習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精神
泰安一中創新班計劃招收600人
創新驅動引領未來
即墨區四舉措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
烏當區紅邊地塊棚戶區將拆遷 面積約11.56萬平方米
永興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曹玉春帶隊考察清水塘街道黨建工作
侯樹軍開展零點專項督導檢查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