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新聞網10月20日訊(記者 許藺辰)10月19日上午,2018威海科技創新暨成果轉化合作大會舉行,會上3位專家學者就未來科技與產業發展作了主題講座,為我市產業發展獻計獻策。
共建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 任露泉
仿生學是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的一門學科。仿生學通過了解生物的結構和功能原理,來研制新的機械和新技術,或解決機械技術的難題。其作為人類智庫角色,是人類智慧思維的新增長點。同時,仿生學在內涵方面的創新本質,也是工程技術與生物間的溝通橋梁,由此可見,仿生學在未來是不可替代的。
仿生學活力無限,在工業、農業、軍事等眾多領域都已產生明顯成效,就目前來看,仿生學已成為創新性最強、發展最快、應用最廣的新興交叉學科之一。實踐表明,仿生學是驅動創新的一大重要途徑,也是現階段的科技前沿領域。
但目前仿生學還處于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階段,威海一定要抓住機遇,提升創新理念,利用好海洋資源豐富這一優勢,開拓視野,多措并舉,開發和應用上中下游產業鏈條,促進產業一體化發展。目前,我們已與南海新區就共建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達成共識,將開展仿生技術與裝備的成果研發與產業化。
智能海洋機器人將被廣泛應用
■哈爾濱工程大學水下機器人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 秦洪德
未來,在海洋戰略主導下,智能海洋機器人的發展必將成為主流科技發展產業之一。海洋資源開發、水下搜救、海洋學調查、環境污染檢測等學科,在將來基本都會使用海洋機器人進行實地勘探與工作。
目前智能海洋機器人主要突破在于基于多行為的水下機器人協調控制技術、水下激光成像信息理解技術、水下多運動目標自助跟蹤技術等,這些技術已為我國海洋發展作出了貢獻,而未來海洋工作的發展,必將涉及到海底飛行節點的研制。
海底飛行節點是目前的海洋前沿技術,其主要方向是海底地震檢測、海洋環境污染檢測等,通過大規模節點分布,以高自主性、低成本、小型化的優點,實現海底飛行節點系統總體優化與集成。
形成威海本土科技創新源泉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四川省軍民融合研究院院長 唐永建
物聯網指的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萬物皆可“上網”,以“萬物互聯”為基礎,達到信息的收發與交互。而物聯網帶來的新資源系統,是一種基于數據資源的戰略性資源,具備了資產性、資本性、戰略性、可開發性特別是非有限性、環保性和累計增值性等一系列對生態環境完全無害的屬性。
物聯網對威海的交通、運輸、制造業等產業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物聯網將把產業模式由大批量訂單轉變為一種個性化需求模式,同時數字經濟也會把整個威海零散的有制造能力的企業集合起來,形成一個基于互聯網數據和物聯網的集中化生產與制造平臺。
威海是一個環境優美的城市,在未來的發展中,一定不能把這種美破壞掉,威海可以通過科技創新,集中一些具有原創性和無污染性的企業,形成本土科技創新源泉,使威海實現可持續發展。
湖口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走進湖口二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
春運前三天航班量激增日均628架次 鄭州機場創紀錄
強化預算績效管理 推進部門預算改革
漢源縣委組織部專題傳達學習市委四屆四次全會精神
泰安一中創新班計劃招收600人
創新驅動引領未來
即墨區四舉措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
烏當區紅邊地塊棚戶區將拆遷 面積約11.56萬平方米
永興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曹玉春帶隊考察清水塘街道黨建工作
侯樹軍開展零點專項督導檢查行動
老人“尋仙”滑落山崖 消防官兵抬擔架助他脫險
13名淄博籍選手出征亞運
2018年我區規劃實施10大類、57項為民實事
我市獲1641萬元扶貧資金
農村垃圾處理新探索:從“懶得動手”到“自覺行為”
建陽區農機站開展國慶節前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
石家莊多個街道、社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我是舞者”專場演出在鳳城公園舉行
第六屆天津融媒體粉絲節揭幕 媒體精彩互動市民樂享盛宴
北岸城投集團公司掛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