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是5月的最后一個星期日,“聚善有福大愛龍華”聚善日義賣活動在龍華區57個社區如期舉行。在各個社區,居民將準備好的衣服、玩具、花卉等物品進行義賣,為慈善事業募集善款;有的社區還組織了公益表演、游戲互動、義工服務等,現場氣氛熱烈。在龍華區,“聚善日”活動,儼然成了全區的公益節日。
“孩子已經是第二次參加活動,公益從身邊做起,這是對孩子最好的愛的教育。”在民治北站社區,居民李女士對活動豎起大拇指。有的社區,幾位阿姨把親手做的美食帶到現場,所得的款項,進行公益捐贈。
人群之中,有幾個忙碌的身影分外惹眼,他們大多頭發花白,仍然滿懷熱情活躍在志愿活動的隊伍中,他們是來自龍華區弘愛暖心服務隊的老兵志愿者。
龍華區弘愛暖心服務隊大部分由退伍多年的老兵組成,年輕時他們保家衛國,如今年紀大了,他們又組織起來,投身公益事業,繼續奉獻社會。
此次聚善日活動,30名志愿者奔赴15個社區,參與慈善義賣活動,他們和年輕人一起為慈善事業募集善款,宣傳慈善事業,為慈善聚力。
“作為一名退伍老兵,我們還是要盡可能的承擔一些責任,要為社會公益事業做點貢獻。”65歲的老兵楊國亮在閑暇時間會參加志愿活動,而以老兵的身份做義工,讓他又多了一分榮耀。義賣活動結束后,老兵們還跟隨社區工作人員深入困難群眾家中探訪,了解他們的困難,為他們提供幫扶。
“我們力所能及的做一點小事,可以感染和帶動一群人,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樣我們的付出才有意義”64歲的老兵志愿者吳燦潮表示,老兵志愿服務隊還要發揚部隊光榮傳統,熱心社會公益、真誠服務群眾,為美麗龍華建設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說起聚善日的背景和初衷,龍華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現代慈善事業的發展,公益慈善已經逐步融入并成為社會治理和社會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捐贈主體也在悄然地發生改變:單純依靠部分愛心企業及個人進行物資捐贈的時代已經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公眾持續性的小額捐贈。如何做到現代慈善提倡人人參與、隨手慈善,這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龍華區民政局經過醞釀并參考了相關成功慈善項目經驗,與龍華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文明辦)聯合發起了“聚善有福大愛龍華”項目。
該項目聯合全區社會組織、社區工作站及黨群服務中心,將每個月最后一個周日作為“龍華聚善日”,開展公益集市等多元化社區活動,鼓勵社區居民持續定期將小額生活物資捐贈到社區的聚善家園服務點,所有捐贈回收的物資進行整理之后,由義工送到困難家庭或對口扶貧地區的困難群眾手中。通過聚善家園·聚善日活動營造社區公益慈善文化,共同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聚善家園項目于2017年12月30日正式啟動,每月定期舉辦。3月25日,該活動擴展至57家社區,實現了全區聯動。
經過近半年的探索和實踐,龍華聚善日活動已初顯成效:黨群關系互動頻次增加,目前該活動已列入社區黨群服務工作的項目指標。今年一季度,全區57家社區黨群中心已經開展了72場次活動,增加社區中的黨群互動關系。公共文明建設力度加大,據統計,目前千余愛心家庭參與其中,為好家風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氛圍;社會多方參與態勢呈現,項目以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文明辦)、區民政局作為主辦單位,各街道辦提供后勤保障支持,由龍華區慈善會聯合區內外近百家愛心企業(商家)、57家社區黨群服務中心、75家社會組織聯合行動,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參與格局;社會公益互助成效初現,在項目開展以來,龍華眾籌平臺活動上千人次參與資金捐贈,回收大批量舊衣、玩具書籍,超過419人次公益獻血;社會影響力逐漸增大,項目以公益集市為主,結合公益健行、公益表演、游戲互動、親子教育、公益義診等多元化方式,每次活動都吸引大批市民參加……
聚善家園項目點燃了居民互幫互助、參與社區自治的熱情,助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在龍華,愛,正在匯聚;愛,正在傳遞。
(記者 王敏 通訊員 鐘燕)
東營行政學院第61期公務員培訓班到市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廉政警示教育
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教授來亳考察
澄潭江鎮提前實現財稅“雙過半”
促進“六穩”政策措施發揮實效
渭城區委組織部“學講考”打造一流干部隊伍
點滴愛心聚成海洋!每月一次“聚善日”成龍華公益節日
開展信訪工作“法治建設年”活動
婁星區移民局強化學習教育深化干部隊伍作風建設
2018清遠旅游推介會在聚龍灣成功舉行
防城港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議程
蘇仙區領導調研獅子口村精準扶貧工作
東升信用社存款業務實現首季“開門紅”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著眼新方位彰顯新作為
臺州市科學技術局2017年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報告
保定職業技術學院農林系、牧醫系、機電系、計算機系實訓室等設備采購(E包二次)招標公告
省運會青少年類射擊比賽在宜閉幕 決出39個冠軍 打破19項省紀錄
“孩子的樂觀鼓勵著我們堅強地生活”——記者對話“漸凍癥”小伙劉紅立母親劉思萍
草科鄉舉辦“精彩草科 歡度重陽”—2018年最美草科人頒獎儀式暨鄉土文藝聯歡會
“核”你相約——海鹽實驗幼兒園孩子與“核電科技”的親密接觸
創新學教模式打造互動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