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新聞網訊:6月9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天津師范大學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舉辦主題為“雕刻時光 傳拓印記──感受偉大的雕版印刷和金石傳拓術”的特別活動,前來參觀的市民觀摩雕版印刷精品,體驗金石傳拓和木版水印技藝,現場展示古籍修復技法更是令參觀者嘆為觀止。
書籍是流轉在時間里的智慧結晶,日久年深,書籍也會因水浸火燒、蟲蛀鼠咬、老化焦脆、霉爛黏結等“痼疾纏身”,需要“醫治”。前不久,我市首家古籍保護研究院在天津師范大學成立。該研究院是我國北方第一家、全國第二個古籍保護研究院,將與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合作,旨在專注古籍(1912年以前的書籍)編目整理、古籍保護修復及利用傳播等理論實踐研究,保護和整理中華古籍資源,并將從2018年開始招收首屆古籍保護研究院學術碩士研究生和專業碩士研究生,著力培養國家急需的古籍保護高端人才,組建跨學科交叉融合團隊,建立古籍修復實踐實驗室,打造中國北方古籍保護教學和科研重鎮。近日,記者走進該研究院,近距離感受這里的“古籍醫生”如何運用傳統技藝“醫治”古籍。
書醫
一個月
只修復一冊書
在天津師范大學圖書館特藏部主攻西文修復的教師彭瑩眼中,古籍修復師就是“書醫”,只不過臨床醫生面對患者,而修復師面對古籍。
彭瑩告訴記者,提及古籍,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古舊的東方中文線裝書,其實,遠在西方國家,書籍也經歷了紙莎草紙、羊皮紙最后到現代的機械紙這一逐步發展的過程。相對于中文古籍修復多為書頁的補洞與縫線裝幀不同,西文修復更注重裝幀結構還原,而且相對于中文古籍的數種裝幀方式,西文古籍縫線與裝幀方式復雜多樣,多達上百種。
去年夏天,彭瑩接到任務,與國內頂尖的各地西文修復高手,到被稱為國內西文修復圣殿的廣州中山大學修復一本其館藏的、由哈佛大學所贈的原喜樂思藏書。這是一部拉丁文的文獻。在實際的修復過程中,修復師們首先要對書籍進行破損的評級判定,再制定修復方案。被修復的古籍根據破損程度按五種情況定級,五級是最輕的破損,一級則最嚴重。在所有正式的材料都準備好后,需要經歷搗糨糊、補洞、溜書口等基本工作,將所有破損、缺失的部分修補好之后,再進行裁齊、裝封面、訂線。若是其中有一個環節出現問題,不僅意味著前功盡棄,重新修復還會對書籍造成二次損傷。
彭瑩參與“搶救”的就是一本達到二級破損的書籍。在這樣嚴重的破損情況下,彭瑩他們的每一步修復都需要格外小心:首先要一點一點地揭開粘連的書頁,動作稍微用力書頁就會破掉。第二步是將殘缺的部分想辦法拼回書頁。由于紙一沾到水立馬就會變形伸縮,所以在修補破洞時刷糨糊也只能一點一點地刷,不然筆力稍重會把紙戳破,或者把內容推得錯位。薄薄一頁紙的修復,對于彭瑩來說,便是接近一個小時的努力。
“修復過程中,遇到了許多不曾預料到的困難。”彭瑩舉例說,需要修補的這冊喜樂思藏書環襯(設置在封面即書殼與書芯之間的襯紙)結構復雜,書葉和環襯焦脆酸化嚴重,西文古籍由于使用線將書帖一一縫制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流逝,縫書線會老化、書帖也會松散,這部西文古籍前幾頁書葉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損,要在不影響內容的情況下先對雙面印刷書葉進行修補再縫制。修補破損書葉時,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要在最不會影響到原頁面的文字、圖畫并且最能夠與原頁面合為一體的頁面上進行。修補時所用的薄綿紙的邊緣不能用剪刀或者小刀直接剪下來,而是要用手或鑷子一點點撕,要在邊緣留下長長的纖維,這樣補出來的效果會比較自然。將所有書帖拆解并一一修補后,清理書脊時,他們還發現前人修補此書用過鐵釘裝訂,這就需要將所有這些銹跡斑斑、如同訂書釘大小的鐵釘一一拆下,并考據出最初此書應是用麻繩縫制,還要選擇與當初一致的縫線還原……縫好以后起脊、圓背、裝訂。就這樣,彭瑩等5人一組,一個月內每天工作8至10小時,分工合作,最終完成修復,這部西文古籍為253×170×38毫米大小,多達390頁。
古籍的修復是一個慢工出細活、要求盡善盡美的過程,長時間的修復過程在很多時候是枯燥的,其辛苦只有個中人知道,專注修書也是工匠精神的一種體現。
天津師范大學古籍修復與出版方向2017級碩士研究生彭二珂對此感觸很深,她說,古籍修復不是一項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我們沉下心來花費大量心思去琢磨。可能有的時候一天工夫還補不了一張書葉的蟲洞,而且補蟲洞只是古籍修復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像去霉、除蟲、揭書葉等都是需要很大耐心才能完成的工作,更何況要修一本書甚至一套書。
“古籍修復要求這種追求極致的責任感,不能出現絲毫的差錯。”彭二珂說,由于修復中古籍一旦損壞就難以補救,一個不標準的動作而導致一頁紙或一個字的缺失都是很嚴重的事故,可能會造成一段歷史的模糊或一種文化的斷層。所以在制作線裝書及函套的過程中,老師特別強調手法一定要輕柔,輕拿輕放,就算是新做的線裝書也要心存敬畏,只有在平時隨時保持這樣一種心態,真正修古籍時才會減少一些不必要或不可逆的操作損壞。
匠心
半學期
打出合格糨糊
“噗噗噗……”剛踏入天津師范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便聽到一陣陣有節奏感的響聲,“秀秀,你這個搟面杖得保持一直穩定均勻地不斷攪拌……還有,這個水流得保持這樣,你看,對對對,就這樣,保持……”原來,天津師范大學2017級古籍修復與出版方向碩士研究生馬秀秀,在老師帶領下,正在將白白的澄粉打成糨糊。記者在現場看到,寂靜的古籍修復室如同“挽救破損古籍的醫院”,擺滿了書刊掃描儀、低壓真空紙本織物清潔站等各種現代化修復設備,錘子、木尺、糨糊、針錐……修復古籍所需的一具一物一應俱全,各種質地不一的白色、淺黃的紙鋪在桌上,多名大學生志愿者和古籍保護方向研究生在工作臺前埋頭進行噴水、補洞、壓書、釘皮等修復工序,幫“病入膏肓”的古籍重獲新生。
“我學習古籍修復的第一課,就是學習如何打糨糊,糨糊就像是古籍的‘血液’。”馬秀秀告訴記者,對于學習古籍修復和書畫裝裱的同學而言,打糨糊是一項基本功。由于化學試劑會破壞古籍,修復過程中使用的糨糊都以澄粉為原料手工制作而成,這樣糨糊的酸度對書畫及古籍的傷害程度最小。
傳統的制作糨糊的方法,是需要自己和面、洗面,然后將洗好的面漿進行發酵,大概需要15天左右,然后采用沖制法、熬制法或蒸煮法進行加工處理。制作好的糨糊,還要視使用情況,進行常溫或低溫保存。“制作糨糊看似簡單,但它需要熟練的手法、適宜的溫度、比例恰當的水分,對于溫度和濃度的精準把握全在經驗。”馬秀秀說,糨糊的稀稠難以用文字記錄標準,有時就在一兩滴水的差距,這個靠的是熟能生巧。她反復練習了半個多學期,才能打出一盆能用的糨糊。
天津師范大學從2015年開始招收古籍修復與出版方向專業碩士,馬秀秀便是其中的一人。她與很多同學一樣,在修復古籍方面一切“從零開始”。如今,她對古籍的學習近一年,已成長為天津師范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一名“新晉修復員”,與越來越多的學子、志愿者心甘情愿坐上了古籍修復的“冷板凳“,用匠心保護傳統文化。
堅守
7名古籍保護人
守護15萬冊古書
“比起海量古籍來說,國內高學歷、高素質的古籍保護專業人才非常緊缺。”據天津師范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耿華介紹,以天津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擁有古籍1萬余種、近15萬冊,其中善本古籍1300種、1萬余冊。與此相對應的是,在編保護人員7人,從數量上來說,現在需要修復的古籍數量與從事古籍修復的人才數量落差很大,古籍保護、修復、整理人才匱乏狀態亟待解決。
造成古籍保護高端人才奇缺的原因可以列舉多種。“很多圖書館可能都沒有古籍部,也沒有可以編目古籍的人員。如果有,也不一定合格。很多館的古籍部甚至就只有一個人,又要看攤,又要整理,根本顧不過來。待遇也低,留不住高級人才?;蛘邚氖鹿偶Wo的人才有嫻熟的技能,但學歷偏低,在社會的認可度上受到影響。更何況,有時修復一部古籍就要花費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古籍修復技術人員需耐得住持久的寂寞。”姚伯岳告訴記者,他1986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學系,留系任教后研究方向一直是圖書館古籍整理,至今從事古籍編目工作已有數十年,但1999年姚伯岳調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古籍部后,北大圖書館系再沒有開設圖書館古籍整理方面的課程。在北大講授古籍編目課,姚伯岳是最后一人。古籍保護、整理、修復人才“斷檔”問題日趨嚴重。“古籍編目專業人才,目前全國僅百人左右,且良莠不齊,堪稱拔尖者不到10人。我今年55歲了,再不抓緊把這門學問傳承下去,恐怕要斷代了。”姚伯岳認為古籍保護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意義重大,古籍編目、保藏、修復人才培養是一個專業性、實踐性都很強的工作,古籍保護人才培養很重要。“中華文化就像一個參天大樹,古籍就是它的根,平時看不見,但是樹上的繁枝茂葉都是因為有這個根的滋養。我們古籍保護人員,就是護根使者。”姚伯岳說。
高教
古籍醫生
亟待后生
據耿華介紹,為了盡快擺脫古籍修復人才匱乏的窘境,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目前,國內已陸續建立了12家古籍修復基地,培養高素質的年青一代“古籍醫生”。
除了一批職業學校適應社會需要為各地圖書館定向培養古籍修復師外,近年來一些高等院校也開設了相應專業,致力于古籍保護專門人才的培養。天津師范大學在2014年成為國家古籍保護人才培養基地;2015年,該校與國家圖書館、天津市古籍保護中心、天津古籍出版社等單位合作,建立了“古籍修復與出版”專業碩士點,首批招收了6名研究生。據了解,這6人在校期間就受到了用人單位的密切關注,未畢業都被提前搶光。
2018年5月9日,天津師范大學成立北方首家古籍保護研究院,并招收了古籍鑒定與編目、古籍保藏與修復、古籍再生與傳播3個方向的8名碩士研究生(1個學術型、7個專業型),將在未來3年內培養掌握古籍修復與出版知識和技能,能夠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古籍修復與出版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具有較高職業素養,勝任古籍修復與出版行業的實際工作,適應古籍修復與出版以及文化建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
之所以選擇研究生層次招生,姚伯岳表示,一名合格的古籍保護高端人才,要積累大量綜合知識,除了編目法等基本功,還需達到“每一個藏章都能認得,看紙知明清(大致年代)、開卷知康雍乾(具體朝代),不但能看懂繁體字(甚至篆體字等)、文言文,還要知其具體版本、作者(有姓、名、號)”等水平的“全才”。又如,拿到一部需修補的破損古籍后,要盡快出具修復方案──包括破損程度、應用何種紙補洞或加襯、硬背(裝裱)、溜口等,如果遇到紙色不一樣,還得染紙……這些沒有一定的訓練,是做不出來的。必須經過若干年的持續努力,一個古籍工作者才能越來越專業,成為該領域的骨干乃至領軍人物。
作為國家古籍保護協會理事單位,天津師范大學由石祥負責招募并組織古籍保護志愿者團隊赴河北、廣東、上海等地,克服酷暑高溫、工作環境艱苦等種種困難,開展古籍鑒定、編目志愿服務,取得了良好聲譽。在該校圖書館特藏部老師們的帶領下,靠著這樣一支志愿者隊伍,利用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館藏12萬冊古籍線裝書的普查工作。如今,越來越多的青年學子加入到這個行業中來,天津師范大學古籍保護學生志愿者已達200人,成為積極投身古籍保護事業的“生力軍”。
姚伯岳說,下一步,該研究院準備成立民間古籍收藏研習基地,通過舉辦私人藏書家培訓、展覽、專題講座等活動,提升市民素質,讓中國人尤其青年學生更多了解、認識、熱愛古籍,發現古籍要注意妥善保存,積極參與保護工作。
保護
集眾家之長
跨學科研究
“你知道喜歡吃書的蟲子有幾十種之多嗎?有些書庫既沒有風吹雨淋,各項保存條件也頗為良好,卻生蟲子和霉菌,從何而來?”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古典文獻專業教師石祥告訴記者,產生蟲子,是因為書柜長了蟲子愛吃的霉菌;書柜長霉菌,是因為庫房濕度過高。古籍保存很嚴格,除了防火、防污染,應將其置于恒溫恒濕的環境中。溫度要保持在16℃至22℃之間、相對濕度在45%至60%之間,才能最大限度延長古籍的壽命。有些圖書館、博物館還利用低氧氣調技術來保護文物古籍、圖書檔案,庫內氧含量長期控制在10%至15%范圍內,防止蟲霉侵蝕及火災發生并對圖書進行全方位保護。
這些科普知識,也從側面展現了古籍保護是一門跨學科、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綜合性研究學科。
“現在人們對古籍保護的認識有些狹隘,以為主要是修復破損書籍并將之良好保存起來。實際上,古籍保護工作涵蓋范圍很大,大體上分為三個區塊。”國內古籍版本鑒定和古籍編目領域頂尖專家、天津師范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姚伯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是出版社出版古籍時,進行???、標點、注釋等。這是因為古籍往往為豎排版、無標點、繁體字,因此在出版時要選擇版本,進行??保瑯俗它c,對古書進行注釋,或是將古籍影印,按現在方式裝訂為平裝或精裝本。二是進行古典文獻學的學術研究,即綜合運用版本、???、目錄、注釋、考證、辨偽、輯佚、編纂、檢索等方面的理論與方法,科學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國古代文獻,進而探討古代文獻的產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規律,并總結對古代文獻進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規律與方法。“文獻”包括記錄有知識的一切載體,即寫有文字符號的甲骨、青銅器、簡牘、紙張等各種材料及書畫、拓片、標語、橫幅都可以說是文獻。三是對古籍進行保護,包括采訪、搜集、編目、分類、典藏,不僅對保藏環境、設備有較高要求,也涉及越來越多的學科和技術,諸如圖書館學(因古籍尤其紙質古籍在圖書館或博物館中分布較多),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科學等自然科學(因對損壞古籍的修復涉及對紙張的分析及檢測、用水的酸堿性與雜質含量、裝幀藝術等),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因涉及古籍檢索、影印、文本解讀、數字化出版等),已大大超出大眾認為的人文學科范疇。
“除此之外,天津師范大學古籍保護研究院還擁有眾多高科技的檢測儀器。”該校圖書館特藏部主任付莉介紹說,該校大力支持古籍保護工作,2017年投入資金700余萬元,購置了高清攝像修復儀、書籍自動除塵機、脫酸系統、低壓真空紙本織物清潔站、超低溫冰箱、紙張顯微系統等,大大提高了古籍修復工作的水平;古籍修復實驗室配備有鋼木試驗臺、有害試劑存放柜、便攜式毒害氣體快速檢測箱、紙漿補書機、除塵通風柜、古籍文獻清潔站、紙張纖維測量儀顯微鏡、色差儀、紙張韌度儀、白度儀等設備,為教學實驗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古籍資源數字化區配備有非接觸式古籍書刊高清掃描儀、無邊掃描儀、高拍儀、移動工作站等設備,能夠滿足日常古籍再生性保護的需求。
“特別是配紙,之前我們給待修復的古籍配紙全憑肉眼,現在有了這些儀器,我可以從紙庫中挑選多種紙張進行纖維形態的測試、用色差儀判斷顏色等復雜檢測,選擇出與原書纖維形態和顏色最為接近的紙張。有了高清修復儀,我們可以在修復過程中從大屏幕清楚看到書籍正面形態(因為修復工作要從背面進行),這對我們的修復和教學工作都有莫大幫助。”付莉說,隨著現代化科技的發展,把傳統的古籍修復技術與現代化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大大提高了古籍修復的效率。(津云新聞編輯侯靜)
我市舉行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
市委書記肖毅發話了,尋夢牡丹亭要這樣演!附現場圖片
重磅!4月1日起,東風有限換總裁了
電動滑板車上路行駛太危險
省政府第二督查組來黃督查
孤獨的“古籍醫生”:一個月只修復一冊書
望奎鎮農民溫室大棚生產忙
唐河縣城郊鄉朱莊小學讓世界充滿愛感恩教育演講會
須防6-8級偏北風!湖北今日雨停風大氣溫有點低
淮北一周糧油行情(2月7日至2月13日)
網購勞力士手表被騙10萬元 警方通過調查資金流向和快遞公司監控找到嫌疑人
因鄰居家的狗常吠 男子刀捅鄰居一家造成三死一傷
碑林區第三批1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
丹江口開通“慈善醫療眾籌”平臺
嘉興這個鎮15個村(社區)都有了自己的“八大優勢、八大措施”!
檢察公益訴訟助推唐山高質量發展
2018年春季學生資助情況
明水育齡期婦女產前享受5次免費檢查
青島市2018年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分數線公告(第七次)
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三份旗艦報告 亞洲經濟體經濟整體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