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建議
近年來,我市在發展現代農業、培養新型農民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特別是在農民隊伍建設方面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農民隊伍整體素質偏低。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到二、三產業,造成農業從業人員不斷減少,農村留守勞動力素質偏低。在年齡層次上,超過55歲的中老年較多,年輕人少,承包戶年齡結構偏于老化;在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多,高學歷的少。現代農業發展面臨農戶兼業化、勞動者素質低、年齡偏大和現代農業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限制。二是新型職業農民尚未形成規模。近年來,雖然我市也開展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但是還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存在重任務、輕實效的現象,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模式有待進一步完善。特別是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和勞動力向城市加快轉移,農村空心化、農業副業化、農民老齡化問題會不斷加重,“誰來種地”的問題在我市日益凸現。
為此建議:一是構建培育投入機制和體系。要建立保障有力的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把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大資金投入,整合“打捆”各部門各類培訓資金,實行專項審批,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提升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增加對教育培訓機構基礎硬件、師資能力建設的投入,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多、更充裕的學習機會。二是選好培育對象。把農業生產企業帶頭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大學生村官、種植養殖大戶等作為職業農民重點培育對象,進行培訓引導,起到示范帶動作用,逐步建立起一支穩定的職業農民隊伍。三是創新培訓模式。探索推行“政府+學校+企業+農戶”的產業聯動培訓等教育培訓模式,采用因地制宜、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堅持短期培育和長期教學相結合,遴選出一批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擔任培訓教師,切實推進培訓教師下鄉、教育資源進村、人才培養入戶,全方位、多層次地進行農民教育培訓和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四是出臺培育扶持政策。認真落實上級關于新型農民培育的各項政策和財政補助資金,同時研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新型職業農民就業,支持職業農民舉辦家庭農場或牽頭組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在土地流轉、技術支持、項目立項、工資社保等方面給予扶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職業農民信用機制,對不同層次的職業農民給予相應的政策和不同的授信額度,大力扶持新型職業農民創業。(景縣縣委辦公室)
濰坊市政協黨組召開務虛會
年內完成升級改造 海口33家市場逐步建設“智慧農貿市場”
保定市女子職業中專學校購買教育服務項目競爭性談判公告
5人當選1月份亳州好人
產業項目建設年|晟瑞電子:生產與創新成就企業標桿
景縣縣委辦公室:關于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建議
石門縣“一點三責”筑牢防汛“安全網”
李滄嬰幼兒家長公益講座3月28日首講開課
永州市政協千里求賢籌建“高端智庫”
河口區召開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生態環保專題輔導報告會
玉帶溪、蟠龍沖黑臭水體開工整治
國家能評監督檢查組一行來資興市檢查
廣連高速全面動工建設!預計2021年底前建成通車
送政策 送崗位 送服務
46名雙清城管人無償獻血14000毫升
重慶市慈善總會成立500萬元“孝順寶惠民基金” 單項救助最高達5000元
美聯儲警告貿易爭端升級將威脅美國經濟
福州新春旅游月成果豐碩
黃新初:讓“綠色”這塊“金字招牌”更加閃亮奪目
1-8月我市經濟運行基本面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