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緣起
曲女士的糾結:要不要給老師送禮
在單位里從不會討好領導的曲女士,最近幾天一直在絞盡腦汁地琢磨一件事——是否給兒子的老師送禮。
7歲的兒子今年上小學,前幾天,曲女士送孩子入學的時候,發現孩子被安排在了最后一排,而且是單獨一個人坐。瘦瘦的兒子孤零零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場景時刻在她腦中浮現。“兒子本來就內向,眼睛又有些散光,自己一個人坐最后一排一定害怕得不行!”她鼓起勇氣請老師給孩子換個靠前的位子,可老師指著全班學生排成的隊伍說,“你看,這孩子確實個子最高啊,而且我們現在是臨時座次,過兩天還需要調整。”
潔凈的校園,神圣的課堂,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合力呵護。(資料圖片)
老師說的在理,曲女士無話可說。辦公室里一些“過來人”紛紛為她支招:給老師表示表示。可曲女士有些猶豫,送禮這件事,真的好嗎?
晚上回到家,曲女士和愛人一合計,愛人覺得這禮必須得送,“別讓老師覺得咱不懂事!”可“送什么、怎么送”成了擺在夫妻二人面前的難題。她申請加入了幾個小學生家長微信群,隱藏了實名后提問:“給小學老師送禮,該送什么好?”
沒多久,這個話題引起了群里的熱烈討論,一位昵稱“竹林風”的網友給出了一個這樣的答案:“500元起步,1000元行價,2000元就比較厚實了,而且要送的話,一年至少兩次。”而且,很快就有家長附和,“這個價不算高,要送就要一步到位,少了還不如不送。”
另外,還有網友好心提醒曲女士,也可以留心觀察老師平日里背的包、用的化妝品等,從細節判斷老師的品牌喜好和消費水平,送等價禮物也可以。
采訪中,曲女士坦言自己并不想送禮,可確實有所顧慮,“只要開上了頭,就得年年送,再說了,現在還不清楚孩子老師的脾性,萬一人家不吃這一套,反倒給人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再連累到孩子就得不償失了。”
行業規矩
教師職業自有規范,家長何必自尋煩惱?
心意送與不送究竟有沒有差別?一位家長坦言,孩子上一年級時,為了讓老師多照顧,她的確想方設法給班主任語文老師送了禮物,“送購物卡被退了回來,送了小首飾人家也沒收,最后我打聽到她剛剛要了二寶,就給辦了張嬰兒洗浴卡直接快遞到了她辦公室。”
一段時間后,這位家長有意無意地問孩子,“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哪個對你更好一些?”可孩子卻說,“都挺好的,沒覺得有什么差別。”再后來,孩子還因為數學成績優秀當上了班里的數學課代表,這位家長就更無語了,“我可從來沒給數學老師表示過。”
也有一些家長認為,這種討好老師的歪風必須堅決抵制,“送禮的錢,還不如多給孩子報幾個輔導班呢,不需要求人,成績也不會差。”
事實上,“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早已是被列入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文件中嚴令禁止的內容。
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送禮也被明文禁止。比如“參加由學生及家長安排的可能影響考試考核評價的宴請,或是參加由學生或家長付費旅游健身休閑等娛樂活動”“嚴禁通過向學生推銷圖書報刊生活用品社會保險等商業服務獲取回扣”“嚴禁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利益的其他行為”。
一道道緊箍,已經為各種違規行為劃出紅線。市教育局幾乎每年都會在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等節點下發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通知,持續凈化節日風氣,杜絕“節日腐敗”,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大力弘揚高尚的師德師風,自覺抵制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的不正之風。
老師有話說
更在意學生的進步,更看重家長的信任
“家長愛子心切的心情我能理解,但真的不愿意收禮。”采訪中,一位班主任老師告訴記者,表面上似乎家長主動示好與老師更親近,而實際上卻讓彼此的關系更加微妙,甚至更加緊張,“如果老師收了禮物,影響的是在家長和學生心中的師道尊嚴,彼此之間從此失去了信任”。
確實有一些家長,一方面呼吁給所有孩子公平的學習和成長環境,另一方面又期待通過金錢或人情交易對自己的孩子有所“偏愛”。而采訪中,幾乎所有的老師都表示,并不會因為家長送不送禮,就格外優待某個學生。而個別家長費時費心又費錢給老師送了禮,最后卻沒有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回報,可能會心有怨氣,讓老師、家長和學生之間產生隔閡,反而導致負面效果。
而實際上,即使有個別老師想因此對某個學生格外“偏袒”,也并非易事。采訪中一些校長也表示,為了杜絕各種不公平的現象出現,如今各個學校無論從選拔班干部,還是評選三好生,都需要將學生的綜合情況全部公示并接受家長監督,“要想光靠送禮獲得好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他們建議家長和老師都能換位思考、相互理解、高效溝通,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讓校園回歸一片凈土。比起送禮,老師期待的是孩子的進步和來自家長的一份信任。
◎記者手記
送禮,送不出孩子的前途
家長給教師送禮,無非是希望老師給予孩子差異性、優先性地“重點關注”和“特殊關懷”,擔心不給老師送禮會給孩子帶來不公平待遇和不利影響。家長送禮為難,不少老師要不要收禮也左右為難,不收吧,覺得傷了家長的“臉面”,讓人覺得“不近人情”;收了吧,又覺得“吃人嘴短,拿人手軟”,不利于教育教學的客觀中立。其實這些都緣于某些如今重物質激勵,輕權益保護,少人文關懷的社會風氣。
低年級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如何讓他們成為一幅美好的畫卷,關鍵在于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和教育。在教師節送禮的問題上,說到底是家長焦慮情緒的投射。
實際上,那些優秀的孩子,之所以優秀,也并非父母送禮送出來的。每一個都是家長、學生和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實際上,學習能力比學習本身更重要,學習需要內生動力,通過主動學習,不斷提升學習的興趣,形成開闊的眼界和探索的興趣,最終讓自己變得更為優秀。絕對不可能因為家長給老師送禮了,孩子就會學習得更好。
給老師送禮,送不出孩子的前途。對孩子的教育,家長別盲目跟風,把握住立場。學校的事,應該盡量相信老師。家長更應該把精力用在家庭教育上,發揮示范作用。讓孩子看到父母身上的正能量和閃光點,如此才能激發孩子不斷正向成長。
沂蒙晚報記者 衣方杰
恩施市整治木質連片房屋電氣線路
關愛殘疾人 溫情暖人心
歙縣二環路與富資路交口施工管制
市區啟動下半年尊老金發放
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入圍全國百佳示范窗口候選名單
臨沂:是否要給老師送禮?老師:更看重家長的信任
畫好最大同心圓!萬勇要求統戰工作開創新局面
小女孩菜場與家人走散邵武交警幫其找到家人
第三屆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9月亮相綿陽科博會
重慶:80萬扶貧資金修10多公里的路僅400多米達標
為何會出現“奇葩”文件?有監督不力等方面問題
黎明鄉:抓好住房認定 助推脫貧攻堅
省領導在我市調研督導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
我市康復輔助器具產業試點工作取得成效
海寧市召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經驗交流暨培訓會
長安城市管理"智網"實現多項管理功能 企業和群眾享受"數據紅利"
常山“四個平臺”助企破解招工難
復旦大學教授段懷清開講關羽與荊州
市委黨校2018年秋季干部培訓班開班
我們一起抗旱